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右岸//使鹿鄂温克

詹爱平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审阅 : 孔繁志</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编辑制作 : 詹爱平</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图片文字 : 詹爱平【除注明外】</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鄂温克民族是一支古老而神秘的民族,鄂温克人的驯鹿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是在三百多年以前从贝加尔湖附近的列拿河畔俄罗克屯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当时有七百余人。在列拿河时代,他们就开始驯养和使用驯鹿。后来由于列拿河一带猎物少了,尤其是战火蔓延,民不聊生,他们便顺着石勒喀河来到了大兴安岭西北麓的额尔古纳河流域游猎。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穿兽皮吃兽肉,住“撮罗子”,受外界影响较小,在解放前基本处于一家一户或以氏族公社为单位从事单一的、靠自然支配的丰欠不定的狩猎生产。】</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选自孔繁志编写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我的二十年》专题片</span></p> <p class="ql-block">敖鲁古雅、使鹿部落、鄂温克人,对这些概念的了解仍然还是碎片化的,但我任然对这一题材深感兴趣。​​​​​​​​​</p><p class="ql-block">因为,使鹿文化的神秘;</p><p class="ql-block">因为,鄂温克族奇妙的旋律;</p><p class="ql-block">因为,与鄂温克人有种奇妙的情感;</p><p class="ql-block">因为,驯鹿那美丽的鹿角。</p><p class="ql-block">所以,想以一种我的方式来叙述这种情结。当然,仅仅通过一些我的文字和图片仍然缺少力量,但是,仍想通过我和鄂温克人的故事,去探访和追寻鄂温克族使鹿文化的一点一滴。</p> <p class="ql-block">鄂温克人,使鹿部落,狩猎。我知道上述概念,还要追溯到1964年初春,我10岁,随父亲调转来到额尔古纳左旗定居,就是现在的根河市。临时的家就在当时根河镇政府东面,坐东朝西。父亲在根河镇派出所当指导员,派出所有名警察是鄂温克族人,名字叫维格德(音译),个子不高,很敦实,大约在30岁左右,我们小孩子都叫他维格德叔叔,维格德叔叔和蔼可亲,看见我们小孩子总是笑眯眯的。维格德叔叔喜欢打猎,枪法也很准,每到星期天就上山打灰鼠子,每个灰鼠子都是头部中弹,保证了皮子的质量,那时,一条一级灰鼠皮卖给收购站是8元,那时的8元可以买2瓶茅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放后,为了贯彻“护、养、猎并举”的方针,改变了八、九月利用犴、鹿交配时期狩猎的作法,因为在这个季节茸角已长成干角,猎获后只能吃肉,没有什么经济价值。】</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选自孔繁志编写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史话》</span></p> <p class="ql-block">由于对维格德叔叔狩猎的好奇及神秘感的驱使,每当维格德叔叔打猎回来后,我们镇政府家属院儿的小伙伴就会围着维格德叔叔身边转,看他给灰鼠子扒皮,然后把灰鼠肉架在碳火上炙烤,烤熟了还给我们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猎民把打来的灰鼠扒皮后,用松针把灰鼠穿起来,放在篝火上烤。烤好的灰鼠流着油,洒上稍许盐面,外焦里嫩,还飘着松籽的香味,逗人食欲,味道鲜美,肉质脆嫩可口,可以与北京的烤鸭媲美。】</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选自孔繁志编写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九五七年,根据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奇乾成立了鄂温克民族乡,鄂温克猎民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权。由于奇乾屯地势低洼,经常水涝成灾,一九六 0年春,鄂温克猎民同全屯四十余户迁到奇乾屯南约四华里的乌苏龙。同年九月,正式建立了以鄂温克猎民为主的奇乾人民公社。随着林区的开发,鄂温克猎民的狩猎生产也向阿龙山一带集聚。一九六四年,旗人民委员会在阿龙山为鄂温克猎民建了招待所、食堂、诊疗所。一九六五年九月一日,三十五户鄂温克猎民内迁定居敖鲁古雅(下乌力吉气),并于同年建满归鄂温克族乡,主管猎民的行政工作,乡政府仍在满归。一九六七年四月一日,鄂温克猎民建立了东方红猎业生产队。一九六八年,建满归镇,乡镇合一。一九七三年,在满归地区行政区划内划出一部分,建立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乡政府迁到敖鲁古雅,主管全乡行政工作至今。】</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选自孔繁志编写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敖鲁古雅乡所在地,图片来源于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激流河又名贝尔茨河,为额尔古纳河的较大支流之一,发源于汗马禁猎区,地势东高西低,流路多变化,蜿蜒曲折,从发源地由东北流向西南,再由西南向北流,从敖鲁古雅乡以下,由东向西流入额尔古纳河。