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老韭菜的悲喜人生

知秋

<p class="ql-block">一根老韭菜的悲喜人生</p><p class="ql-block">一、从“小散”到中户</p><p class="ql-block">我虽然不能算作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老江湖,但是,有资格自称为“老韭菜”的,算起来,在证券市场摸爬滚打快三十年了,所以说,我还是有资格自称“老韭菜”吧?呵呵。</p><p class="ql-block">大概是在1995年前后,我左拼右凑地凑集了3万元钱,正式杀入中国股市,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小散”,那个时候,我甚至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每天跑到证券公司的大厅里跟着一众小散紧盯大盘,看着一排排的红红绿绿,寻找着自己熟悉或者持仓的那只股票,那个滚动的大盘实实在在的牵引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全神贯注,从来不像学生时代上课的时候那样总是溜号。我也经历过拥挤着在柜台前递单子买股票的那个年代,当你从报单员那里拿到回单的时候,又赶紧去紧盯那个变幻莫测的大盘,如果,发现自己买的股票涨了,便会心中窃喜,如果发现价格低于自己的成交价便有些郁郁寡欢,好在我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所有的情绪都是瞬间的,丝毫不会影响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散户每天关注的大盘,能占到座位的都是散户中的老江湖,我几乎一直是后排的站客。(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刚开始进入证券市场,不知道该买什么,好在散户大厅里,不时有人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议论某只股票,(电视剧《繁花》把这个情节真实的还原到那个时代),同大多数人一样,当时并不懂得股票的真正含义,只是单一地期望在这里面能够挣到钱。深发展、深科技、深宝安、申能股份,四川长虹......很多往事深植于记忆深处,或喜或悲,而今想来正可谓: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留,往事不可追。</p><p class="ql-block">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当年买了“深发展”(现在的平安银行)和深科技两只股票,当时,没有多少钱,大概每个只买几百股,但记得深发展买入价应该是12元左右,深科技的成交价应该是17元左右,天不作美,买完没几天,遭遇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黑天鹅事件: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去世,我记忆中是所有的股票一字板的跌停,而且一跌就是3天,跌3天是什么概念?30%没了。想跑?那是不可能的。不用说,套牢死死的。前些天,老胡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股票跌了,我就不卖,他就割不了我的韭菜。”引起下面听众一片笑声,但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于是,该干啥干啥,大概过了几个月时间,大盘疯涨起来了。我大概是在50多卖掉了深发展,67元左右卖掉了深科技,(深发展最高涨到60多,深科技最高的时候70块钱)两只股票挣了2万余元,算是我步入股市以来收益率最高的一次。那个年代,真的就是你只要买到股票,不管是什么股,只要赶上一波牛市,那就是鸡犬升天,牛市来到的时候,很多股评家就会出来喊:“消灭5元以下低价股。”但那个时候,再牛的股评师也没想过若干年后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会出现2627元一股的贵州茅台。我作为证券市场上的老韭菜,也是眼睁睁的看着茅台从20几元飞升至2000多元,一路上,只有我瞪大了的眼睛和惊掉了的下巴。节操碎了一地,至今依然对自己错失酒中贵族,国之宝藏而捶胸顿足、后悔不已。</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一点点的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我这个桶稍小点,是个玩具桶)在千禧之年前终于步入了“中户室”(当时的中户室是20-50万资金)我是底线入住。中户室的条件比散户好很多,每人可以有一台电脑,一个不足200平的房间里并排放着几排电脑桌,每一排大概有4-5个人,两排间有个隔板,每行两排人背靠背坐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大致就是当年证券公司的中户室格局(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看电视剧《繁花》觉得特别亲切。那个时候,我很羡慕大户室里的大佬们(记忆中是50万或者是100万以上,但不同的资金额待遇不同)有的几个人一个房间,特大户的有自己的专用房间和电脑(几台电脑),而且他们都管饭,羡煞我也。(这点出息,一看就不是有大志向的人)从此开始了我半职业生涯的股民生活。</p><p class="ql-block">至于为什么是半职业生涯和之后的股市生涯,明天接着聊,如果您感兴趣,记得关注我哦。Thanks♪(・ω・)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