窑洞门口的女人(四) 芳芳

(塞北豫翁)丁作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提起阳洼村杨家的小媳妇芳芳,固原炭山乡十里八村的人们没有不知道的。都说她是一个命似黄连而志如钢铁的奇女子。自打她进了杨家的门,几年的生活虽说大半是在苦水中浸泡,倍尝艰辛,但她追求幸福、追求梦想的意志却丝毫未被磨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年24岁的芳芳,身体单薄,从脸面上看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虽然生活的艰辛和困苦给了她难以承受的重负,但她并没有被压倒,面对来看望她的生面孔,始终都是乐呵呵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1年,经人介绍,炭山乡新山村18岁的芳芳认识了阳洼村的小伙子杨义。进门之前,只知道他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冲着杨义本人憨厚、善良和勤劳,她和她的父母都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这门婚事。待到进了杨家,眼前的现实才让她明白,这个家,绝不是用困难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的,公公婆婆都年近六十,体弱多病,单看病吃药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杨义还有一个姐姐,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下地行走只能依靠两只手各撑着的小木凳,遇到阴雨天都会发病,浑身发抖,生活无法自理。由于丧失劳动能力,至今没有出嫁,与杨义一家生活在一起。更让她艰难面对的还有杨义的哥哥,一家四口都有智力残缺,不会做饭,甚至不知道打扫窑洞的卫生,生活异常艰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苍搁在这个18岁姑娘身上的担子似乎过于沉重了些。自打进了这个家门,芳芳除了每天和丈夫、公婆一同照料家里的十亩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外,给公婆端水、拿药,给姐姐洗头烫脚,给哥哥一家做饭、打扫窑洞,脚不停,手不闲。从黎明一睁开眼睛,一直到全家人都进入梦乡,她这才有工夫收拾完自己,坐在炕头深深地喘一口气。对芳芳承担的艰苦,村里好多人都不理解,论长相、论条件,芳芳都应该过上比这里更好的生活。也有人私下里劝说过她,可她不这样看,她说:“上苍既然安排我进了这个家,那就与他们有着亲人的缘分。自己的亲人自己不管,让谁来管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转眼,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一家人虽然都是不分昼夜的辛勤劳作,生活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艰难。因为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用于两家人的看病吃药,家里时常紧张到缺粮断顿,有时一连几天一家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2003年的一个夏日,女儿即将临产,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芳芳不得不拖着沉重的身子与公婆一起下地劳动。到了晌午时分,一时间乌云突起,狂风大作,一场雷阵雨突入而来。芳芳想着院子里还晒着一滩糜子,那是一家人几天的口粮,然而这时家里只有大姑姐一人,她是没有办法把粮食收拢起来的。想到这里,她急忙扔掉手中的工具,招呼了公婆一声,便跌跌撞撞地往家里跑去。跑到半路,雨便夹杂着冰雹从天而降,失望的感觉随之袭来。她在风雨里挣扎着,无法分清脸上那是雨水那是泪水。当她落汤鸡似地赶到家里,眼前的一幕让她瞬时惊呆了:只见大姑姐蜷曲着身子跪在泥水里,怀里紧紧地抱着装着粮食的袋子。一阵痛碎的酸楚涌上心头,她冲上去一把抱住大姑姐,两人相拥着在大雨中痛哭了一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天晚上,芳芳的女儿就提前来到了人间,婆婆抱着孙女那瘦弱的身躯,悲苍地喊道:“苦命的娃呀,你的出生,让老天爷看着都流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5年,芳芳儿子的出生,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丝毫喜悦,更象是雪上加霜。困绝思变,芳芳想一年四季只靠着打理几亩地过日子,一辈子都改变不了面临的现状,就暗地里同丈夫商量,动员他外出打工。她向丈夫表示:“你放心去吧,两个家的担子我一人能挑起来!”丈夫离家第二年,8月份,儿子刚满一岁,芳芳征得了丈夫和公婆的同意,主动到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做了结扎手术,由此成为固原县“少生快富”的项目户,拿到了政府补贴的3000元资金,在这同时,也前后两次收到了丈夫从外地寄来的1000元现金。有了这些钱,她首先拿出一部分给公婆、姐姐以及哥哥一家买了常用药,买了两只羊羔,还种了几亩果树。剩余部分暂时存了起来,想着做一件更好的事情。生活的希望在芳芳的眼前展开,让她变的更加坚强、更加勤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芳芳一人苦撑两个残疾家庭的故事慢慢在固原传开,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和关注。去年11月,她和另外一位贫困母亲应邀到北京参加了“光美之夜幸福工程慈善晚会”,在北京的几天时间里,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也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思路变得更加开阔。从北京回到家后,芳芳通过多次对县里和乡上集贸市场的调查了解,决定发展羊养殖。她随即用剩余的帮扶款买了十几只羊羔,边学边干,很快便掌握了羊只圈养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她同一起努力脱贫的姐妹说:“农村象我们这样困难的家庭还有很多,政府的帮扶款是有限的,我们要尽快地发展起来,把钱还给政府,让政府用这些钱去帮助更多的姐妹们脱贫致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记者朋友也刚刚从炭山采访芳芳归来。他对我说,再见到芳芳的时候,她和丈夫正在自家的羊圈忙活着,依然是那样乐呵呵的。不过从两家的情况看,和上次采访时相比生活显然有了不小的起色。这时的芳芳已经是满怀信心,心中充满憧憬。芳芳说:“到今年年底,就可以陆续归还政府的帮扶款了,如果照这样下去,用不了两年,我们全家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选之网络,感谢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