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小组——小1班·徐淋燕

牛塘中心幼儿园(长虹园)Xly

小组来源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孩子们是如何通过小度的帮助了解大米的来源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蕴含的可能性:</b></p><p class="ql-block">1.可尝试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对大米来源的猜想。</p><p class="ql-block">2.通过小度的帮助,初步了解大米的来源。</p><p class="ql-block">3.在说说、看看的过程中,喜欢参加米粒小组的活动。</p> 小组成员 实施过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第四次小组活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反思与分析:</b></p><p class="ql-block"> 傅锦熙小朋友在小组活动中会将自己在家玩米粒的过程完整的讲述,并在找到合适的材料后展示。《指南》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们初步感知米粒跳动与与鼓震动的关系,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体验律动活动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b></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是如何通过鼓米游戏理解米粒跳动与与鼓震动的关系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蕴含可能性:</b></p><p class="ql-block">1.可通过鼓米游戏,初步感知米粒跳动与与鼓震动的关系。</p><p class="ql-block">2.能用身体动作大胆表现小米粒的动态变化。</p><p class="ql-block">3.在模仿米粒跳舞的过程中,激发幼儿音乐兴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第五次小组活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反思与分析:</b></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讨论筛米的过程中,有可能是迁移了挖沙游戏的经验,她很喜欢用手在米粒堆里划来划去,可能是指尖的需求,也可能是喜欢手指划过留下的米痕,而且在筛出小宝珠后更加开心,引发了她们想挖宝的兴趣,要开展米堆挖宝就要先藏宝,于是孩子们开始期待米堆里有惊喜。《指南》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触摸感受米粒的材质,感知米粒的质感。在捞宝贝的过程中,体验在米堆里收获宝贝时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本次探索方向和研究型问题:</b></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是如何在米堆中寻宝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米粒的质感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蕴含的可能性:</b></p><p class="ql-block">1.可通过触摸感受米粒的材质,感知米粒的质感。</p><p class="ql-block">2.在捞宝贝的过程中,体验在米堆里收获宝贝时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第六次小组活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反思与分析:</b></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对筷子运米有两种想法,一种认为是压紧米粒,一根筷子插进米杯就可以提米成功。另一种认为还是像吃饭那样使用两根筷子夹米粒。还有一些认为筷子提米的方法同样也有适用于其它材料的可能性。其实针对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后续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到验证。《指南》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针对孩子们交流中的这个价值点,还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所以,本次活动可通过“帮助筷子妹妹”的情境慢慢渗透科学知识,尝试让筷子牢固的提起米杯,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并原意和小伙伴一起做“筷子提物”实验,分享实验结果,体验团结力量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b></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是如何通过“筷子提米”实验,体验团结力量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蕴含的可能性:</b></p><p class="ql-block">1.可尝试探索让筷子牢固的提起装满米粒杯子的方法,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p><p class="ql-block">2.原意和小伙伴一起做“筷子提米”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体验团结力量大。</p><p class="ql-block">3.在帮助“筷子妹妹”的情境中,对“筷子提米”这个现象产生兴趣。</p> 小组反思 <p class="ql-block">  《指南》指出“教师可利用自然材料,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处理杂草的过程中,能清晰地看到教师“以儿童为中心”的样态。我们只有放下身段追随儿童,用心倾听,才能让儿童的学习思考可见;只要我们真正读懂儿童,理解童心,才可能在每一次的讨论中与他们进行高水平对话,真正助推孩子们内在自主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还要遵循生活性、活动性、浅显性等特点,以幼儿和教师为双主体,让教师与家长双协同,采用丰富多元、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教师专业水平呈螺旋式上升。</p>

米粒

筷子

小组活动

感知

体验

幼儿

孩子

提米

研究型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