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林——古城印象

海纳有容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港的浮冰</p> <p class="ql-block">深海冰水交接</p> <p class="ql-block">塔林是不冻港,没有冰凌</p> <p class="ql-block">  塔林,爱沙尼亚首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这座城市是13世纪由十字军骑士建造,意为丹麦人的城,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枢纽,因此也被称为“欧洲的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 爱沙尼亚是一个弱小且多难的民族,在列强环饲的环境中艰难求存,历史上不断变幻统治者,随后的几个世纪,塔林曾多次被进攻、洗劫和毁灭。先后被瑞典人,然后是丹麦与德国人,最后是俄罗斯与苏联。即便灾祸不断,塔林仍是欧洲中世纪商业城市保存得相当完善的典范,是北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市,从它现在公共建筑之豪华及市内商店的稠密度和装饰精美即可想象当年它的繁荣和富裕。</p><p class="ql-block"> 进入二十世纪,在经历1918——1940年短暂的独立后,二战期间爱沙尼亚被德国所统治,人们视纳粹为解放者并加入了轴心国阵营,因此到战争后期遭到了苏联毁灭性的报复,苏联空军对塔林进行密集的轰炸,使这些建筑遭受了战火的劫毁,损失严重,庆幸的是爱沙尼亚人没有强烈扺抗而是一如既往地迅速投降,这才使许多中世纪的老建筑较为完好地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 在经历了所谓苏联加盟共和国时期停滞时期后,借着1991年苏东局势剧变,爱沙尼亚终于脱离苏联梦魇统治,在灭国五十年后重新建立了独立的爱沙尼亚共和国,并在俄罗斯在2014年入侵克里米亚后加入迅速了欧盟和北约,<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此而真正走上一条脱离强权独立发展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 相比较欧洲其它饱经战火沧桑的中古世纪老城的颓圯,塔林并没有因为战火而失去绚丽色彩,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浪漫纯真,让人被其蕴含的纯真与古朴所感动,因此,1997年塔林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被广泛地誉为欧洲最美的首都。</p><p class="ql-block"> 塔林老城和中国古代城市有内外之分一样,也有上城和下城之分。</p><p class="ql-block"> 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著名的城堡托姆别阿就坐落在上城的堡垒山上。下城则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这里有拉科雅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八面棱体的塔楼──市政大楼,楼顶端威然屹立着老托马斯守护神的雕像,是塔林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老城区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其中塔林圣奥拉夫教堂是最早建于12世纪的一座教堂,在14世纪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到1500年这座教堂的尖塔被升高到159米,在1549年1625年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成为波罗的海行船路标。但后来教堂的尖顶被多次闪电击中而损毁,整个教堂也三次烧毁,屡毁屡建,但为躲避雷电,高度也在不断降低,现在教堂的总高度只有123米。</p><p class="ql-block"> 塔林新城与老城区明显区别但联结紧密,新城的中心是维卢广场,一条大街由广场一直通往老城,广场的四周是一条条呈放射状的现代化公路,通往爱沙尼亚的其它城市,其古老与现代就是如此缜密衔接,逐渐过渡。</p><p class="ql-block"> 沿着老城城墙边的小道漫步,今天塔林气温回升到了零上,地面积雪融化,路上一片泥泞,冰与水在地上交织,十分湿滑,好在市政部门在冬天来临前就在路上抛洒了不少砂石防滑,到寒雪消退春风吹拂时又把这些石子收集贮存,因而路面还不算太滑,小心一些绝不会摔跤。行走在这石铺古道上,嗅着世界第一清新的空气,感受古城的韵味,顺道爬上城市的高点座堂山,遥临俯瞰这座老城的悠远的历史和各个时代不同统治者留下的不同风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座堂山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市中心的一座石灰岩小山,现在是爱沙尼亚政府和国会的所在地。在座堂山观景台俯瞰塔林老城,近处是红顶老房,远处是蓝色的波罗的海。