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寻找年味,翻看过去的照片,发现了2012年至2014年春节或正月十五在郑州城皇庙拍摄的照片,感觉有点自己想象中的年味。</p><p class="ql-block"> 随后几年,每年春节或正月十五,都要到城皇庙和文庙看一看,但是,再没有发现儿时记忆中的年味景象了。随后几年新冠疫情,更看不到了。吹糖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历史悠长。</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逢村里支戏台子唱戏、春节、集市等,总会见到吹糖人的人,并且绝大多数是老翁。吹糖人的摊子前总是围满了观看的人,多是小孩儿。孩子们一边瞪着圆溜溜眼睛看,一边嘴里流着哈喇子,多想有一个,就是没钱,当然也没少缠着父母给自己买个糖人吃。</p><p class="ql-block"> 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都市有了走街串巷的吹糖人。多数情况下,糖人可以用家里的废物或旧东西换。如几支牙膏皮可以换一个公鸡或一个烂锅可以换二个小猪,等等。</p><p class="ql-block"> 在到后来,主要出现在政府组织的各种民间艺术节上。</p> <p class="ql-block"> 据传,吹糖人儿祖师爷是刘伯温。据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人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担换破烂。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