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腊月十五,母亲的生日。在母亲离开我们后的第一个腊月十五,我想来说说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人民教师,大家叫她“吴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乙亥年)腊月十五,母亲出生在建始茅田,兄妹三人上是哥下是妹。建始解放后进入一中读书,和母亲一起入校的还有她的好闺蜜,后来我们才知道她们私下一直以“大妹”(我母亲)、“康妹”互称。由于建始刚解放,教育待兴,需要从一中在读学生中选拔一批人来充实教师队伍。组织找母亲她们谈话时两闺蜜正在“使小气”,但她们的态度惊人的一致:她(指对方)去我就去!就这样闺蜜俩气消言和,于1952年一起参加了工作,从此17岁的母亲钢笔换粉笔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 母亲从教三十多年,足迹几乎遍及了县城周边所有的农村学校,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深刻的还是我们随母亲在东风小学(现牛角水)生活的那段经历。六十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孩子大都进入了学龄阶段,多数农村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为满足孩子们能就近上学读书的愿望,母亲服从安排从罗家公社小学来到牛角水村建校办学。那个年代的农村条件非常差,没水没电没公路,更不要说有一间像样的教室了。为了按时开学,母亲就在一个废弃的破庙里支起了三尺讲台,从此地球上多了一个叫“东风小学”的学校。破庙很小只能腾出一间房做教室,几个年级的几十个学生只能在同一个教室里轮流上课,母亲白天要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讲课,晚上还要打着火把走村串户动员适龄孩子入学。那时我们还小,和母亲挤住在一间小房子里,晚上母亲去家访时,我们就早早地关紧门窗挤坐在一起,把煤油灯调得小小的,不敢说话也不敢弄出点点响动,静得都能听到彼此的心跳,窗外漆黑漆黑的,时而会有风刮过松树林的呜呜声,收到母亲家访回来发出的信号我们才敢拨亮油灯迎接母亲回家。后来入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又从破庙搬迁到齐家大院,再后来新学校修建完成后才算稳定下来。</p><p class="ql-block"> 自从父亲在那个特殊年代被下放,我们也就离开县城随母亲生活,见证了母亲的办学历程,也经历了那段艰难岁月。几十年后的现在,我们仍清晰记得“东风小学”兴盛时的模样:学校坐南朝北呈凹形摆放,南边是教学楼两排教室并列两旁,两台水泥乒乓球桌和篮球场就在院坝中央,几百师生课上课下热闹又井然,院外榨油房不时飘进阵阵芳香,校门前的麻园是捉迷藏的好地方,左边的梨园树大叶茂不结果当地人称之为“公树”是懂园艺的父亲施以小技使之果满枝头变成了它该有的模样。牛角水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他印刻在我们心上,也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睡梦里。</p><p class="ql-block"> 母亲退休后还经常带我们来走走看看就像回家一样。母亲能记住教过的每个学生的名字,我们也记得四方井、牛角水、长槽、凉风垭(碑垭)、黑湾、乌鸦坝、龙洞湾这些我们玩耍过的地方。后来母亲年纪大了我们也会带着她过来转转,牛角水的变化让我们感叹,生态农业观光园早已模糊了他原来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在艰苦的条件下母亲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普通的食材经她的手都会变成美味佳肴。后来条件好了什么山珍海味都尝过了,但总感觉不及母亲的家常便饭,至今我的一些发小还常常念叨母亲做的饭菜好。说实在的,有一个会厨艺的老师做母亲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年轻时是县女子篮球队的主力中锋,拥有很多球迷,她所在的队曾多次在全州(那时叫地区)女子篮球比赛上捧杯。母亲的篮球生涯直到她在一次比赛中把球投向自己的篮框自感年高不得不主动申请退役时才结束。</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母亲又爱上了门球,她们那个队在武陵山区很有名气号称“梦之队”。后来是父亲需要照顾才放下了门球棒。</p><p class="ql-block"> 打麻将是母亲退休后的另一个爱好,我们的麻将技术都是跟母亲学的,周末或者是节假日我们一般都会回家陪母亲打上几圈。平日里母亲也会跟她的“麻友”带点“小彩”娱乐一下,回来也是报喜不报忧,我们心知肚明总是以“输赢不重要,玩得开心就好”给予鼓励和安慰。</p><p class="ql-block"> 母亲养育了我们姐弟四人,是严师也是慈母,有时我们也习惯叫她“吴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母亲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以为“桃李天下,儿孙满堂”一定是母亲一生中最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1952年刚参加工作时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她的闺蜜</p> <p class="ql-block">1963年母亲和我们</p> <p class="ql-block">52年后的我们和母亲</p> <p class="ql-block">1990年退休后的父母亲第一次带我们重返牛角水,并在“东风小学”发源地—碑垭庙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也时常陪母亲过来转转</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是好几年前在学校对面的坡上拍摄的,校舍只剩下部分残墙</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她的儿媳妇们在出生地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2年盛夏母亲在长岭岗林场</p> <p class="ql-block">“四世同堂”大聚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