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你初到陕西,无意中听到“日鬼”、“日鬼捣棒槌”、“日鬼掏炭”这类话,你第一反应可能是陕西人说话怎么如此粗俗难听。实际上在我们的口语中,“日鬼”两个字的发音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shǐguī】也可以写做“失鬼”,这样是不是稍微好听些舒服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往更深远更有文化内涵的层次上去分析,</span>“日鬼”实际上是“蓍龟【shǐguī】”俩字的演变。古人以蓍草与龟甲占卜凶吉,因此这个词代指占卜,比喻德高望重的人,也可以引申为借鉴。蓍龟作为中国古代特定文化时期(商周文化)占卜活动的重要代名词,对于研究中华文明演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它在陕西方言中不断演变,早已丢失了原本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意义,就连写法也因为要从众从俗成了现在的样子。“失鬼”现在专指不务正业、瞎胡弄,弄虚作假这一类意思。</p><p class="ql-block">比如“一天到晚不好好上班,不寻思着踏踏实实挣钱,光想着日鬼掏炭!”父母在恨铁不成钢地批评家里那个不想着脚踏实地净想着逮大蟒的孩子。</p><p class="ql-block">还有“他靠着在账面上日鬼掏炭,这几年贪污了几十万,把人亏美了!”群众在议论那个日鬼捣棒槌的贪污犯。日鬼掏炭和日鬼捣棒槌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做事偷奸耍滑,投机取巧。</p><p class="ql-block">“我才不要你的钱,你喔钱也不知道是从啥地方失鬼掏炭弄来的,我怕拿着咬手!”综上所述,失鬼掏炭是个赤裸裸的贬义词。它见不得光,上不了台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个成语“不待蓍龟”,形容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和它现在的意思联系起来就很值得品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陕西人性情耿直,眼里容不得沙子,他们不屑于自己失鬼掏炭,讨厌别人失鬼掏炭,会提醒和教育自己的亲人朋友不要去失鬼掏炭。我们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挣得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能昂首挺胸地走在太阳底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