河流全长四百八十二公里,除在伊克莎玛有护林防火站以外,有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七平方公里的广大流域是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这里凡适应大兴安岭生活条件的野兽、飞禽、鱼类、植物应有尽有,是鄂温克猎民的天然猎场和渔场。】</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选自孔繁志编写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激流河,图片来源于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敖鲁古雅乡木刻楞房,图片来源于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大约在1965年前后,维格德叔叔又回归了狩猎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狩猎,图片来源《我的二十年》专题片</span></p> <p class="ql-block">1971年临近夏秋季节,古连区(现在的漠河)西南方向发生森林火灾,我随扑火队伍前往火灾现场。完成扑火任务返回途中,看见不远的森林小路旁站着一个猎人,走近一看,一眼就认出了是维格德叔叔,他也认出了当年还是小孩子的我,现在已经长成小伙子了。维格德叔叔亲热的招呼我去不远处他的撮罗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上鄂温克狩猎人居住的撮罗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猎民在撮罗子里休息 图片来源《我的二十年》</span></p> <p class="ql-block">撮罗子的左边木架上挂着一排排晾嗮的鹿肉、鹿筋、鹿角、鹿皮等。撮罗子后面还有几只驯鹿在休息。走近撮罗子有一只猎犬冲着我这个生人吠叫,不知维格德叔叔说了啥,大概是鄂温克语制止猎犬的话吧,猎犬立即停止了叫声,还向我友好的摇了摇尾巴。维叔问了我父亲的情况,我向他做了简要介绍,也说了我在古连区参加工作的情况。简短的会面让我感到维格德叔叔的淳朴、热情和友善。这次见面又惊又喜。惊的是,在这深山老林里我们“爷俩“竟然奇迹般的碰到了;喜的是,维叔仍然那样和蔼可亲和健壮。为了追赶队伍,不能久留,我不无遗憾的与维格德叔叔匆匆告别。临走,维格德叔叔从木架上摘了一把鹿筋给我,让我给父亲泡酒喝。谢过维格德叔叔,我就加快脚步追赶队伍。回头望着维格德叔叔,他站在撮罗子森林小路旁,目送着我,逐渐的运去,最后隐在了密林深处……。</p> <p class="ql-block">——森林、撮罗子、猎民装束的维格德叔叔,还有他的驯鹿和猎犬,这一画面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从未消失……。</p><p class="ql-block">鄂温克人,在山里,从不过度狩猎,够吃够用即止。烧水做饭,从不毁林,都是捡来的枯树和枝丫,想方设法保护周围的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1年3月间,我成为古连区林业局机关第一名汽车助手,很快掌握了解放牌卡车的驾驶技能,大约6、7月份,机关服务队来了一位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青年,他叫果士克·索(音译),还有一个汉族名字叫索心红。每天,他和服务队的其他职工一起跟着我的车上山拉木头,为机关食堂提供烧火柴,果士克身边总带着一支小口径枪,他很羡慕我开车,私下里商量让我教他开车,他让我玩小口径枪。后来,果士克很快就学会了驾驶卡车。果士克应该比我大,很成熟,也很聪明,还有一种狩猎民族与生俱来的敏锐,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他和我说,他想找一个汉语女孩做老婆,他不喜欢他的民族酗酒,在古连时他也不抽烟,不喝酒。后来,他调回敖鲁古雅乡,被保送去东北林学院学习,学成归来还当了副乡长,为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的发展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后来听说还是因为酒而英年早逝,实在可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果士克·索(右一)图片来源于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长期以来,鄂温克猎民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改易原来的多音节姓氏,而冠以汉字姓。他们的汉字姓,皆为单字,不存在单姓、复姓问题,是多音节姓氏的代表。猎民姓氏有其自己的含义、特点和规律,不能用汉族称谓习惯叫复姓,因此称谓汉字姓比较恰当。布利托天氏族简称姓布;索罗共氏族简称姓索;卡尔他昆氏族和给力克氏族,有的姓葛,有的姓何,古德林氏族简称姓古。】</span></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5日,按东北之行计划,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根河市。这次,让我有更多的时间走近敖鲁古雅,走近使鹿部落,走近鄂温克人。这一年,时值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生态移民搬迁二十周年。</p><p class="ql-block">二十年前,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和他们的驯鹿以生态移民的方式从大兴安岭腹地搬迁到根河市近郊,开启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7日,也是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第三届鹿王大赛的前一天,我来到冷极广场想熟悉一下鹿王大赛场地,为拍摄做好准备。