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燕雨生 文图 游历大运河 影像</p> <p class="ql-block">庆丰闸上闸</p><p class="ql-block">《元史·河渠志》:"籍东闸二,在都城里东南王家庄。"古代帝王于春耕前举行"籍田礼"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无史·世祖本纪四》记载,至元七年(1270)六月丙申,"立籍田大都东南郊"。此闸位于初皇帝躬耕的籍田以东,故名籍东闸。元贞元年(1295)七日改称"庆丰闸",取庆祝丰年之意,百姓俗称二闸。二闸由来是因大都城东第一闸为魏村闸(1295年)七月改称惠和闸。庆丰闸是大都闸城东第二闸。二闸北岸就据此派生一村,叫二闸村。二闸村的村民都是朝庭官派管理庆丰闸的吃皇粮的。庆丰闸两岸到了明清两朝全是码头,南岸是皇粮码头。北岸是杂货码头。明、清两代在闸口设官执掌,置君粮户24家,专司潜运,每户配一条八丈四尺的运粮官船,每船每次载二百九十五石粮,由驴拉纤。另闸夫数名,专司天情水势,启闭闸门。</p><p class="ql-block">庆丰闸的上游惠和下闸的一段因宣德九年(1434)被洪水冲毁, 成一片开阔的湖泊,来往的船只在此停泊,成为泊船之所,停泊的数量,有"漕艘千渡"之说。是城外非常繁华热闹之处,是百姓的休闲游乐场所。清代的《天尺偶闻》中记载着:“都城昆明湖、长河、例禁泛舟。什刹海谨有踏藉船,小不堪泛,二闸遂为游人荟萃之所。自五月朔至七望,青帘画舫,酒肆歌台,令人疑在秦淮河上”。此文对二闸描写的繁华场景十分详细,疑似是在南江的南京城。庆丰闸南岸有棵古槐树,相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乘船往返通州张家湾打理曹家当铺时,在此树下候船与友人赋诗。</p> <p class="ql-block">古槐树</p> <p class="ql-block">古槐树</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建造北京城,十三陵等建筑需要大量的名贵木材使用。而这些名贵木材都是通过长江、大运河经通惠河运抵北京城。庆丰闸是水路的终点码头,木材到达后先进入皇木厂,也就是皇家木材仓库。在庆丰闸南岸的今朝阳区双井到百子湾一带就有个皇木厂,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封为神木厂,成为皇家木材加工厂。据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日下旧闻孝》记载,"神木厂有大木,高可隐一人一骑,明初构宫殿遗材。最大者称樟扁头,围二丈外,卧四丈余。其木有神,四周围以石护栏杆。讲述了神木的体量之大,神木最大者"樟扁头"在《春明梦余录》也有记载:“京师神木厂所积大木,皆永乐时物。最巨者"樟扁头"围二丈外,卧四丈余骑而过其下高可隐身”。樟扁头木是镇物,五行中东方属木,神木厂在北京城东,是用来镇北京城之物。清高宗弘历御制《神术谣》并立碑,建亭于巨木侧。1998年原址建起钢琴厂,神木谣碑亭现在庆丰公园内。乾隆帝《神木谯》写道:"是称神木众木殊,春明旧迹久闻予。便中一览城东隅,长六丈余卧通。围乃不可规矩模,宿骑者能蔽堵。四百春秋一瞬夫,要雨淋日炙风吹敷。可见当时皇木及皇木厂的规模之大。</p> <p class="ql-block">神木谣碑亭</p> <p class="ql-block">神木谣碑</p> <p class="ql-block">北京商务中心</p><p class="ql-block">通惠河北岸毗邻北京商务中心区,简称北京 CBD 。位于北京在朝阳区中部,且作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聚集地、各类商务活动的中心区域,故名。中央电视台、中国尊、国贸三期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汇聚的北京财富中心、北京电视中心等商务楼宇,成为北京地标性建筑展示区。</p><p class="ql-block">2000年8月8日,北京市政府第82次市长办公会决定全面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2000年11月,设立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2001年10月,成立北京商务中心管委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通惠河北岸相邻CBD中央商业区</p> <p class="ql-block">通惠河北岸相邻北京电视台</p> <p class="ql-block">春花烂漫</p> <p class="ql-block">枕河而居的人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