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非法集资 度过祥和春节

<p class="ql-block">  春节将近,为了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远离非法集资陷阱,度过安全、祥和的新春佳节。这份“非法集资宣传攻略”与您共享。</p> 非法集资的相关知识 <p class="ql-block">  1.什么是非法集资</p> <p class="ql-block">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所谓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该定义明确了非法集资的三要件: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即利诱性;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会性。</p> <p class="ql-block">  2.非法集资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p> <p class="ql-block">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集资主要有以下形式:(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三)以代种植 (养殖)、租种植 (养殖)、联合种植 (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八)以网络借贷、投资入股、虚拟币交易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九)以委托理财、融资租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十)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十一)利用民间“会” “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十二)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  3.非法集资常见的手段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一是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四是利用亲情诱骗。有些非法集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有时采取类传销的手法,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p> <p class="ql-block">  4.组织实施或协助实施非法集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p> <p class="ql-block">  非法集资人是发起、主导或者组织实施非法集资的单位和个人;非法集资协助人是明知是非法集资为其提供帮助并获取经济利益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条例》《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只要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就构成非法集资,应当追究非法集资人和非法集资协助人法律责任,予以行政处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集资协助人视为共犯:(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万元以上,同时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曾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二)二年内曾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p> 遇到非法集资怎么办 <p class="ql-block">  5.参与了非法集资,应当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人民群众一旦参与非法集资,可以向非法集资人登记地(非法集资人系个人的,向其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反映;也可以直接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p> <p class="ql-block">  7.如何防范非法集资</p> <p class="ql-block">  杜绝被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贪图小利,不要轻信谎言,要相信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不劳而获”的念头。凡是涉及到钱财,当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要找儿女或家人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必要时选择报警。尤其是需要银行转账时,一定要征询银行工作人员的意见,不可轻易汇款。</p> <p class="ql-block">  8.防范非法集资,公民应履行什么责任</p> <p class="ql-block">  《条例》规定,对涉嫌非法集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2022年1月7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会印发《山东省非法集资案件举报奖励办法》,对非法集资案件举报奖励条件、标准、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举报人可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网络、传真、来访以及通过“金安举报中心”小程序等方式,向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及其他部门举报非法集资线索,对符合要求的,将给予奖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