从观景平台望出去,只见塔林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眼前是一大片依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塔林老城,听着远方近处悠扬厚重的钟鸣,</span>彷佛置身于中世纪时期,历史与现实在脚下交汇,让人思绪翩然思今怀古,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虽然只是打卡一般地走马观花,但对塔林印象很不错,老人总爱怀旧,喜欢老建筑,这静谧的老城像一块𥔵石,吸引着逃避喧嚣寻求自然的灵魂,如果你想体验中世纪欧洲的典雅自然,回到那个单纯淳厚的年代,塔林应该是你很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目前是塔林冷峻的冬日,化雪时分的冷又是另一种滋味,灰暗的天,湿滑的地,稀少而包裹得严实的行人,城市的色彩都被涂抹上了阴郁,但这座城市的静美依旧呈现,另外的季节塔林会是什么样呢,期望下次在春暖花开之时,在绿荫环绕的夏季,甚而黄叶飘零的秋天,我会再来塔林,在静静的古城静静地多呆几天,真正地体味这真正古城的独特风格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城墙与堡垒</p> <p class="ql-block">  在拐过城堡南侧花园原花园后,赫尔曼塔映入眼帘,这座炮塔上的旗是塔林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历代每一个成功的征服者都会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上面,宣示自己的权力。</p> <p class="ql-block">  老城至今保存了比较完好的中世纪城堡,城中保留了很多中世纪的教堂,城市很多建筑也保持着中世纪风格。</p> <p class="ql-block">丹麦国王花园的青铜僧侣雕塑</p> <p class="ql-block">  小巷前方是圣奥弗拉教堂的青铜色尖顶,生长在四方形黄色教堂塔楼上,如鹤立鸡群在红色屋顶的海洋中。导游说,教堂建于13世纪年,它巨大的159米的尖顶,对于靠近的船只是极好的路标,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避雷针。塔尖曾8次被雷电击中,多次重建后,现高123米。</p> <p class="ql-block">商铺颇有年代的橡木门</p> <p class="ql-block">路上的砂石,春天会有设备收集后冬天再利用</p> <p class="ql-block">总统府,不如我们乡政府气派</p> <p class="ql-block">从观景平台眺望老城</p> <p class="ql-block">看,一溜老而美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圣奥弗拉教堂的尖顶高耸入云</p> <p class="ql-block">这只有灵性的海鸥每天在城墙上徜徉,等待游客喂食</p> <p class="ql-block">  爱沙尼亚作家VOLDMAR PANSO的故居,墙面上的作家雕塑很立体</p> <p class="ql-block">城堡与商铺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老街</p> <p class="ql-block">  1779年建造的“圣尼古拉”教堂,也是过去的教会监狱的前面。仰头看去青铜色的塔顶,白色的塔身,很是普通,可是塔的另一个名字叫“少女塔Maiden Tower”,这座方型塔14世纪建造,也可翻译叫“处女塔”,可以说是典型的中世纪式讽刺,这座塔的主要用途是关押妓女的囚牢。</p> <p class="ql-block"> 1888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3世选择在图姆皮山丘兴建一座爱沙尼亚最大的教堂,因有军事监视用途,选中居高临下的图姆皮山丘,所以,站在教堂的钟楼可以监看整个塔林城。整个教堂在末代沙皇尼古拉2世时竣工,高110米,因此也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这是一座外观瑰丽雄伟的东正教堂。共有5个铜黑色洋葱头圆顶,配金色双十字架尖顶,气派非凡,正面装饰黄金马赛克圣母与圣子像。大教堂的钟塔由11个钟组成,其中最大的一座重约16吨,每到整点时分敲响,钟声在古城上方回荡。</p> <p class="ql-block">禁止拍摄,但上帝没有那么多的禁条哦!</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枝形吊灯悬垂下来,发着黄光。连接顶子拱券的都是方柱子,装饰着黄色调的图案,柱子四边是红、蓝、白三色牙边。教堂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彩柱、屏风、油画、圣像营造着肃穆的氛围,可容纳1500名教徒祈祷。正中的神龛上金色镜框里一排神父的大相片。教堂内部被装饰得富丽堂皇,具有复杂的历史主义风格。教堂内部满是镶嵌工艺与圣像。</p> <p class="ql-block">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街头售卖的爱沙尼亚妇女满面温和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有800年历史的塔林市政厅广场。广场上最显著的建筑就是耗时三十年才兴建完成的市政厅,其高塔有65米高,自1530年来就作为塔林的标志立在这里,是北欧唯一保存完好无损的哥特式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老市政厅前孤独的椅子</p> <p class="ql-block">沉淀下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中世纪的古老城门——-维鲁门。前面极不协调的那幢建筑是苏联时期专为外国人住的酒店,导游说里面每一间客房都装有窃听器。</p> <p class="ql-block">这儿是原苏联时期的工厂,后来拆除,但保留了烟囱,保存对那个时代残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