刚走到广场路边,我一眼就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这不是2006年7月我采访过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布东霞使鹿部落】(查看2015年9月8日发表的《根河•绿色家园之鄂温克人与驯鹿》光影妙境公众号文章)</span>布东霞的爱人肖良庫吗?我快步走近他,问他还认不认识我?毕竟近20年了,只有一面之交,在我的提示下他认出来了:哦,你是詹老师啊!当年的小肖,历尽风雨,现在已经变成大叔了,红红的面容,微胖的身体,还是和当年一样健壮,布东霞一脸的阳光、自信,比2006年采访她时爱说爱笑了,晨昊,高大帅气!真是幸福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布东霞 2006年7月25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肖晨昊 ​2006年7月25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布东霞驯鹿部落,好里堡使鹿文化旅游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布东霞驯鹿部落创建了“敖鲁古雅布冬霞旅游景点“,驯鹿也从远在23公里外的上秧格气迁移至好里堡“布东霞驯鹿部落“。她们通过开展鄂温克使鹿文化旅游、具有民族特色的庭院式经济、推介驯鹿产品、森林观光、模拟狩猎等项目,家庭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尤其他们的儿子小晨昊,当年逗着小狗玩耍的小孩童,如今长成了一米八几的大帅哥!现在还是敖鲁古雅旅游产品的代言人。</p><p class="ql-block">在与尤塔、晨昊、敖鲁布和、张强等年轻人交流中,感受到他们这代青年人有新理念,新思想、新观念,对进一步开展民族文化旅游事业有着美好的愿景和规划。他们这一代有知识、有活力的鄂温克年轻人正在成为传承鄂温克族使鹿文化、拓展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旅游生态的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布东霞驯鹿部落的今天,也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7日,敖鲁古雅鹿王大赛的前一天,我驾车来到敖鲁古雅找寻鹿王大赛的鹿苑,车子开到敖鲁古雅大门口被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拦住,我说明来意和身份,他很友好的放我进去,(此后,我们每次来到敖鲁古雅大门口碰见都会相互致意。)我正在想怎么才能找到鹿苑的时候,这时在我的车前方就是一辆运送各部落鹿王的卡车,我一阵窃喜,心想得来全不费工夫,然后我就尾随拉着驯鹿的大卡车一路跟进鹿苑。鹿苑大门口开门的是一个小伙子,后来在交谈中得知他是阿龙山四支线驯鹿部落的张强。他问我是干啥的,我说明身份后,顺利进入了鹿苑。</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8日一大早5点多我再次来到鹿苑,从东边的大门进入鹿苑,这次张强阻止了我,他说放我进来被领导批评了。正说间,一辆SUV开过来,张强说领导来了。我赶紧迎上去,其中一个高个子很壮实的鄂温克年轻人是看护驯鹿的负责人。他并没有阻止我,我就跟随他们来到临时圈养驯鹿的围栏,因为八点钟要把驯鹿运到鹿王大赛现场,所以,提前就把驯鹿圈起来以便集中运送。负责人对我说:来都来了,进来拍吧?我说了声谢谢,跟着进了围栏。为了驱赶清晨的湿冷,围栏里面点燃了枯树枝。看护驯鹿的还有一个叫敖鲁布和的小伙子,他的驯鹿部落点在阿乌尼。拍摄间隙我和他们还一起猜那个驯鹿能成为鹿王,第一名和第二名鹿王还真的都被我们猜中了。</p><p class="ql-block">当天上午十点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拍完纪念大会后,我又马不停蹄的来到鹿王大赛现场,冷极广场已经是熙熙攘攘,人流如潮,人们走近驯鹿,近距离与牠们接触拍照留念。在人群中再次见到肖老弟、布东霞、晨昊一家三口。</p><p class="ql-block">上午十一点,鹿王大赛终于拉开帷幕!各部落驯鹿与主人依次闪亮登场,拿出看家本领,表演才艺,力争给评委留下好印象。经过激烈角逐,鹿王诞生!</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6日,是漠河之行返回根河第二天,敖鲁古雅在旅游季的周末或特殊节日都要举办篝火晚会。一方面,篝火晚会是鄂温克族塞宾节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政府为打造优质鄂温克使鹿文化旅游产品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一天的鄂温克男女老少、少男少女都盛装出行,外地的游客和根河市当地的市民也参与其中。此时已近立秋,根河的傍晚有了丝丝凉意。但广场上人流如潮,挤满了参加篝火晚会的人们。就在篝火点燃的瞬间,火焰升腾而起,熊熊燃烧的篝火驱散了近秋的阴冷,照亮了广场、天空、照亮了人们热情洋溢的脸,场面立即热烈而沸腾起来。身穿民族盛装的鄂温克人与广场的人们自然而然的手拉着手,在激情澎湃的乐曲中,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此时,人们踏着轻盈的舞步围着篝火旋转,迎着篝火的热浪,歌唱着激昂的民族歌曲,人们的欢笑,回荡在天空,传得很远、…… 很远……</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6日下午2点,造访布东霞驯鹿部落,正巧赶上新疆各少数民族参访团在布东霞驯鹿部落开展活动。参访团的人们身着民族盛装,在驯鹿园的森林里载歌载舞,与驯鹿零距离,观赏、拍照留念。弹着琴唱着各民族歌曲,你方唱罢我登场,对唱、拉歌,此起彼伏,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2日,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生态移民搬迁20周年纪念日。