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与徐老师的相识,始于两个月以前他在状元楼城市书房的一次讲课,内容有关阅读和写作,当时被他阅读量之广,生活感悟之深深深地折服,课后我主动加了他微信,于是在微信中我们经常聊各自喜欢的作家作品,我惊讶地发现,我们共同喜欢的作家作品太多了,从而产生了很多共鸣,所谓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大概就是如此吧……</p> <p class="ql-block"> 两年前,同事秦老师把另外一个同事(程老师)送给她的一套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转赠给了我,我打开读了一点点,感觉还是不如读我们国产的经典作品那样顺心顺眼,于是就束之高阁了,每每打开书橱看到它那一抹充满生机的绿色就感觉不好意思,这么好的外国经典作品在我这里不是明珠暗投了么?“为它找到一个宝爱它的下家吧!”我经常这样想……</p> <p class="ql-block"> 上个周日(大寒节气)我就想到了徐老师,一问他,他果然喜欢此书,于是我们约好有时间或机会顺便来取。没想到那天下午飘起了大雪,天气极寒,阴云密布,嗜书如命的徐老师竟骑着自行车从城南(他家在七中附近)赶到城北的我家,当我们在我家西门见面时,看到他满身皆白,一阵阵白气从他的口腔、鼻腔里随着说话、呼吸而哈出,因为知道我喜欢古诗词,给我带来了《白居易诗译析》、《迦陵说词讲稿》两本书。我一直感觉白乐天的诗、叶嘉莹的词赏析比沙翁的戏剧更适合我读,这<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真是让我喜不自胜!</span></p> <p class="ql-block"> 俩书友交换完书后,徐老师跨上自行车,慢慢地消失在漫天飞雪中,看着他的背影,我突然就想到了南朝陆凯的《赠范晔》,稍改今用:“生豪译沙翁,送予城南人。城南无所有,回赠诗与词。”又想到唐朝元微之的《大寒十二月中》: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是啊!大寒时节,无事莫出门,围炉吟诗词,多么惬意!便觉得有徐老师这样的书友,有顶风冒雪交换而得来的中意的书,用诗词来点缀生活,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