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散文)

冰清

<p class="ql-block">  安葬好父亲,我一直窝在楼上不肯下楼。这几天无论是看书看电视剧,只要涉及到悲欢离合的文字或者视频,便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 生意经</span></p><p class="ql-block"> 父亲做了一辈子的生意,他年幼时我们祖上就是生意经,那时家里有几张织布机,织出来的布匹除了自家使用,其余的要拿到集镇出售,另外还有几十亩桃园,吃不完,自然也要到集镇出售。</p><p class="ql-block"> 多年之后也积攒一些钱财,可惜,我女老太太当家,存了一粪箕子的大清票子,一个银元也没有,当时,一张大清票子能换三块袁大头,父亲曾经劝告女老太太,希望能换一些袁大头,但我女老太太根本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老屋翻盖,从墙缝里扒出很多整卷的大清币,被我付之一炬,那时,我还很小,没有一点收藏知识,如果保存到现在,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年轻时常常跟着长辈们赶集,和我家紧挨着的是一家锅饼炉,他们做的锅饼不但好吃,而且很好看——一块直径一米左右的锅饼,除了用竹签子打上气眼,还精准地压上母指盖大的四方块,饥饿时可以狼吞虎咽地大快朵颐,温饱时,可以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细嚼慢咽。</p><p class="ql-block"> 摊主姓宋,老公俩是我的外祖父外祖母。那时,两家只是邻居,关系都很融洽,我母亲也经常去摊位帮忙,父亲和母亲的年龄基本差不多,天长日久,慢慢地有了情愫,那时还不兴自由恋爱,经过长辈们撮合,父亲和母亲喜结连理。婚后,两家依然在一块做生意,父亲自然而然地学会打锅饼。</p><p class="ql-block"> 大集体时,生产队吃大锅饭,我父亲母亲的手艺自然派上用场,队长专门安排我父亲和母亲在食堂做饭,并且兼职买办。</p><p class="ql-block"> 1982年,国家实行三自一包的土地政策,各家各户分摊了土地,父亲不但种植粮食,还种植不少蔬菜瓜果。种瓜是我父亲的拿手戏,他种出的西瓜和小瓜香甜可口,可谓妇孺皆知,所以特受青睐。</p><p class="ql-block"> 这期间,父亲除了种地,还去赶集,自家的蔬菜瓜果卖完,然后再去别的地方进,后来年龄大了,别人给他送来。父亲做生意总是老不欺少不哄,从来没有缺斤短两的事。从小他就告诉我,昧良心的钱不要赚,缺斤短两的事不能做。</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生意虽然做得不大,但足够家里开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 孝心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最孝心的儿子,他经常赶集,遇到新鲜的水果,饭菜,他都买来孝敬我爷爷奶奶。</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在八集街吃到一种油盐锅饼,便对老板说:“麻烦您给我拿几块锅饼,回家给我老娘尝尝。”</p><p class="ql-block"> 老板一听当时就感动地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道:“卖这么多年锅饼,还头一次听说买给老娘尝尝。”那老板说什么都不愿收钱,最后好说歹说,总算收了钱,父亲临走时,他又送几块,说权当他孝敬老人了。由于都是孝子,他和父亲结为好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 暴怒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什么都好,就是脾气暴怒,虽然他很孝顺,,我奶奶一点也不喜欢他,我叔能说会道,深得爷爷奶奶的青睐。直到奶奶咽气之前,还说一个好儿子没在眼前,因为我叔爱赌博,他很少在家里伺候爷爷奶奶。</p><p class="ql-block"> 据大哥说,他小时候经常挨揍,这年春节,大哥因为打烂一个碗,父亲拿着棍子把他追多远,大哥恼羞成怒,差点喝了毒药。大哥每次提到这事,都是眼泪丝丝的。</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去薅草喂羊,因为没薅满粪箕子,就在里面用木棍支撑起来,父亲知道后,一脚把我踹飞老远。当然,我弄虚作假,挨揍理所当然。现在想来,如果父亲不管不问,说不定还会做出更离奇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四 凉粉大王</p><p class="ql-block"> 父亲这一生引以为豪的他是远近闻名的凉粉大王,他做的凉粉非常可口,只要你吃过一次,就永远忘不掉。虽然有很多人也模仿他的做法,但就是不如父亲做出来的好吃。</p><p class="ql-block"> 凉粉有很多讲究,蒜泥放多了太辣,醋和酱油放多了酸涩,盐淡了没味,盐少了发苦发咸,父亲最舍得放小磨香油,一碗凉粉半碗香油成为他的卖点,也是他的口头禅,顾客也会学着他说道:“老李,一碗凉粉,半碗香油,真好吃!”父亲听了,总是笑笑回答:“一碗凉粉半碗香油,再来一碗吧?不吃快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多年前的事,自从母亲去世后,他就没再做过凉粉,因为没有人给他帮忙,他年龄越来越大,一个人有些力不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