根河市政府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p><p class="ql-block">鄂温克猎民,从放下猎枪走出森林,从不适应和迷茫,苦闷和借酒浇愁,到一步步转型迎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鄂温克人的日子越过越好的事实证明,生态移民政策的成功!</p><p class="ql-block">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生态移民搬迁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开幕仪式上,《我的二十年》和专题片《飞跃》展示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舞蹈《你好!敖鲁古雅》将目光带回山林,人们感受到20年来,敖鲁古雅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我的二十岁》专题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根河乌兰牧骑歌舞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生态移民搬迁20周年摄影图片展》也在这一天开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生态移民搬迁二十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就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生态移民搬迁二十年图片展览现场,我与著名鄂温克使鹿文化研究学者、专家孔繁志大哥不期而遇,并和孔大哥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者与孔繁志大哥在《鄂温克族乡生态移民二十年图片展》现场合影(舒东林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孔繁志大哥在《鄂温克族乡生态移民二十年图片展》现场与朋友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和孔大哥的弟弟孔繁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是同班要好同学。其良好的家风、礼貌待人、个人修养等都为我们同学做出了榜样。我在根河检察院工作期间,孔大哥在额尔古纳左旗党委办公室任副主任,两家距离不过百米,我们时常到家互访喝茶聊天。孔繁志大哥无论在学识和为人上都是我的良师益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于孔大哥家中</span></p> <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我是孔大哥编写的第一本关于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书籍《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史话》的最早读者,也是这本书让我开始了解鄂温克人。</p> <p class="ql-block">随着尔滨爆火,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以独特的民族风格现身哈尔滨中央大街,宣传敖鲁古雅,宣传鄂温克使鹿文化,助力“十四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于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于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伴随着索国光那高亢、深邃、富有穿透力的歌声,又把人们带到了那浩瀚神秘而生机盎然的密林深处。他们背着猎枪,牵着驯鹿,还有猎犬,鄂温克人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延续其古老而神秘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歌曲《绿色家园》演唱 : 索国光</span></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听少数民族的歌,虽然听不懂歌词,却时常被歌曲的旋律所打动,以至于听着听着会泪流满面。有时会怀疑,我的血管里是否也流躺着游猎民族的血液。听着音乐,闭上眼睛,刻在脑海里的画面又出现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森林、撮罗子、猎民装束的维格德叔叔,还有他的驯鹿和猎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于《我的二十年》专题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孔繁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先后出版《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史话》和《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发表论文若干篇。《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一书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其续篇《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文化变迁》于2002年12月出版,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文化变迁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孔繁志简历来自百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