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欧州行一德国

美丽老羊

<p class="ql-block">  欧洲冬天寒冷,没有下雪地上也结着冰霜。早上8点半天微亮,下午4点半巳入夜色。我们买的中午1点40分的火车票去德国科隆,中间需换乘一趟火车。儿子的同事在家准备了午餐,又开车把我们送到车站。相互拥抱告别。</p><p class="ql-block"> 荷兰的火车站有点像我们的地铁通道,没有候车室,人不太多。临上车前十几分钟,手机显示这趟去德国的列车停运了。刚返回家的儿子同事,收到消息让我们原地等她,20分钟后又坐上她的车向德国边境车站狂奔。</p><p class="ql-block"> 4点10分到达了德国的转乘站,真的好感动荷兰朋友的热情,让我们顺利赶上换乘的火车。</p><p class="ql-block"> 荷兰与德国都是欧盟的创始国,国与国之间无界线,通行自如。</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下了火车,就住在车站旁的一个小酒店,房间不大2张单人床,价格2000元人民币/天。旁边是闻名遐迩的科隆大教堂,锁桥,皇家酒店。</p><p class="ql-block"> 乘着夜色来到科隆大教堂,顿时让我目瞪口呆,在教堂台阶上抬头仰望,它的高度有157.38米高,尖耸的屋顶直入云端,夜色伴着灰色带黑的外墙让人赞叹和遐想,当时是怎么建造的?石头是怎样一块块拼接粘牢的?它集结构的宏伟与细腻的图案于一身,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始建于1248年,在1880年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二次世界大战曾遭受到严重损坏,损坏的程度我们不得而知,现在屋顶还搭着高梯在进行修缮。</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刚亮(9点半左右)被震撼的我再次来大教堂,随着去礼拜的教徒走进富丽堂皇的主教堂,内分为5个礼拜堂(有资料说是10座),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43米,中厅部跨度为15.5米,是目前尚存的最高的中厅。各堂排有整齐的木制席位5700个,圣职人员的座位有104个,全用极厚木板制成。具中世纪晚期风格的唱诗台是德国最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有一个预留给教皇和皇帝的座位。</p><p class="ql-block"> 教堂四壁窗户总面积达1 万多方米,全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称为法兰西火焰式,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据说,画面如此漂亮,却只有用4种颜色,而且很有讲究,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p><p class="ql-block"> 教堂顶上一共安置了11口钟。最早的是3.8吨重的三王钟(Dreikönigenglocke)铸造于1418年,安装于1437年(后来三次重新铸造)。之后是重达10.5吨的"Pretiosa"(当时西方最大的钟)和5.6吨重的"Speciosa",分别于1448年和1449年安装。而教堂内目前最大的钟是圣彼得钟,重达24吨,直径3.22米,铸造于1922年。每逢祈祷时,钟声洪亮,传播得很远。登上钟楼,可眺望莱茵河的美丽风光和整个科隆市容。</p><p class="ql-block"> 正值周未,10点祷告开始,大主教念完祷告词带领唱诗班的孩子们在念经诗台唱起歌曲,内容不外乎是祈祷兄弟姐妹父母健康快乐吧!我们也深受感染,默默的也为自己家人祈祷……时长需2个多小时,我们中途离场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围着大教堂环绕一周,见它是由两座孪生的连体高塔组成,整个教堂是灰褐色的,左塔(北塔)有半截呈银白色,在夕阳的照耀下,一个鲜亮白净,一个灰头土脸,显得泾渭分明。原来,科隆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德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的每一块石头,也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双塔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了黑褐色。当地文物部门为恢复教堂原来的建筑风貌,用莱茵河的水给157米高的双塔“洗澡”。尽管不能恢复原来的光亮,被污染了的黑褐色大教堂还是吸引了各国游客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即是闻名的霍亨索伦桥也称锁桥,是科隆最古老的桥,由三座铁路桥和人行道组成。横跨莱茵河的霍亨索伦桥无疑拥有着最美丽的风景。科隆人相信在霍亨索伦桥上挂上一个锁,将钥匙丢进莱茵河,爱情就可以天长地久,所以很多当地人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将自己和爱人的名字刻在锁上留在这座桥上,日积月累,锁越来越多,五彩斑斓的各式铜锁,形成独特的风景线。<span style="font-size: 18px;">桥上风很大,到处负荷着数不清的锁,心型锁居多,有的刻着年月日,有的刻着名字,锈迹斑斑,老式新式五彩斑斓。眼前一把刻有1991年的蓝色小锁印入眼帘,想想距今也有30多年了,小锁不仅见证了爱情,还见证了岁月,见证了我们的衰老。</span></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来到德国著名的文化名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德堡</span>。莱茵河支流的奈卡河(Neckar)穿城而过,市区有14万人口,其中有3万多大学学生。由于很好的保存了古代的城市风貌,它已成为德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平均每年吸引350多万游客,150万来自德国境外。</p><p class="ql-block"> 海德堡城堡是欧洲最大的城堡之一。城堡内部结构复杂, 包括防御工事、居室,宫殿和城堡花园等,当年是一座军事要塞,周围深深的沟壑只有一个吊桥相连,现在吊桥没有了,砖桥从门洞延伸出来,这里也是选帝侯宫邸,也是欧洲最优美、最著名的宫殿之一。沿途的房子古老和壮观,让人驻足观看想像它当时的设计和建造,原住者和现代居住者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海德堡大学位于老城区。1386年成立时只有4个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哲学院和医学院。来自欧洲各地的学者学生会聚于此,16世纪时,海德堡已成为欧洲的文化重镇。18世纪末,因战争等原因,大学曾一度关闭。19世纪以来,大力发展了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学科,如今已成为有近20个学院的综合大学。医学系的临床医学和心脏研究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和大学密切相关的许多大型科研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的欧洲实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也很有名,大门敞开游客可以自由进院参观。</p><p class="ql-block"> 冷冽的寒风吹在脸上,抬头蓝天白云,再看小镇房子四周没有阳光,河对岸却阳光明媚。从海德堡上往下看,小镇座落在山坳中,密密麻麻的房子紧相连,狭窄的街道古老的石砖,保留着几百年原有的模式,难怪欧洲人的汽车那么小,缘于街道很窄,大车无法通行。</p><p class="ql-block"> 暂写到这,下篇再续斯图加特。</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科隆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锁桥</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门</p> <p class="ql-block">太壮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外墙</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外墙</p> <p class="ql-block">通向海德堡古堡的街道房屋</p> <p class="ql-block">古堡大门</p> <p class="ql-block">古堡外的深沟</p> <p class="ql-block">俯瞰海德堡市区</p> <p class="ql-block">古堡</p> <p class="ql-block">海德堡最上面</p> <p class="ql-block">古堡旁边的房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