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打间》</p><p class="ql-block">西口古道台子焉王飞</p><p class="ql-block">(打间)在我这里的大意就是小歇一会的住户人家或小店,在我小时候,村里的大路上经常有过往人群,因为当时我们村是山西河曲出口外到河套最近的一条路,那时大部分是步行,所以四五十里会有一个歇马大店或留人小店,从河曲渡口到古城是五十多里,因为头一天走的会快点所以第一天住古城,第二程古城到沙圪堵三十里在沙圪堵店休息,第三程沙圪堵到纳林四十里又一店休息,在那时是按步行的路程和有茶房店院这样间距来安排迁徒住宿的。我村是河曲出口外的“打间"之地在那时这里过往人很多,有的是出口外谋生的,有的是从口外回来寻亲问根的,有走亲家转六人等之所以过往人多我奶奶的窑洞也成了喝水打间的常客之处,在我村里常说的一句话叫,吃米不如吃面,打间不如住店,记得我十几上去了古城一说话,古城人说这又是河曲间囗音问我你是哪里的,我说我是台子焉的,那些就说他们从古城去河曲还在我们家打了一间说你们好人情,好人家,我随口应服就话也就是那么个哇庄户人家没个好吃的,喝口水是没问题哇,在我的印象里我们村不之是西口大路,更像是打间村,有这样一个历史流传不知是否属实我小时我爷爷和我说三二年沙圪堵杨家湾东关府家发生内变奇如海在逃跑中路过我村大了一间,在我村休息,让村里人去大口渡口通知搬船的等他过河曲,(听他们说奇如海一过黄河东关府家追杀失败了)打听搬船去了大口正好碰到东关府家马队问他见有回河曲的一个人,没想到村里人实在,不知是追杀奇如海的,给说漏了奇如海的具地,那年正是秋季下大雨,那时红泥路马队滑的上不上,只能让步兵走山路,马队走沟从西口古洞走,步兵到了半路正好碰到奇如海,听我爷爷说奇如海的枪法是百发百准,奇如海看见追兵来了躲在一个石岩圪卜下,和上面的步兵开火,上面哪是奇如海的对手,正在步兵招架不住之时,沟里的马队正好赶到,在奇如海没防之时让马队兵击毙,因当时环境有限带尸体回去见证不便,只好割了奇如海一只耳朵回了沙圪堵杨家湾东关府,自后来,村里的进城了,村里七老八少也没多少人了,路修好了没人走了,西口路上无人走,车马人群已停流,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慢慢也没人打间了,打间就是我们地方的一句俗语,也就像是一个故事,但是旧时旧景旧故事永藏我心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