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金刚经》,这一篇轮到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经一共三十二品,其实说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了,最重要的四句偈也已经演说了三句了,相信各位师兄一定收获很多,如果您从一开始看到现在的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篇的题目是“不受不贪”,这里的对象说的都是“福德”,世尊告诉我们,福德要积累,但是第一不能贪著回报,第二连积攒福德这个念头都不能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换句话说,这里还是在讨论“三轮体空行布施”的事情,不能有妄心,而是一颗清净心,这是全经从始至终都在说的话题,可见其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此以外这一篇还第一次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得成于忍”,也就是忍辱波罗蜜,我们今回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忍辱的三种由低到高的境界——分别是生忍,法忍,以及无生法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了,我们正式开始分析经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1、忍耐的三个层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看经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译文:须菩提,如果有一位菩萨用充满恒河沙数量的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如果另外有人能够看破“法执”,得无生法忍,后面这位菩萨的功德要远远胜过前面那位。</p> <p class="ql-block">这里依然是讨论“财布施”和“法布施”这两个话题,但是大家注意一下,这里的对象不再是凡夫,而是菩萨,哪怕是在进行财布施的,也同样是菩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道理很简单,金刚经说到现在一直都是层层递进,所以对象也从最开始初发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而提升到了菩萨,就像是同样在上数学课,小学生学的是加减乘除,中学生学的就是空间代数,而大学生就是微积分了,肯定越来越深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又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得无生忍,我们就来仔细介绍一下它的外延和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都知道“忍辱”乃是大乘菩萨的般若六度之一,在我们中国更习惯称为“忍”,或者说是忍耐,俗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可见这个有多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忍辱也是分为好几个等级的,最入门的叫做“众生忍”,简称“生忍”,说的就是我们凡夫俗子这个层面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您好容易连夜赶了一份ppt报告出来,结果送到领导那里他看了没几分钟就打回来了,还把你臭骂一顿,让你再去改,这时候您必然是一肚子火,想马上就回怼过去,直接把ppt摔在他脸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了,这种方式最痛快,心中的郁闷肯定如瀑布直流一般一泄而空,但是后果会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有八九不会好,领导再怎么样说也是领导,他或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也承担着更大的压力,您以这种激烈的方式对抗总是不太好的,很可能之前辛辛苦苦的多年付出就全部付之东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先忍一时风平浪静,等换个场合可以和领导好好沟通一下,如果对方实在不可理喻的话再想其它办法,但无论如何都不要以这种对抗和激烈的方式,绝大部分情况这只能带来更多的问题,忍一时风平浪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2、最高境界的忍辱,就是不觉得自己在“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众生忍”再高一个级别是“法忍”,也就是对法则的忍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法则的范围非常广,不仅仅只是佛法,世间一切法都算,比如冷,热,干,湿,闹,静,乱,齐,顺,逆等等都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像是大家修行,有些师兄就过于在意外界环境,太热了我修行不了,太冷了也修行不了,太饿了修行不了,吃得太饱了又困了也修行不了,太渴了修行不了,喝多了水坐不安稳还是修行不了。</p> <p class="ql-block">就像是一首打油诗所说的一样——春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箱待明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学习也好,修行也好,只要有心一切外部法则都不用在意,也就是“法忍”;但若是没了这个法忍的话,那您总能找到借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比法忍再高一个级别就是“无生法忍”,也叫做无生忍,这个名词大家应该经常听说,但却未必明白含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通俗的讲,这个“无生法忍”就是忍辱的最高境界,它其实已经没有“忍”这个心理状态的存在,而是平静自然,视一切为无物——既没有“我”,也没有“法”,更没有对象,无法无我,一切随缘,万法皆空,何辱之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像是之前世尊专门说过自己前世和歌利王的纠纷,当时世尊还是忍辱仙人,因为两人之间因果未了,被歌利王残暴的节节肢解,但世尊却没有丝毫愤怒和嗔恨之心,这就是无生法忍的言传身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了,这个“无生忍”的境界是非常高的,不要说凡夫了,一般的大修行者都做不到,只有“八地”以上的大菩萨才能做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译文:为什么呢,须菩提,这是因为菩萨不能受福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须菩提问佛陀,世尊,为何菩萨不能受福德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须菩提,菩萨不能够贪著福德的回报,所以说是不受福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段说的就是这一篇的标题“不受不贪”,咱们一开始就说过了,也就是行布施的时候不能够有贪著回报的心,这才是真正的积福,否则就不是真菩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3、小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规矩,我们最后再来简单总结一下:</p><p class="ql-block">第一:忍辱有三重境界,最低的“众生忍”,也就是我们凡夫俗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忍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再往上是“法忍”,也就是对世间万法的忍耐,比如干湿冷热饥饿烦躁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最高境界是“无生法忍”,到了这个程度连“忍”的念头都没有了,一切随缘,妄念不起,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就说明您有八地以上的境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了,这一篇到此结束,下一篇我们开始“威仪寂静分”,感恩各位师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