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雾能回来吗

李玉辉

<p class="ql-block">自然雾,森林雾,田园雾,一种自然佳境,版纳的标志,让人难忘。“月光下的凤尾竹,轻柔美丽绿色的雾…”,葫芦声乐曲中的歌声,版纳森林、田坝的雾,引人无数。这次躲冷,来版纳过冬。往时景象、科研关注、客观现实、日常生活,想到了雾。那么自然柔和,早晨十点多仍见雾,缭绕在村庄、田园、河流、湿地、傣楼、榕树、竹林、人群,依山畔水,行走者,或挑担,或撑伞,或拌牛,与雾相伴,田园农牧,甜得心醉。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陆续有文章分析讨论,版纳雾减少七至八成。田园转向城镇,农牧转向森工农一体,山地森林次生、灌丛、片段化,这也难免。一次次来,雾越见越少,冬雾难得见几回,仅在潮湿山盆河流交汇处,偶见晨雾。环境真的变了,全球变化就在身边。</p><p class="ql-block">科研的日子,想雾,盼雾,找雾,走入雾,纪录雾,分析雾…。在干湿气候山区人工林,我候雾,不见雾;潮湿云雾山林,云雾缭绕,我却迷失雾,对雾,知晓不够。但文献的雾,却是清晰明了。</p><p class="ql-block">版纳热带森林水文生态研究者,用监测数据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阐述了林雾量、来源与重要性。森林雾增加年降雨量百分之七到八,少的也达百分之三、四,达百毫米至四十、五十毫米,这源自林内的水份二次循环,是原生林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抗旱、水源涵养的重要作用贡献者。亚马逊热带雨林,雾降雨量高达百分之五十,在物种多样性、气候稳定中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林中的荫生湿润底层草被、树胡子、攀缘寄生种群,就是湿润水雾的明证,有调查表明,林内附生、地被生物物种可占森林系统物种百分之十以上,甚至更多。森林雾是林内外环境结构与昼夜温差促成的林内水份多循环之结果。凌晨12点转向清晨,林内温度慢慢高于林冠外大气温度,林内潮湿蒸腾上升的水份被林冠或外冷空气阻盖,凝结下雨,森林自降雨滋润自身,抚育土壤物种,蓄积水份,而当黎明太阳上升过程,空气温度升高,林内水汽升腾溢出林冠,云雾飘绕,美景无限,森林越茂密,水份越多,森林云雾持续时间越长,范围越广。自然佳境啊!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退休前的十年,努力观察研究之。干湿季风区次生林区的滇中,苦苦守候,没有观察记录到;马关河口的古林箐望天树热带雨林、新平县镇源镇县交界的哀牢山金山湿润亚热带阔叶林保护区,观察、监测、记录、取样分析过,版纳过往普遍,森林,田园、村庄、河流、湿地,集镇,都不曾缺少。现在住在这里,走进山野,走到河边,走进庄稼田野,进到森林,少见了雾,有点迷惘。期盼森林、湿地、河流水网、山盆楼宇聚落一体化的人地和谐重构进程,再现自然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