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东、中东、远东这几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欧洲萌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大西洋至北海沿岸的一些国家,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殖民地,富庶的东方成了它们攫取海外财富的首选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航路开辟的先行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p><p class="ql-block">16、17世纪起,欧洲列强开始向东方进军,它们根据当时掌握的地理知识,按照离自己的远近,分别把东方不同的地区称为"远东"、"中东"、"近东"。后来这三个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东,中东,远东是很大,很模糊的地缘政治概念,不是严谨的地理学概念,而且这三个区域,正好是冷战时期世界上最乱的三块地方,分别是近东:巴尔干(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中东:阿拉伯世界(中东战争)和远东:东亚(朝鲜战争,越南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尔干半岛——欧洲火药桶</p><p class="ql-block">实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还是“中东”一词,由于中东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居民属于阿拉伯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因此,“中东”又常同“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紧紧相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又称东京国际军事法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1月19日,远东最高盟国统帅部根据同盟国授权,公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又称东京审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审大学生模拟东京审判再现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审判于1946年5月3日开始进行,1948年11月12日结束,历时两年半。判决书对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准备和发动对中国和亚洲、太平洋战争的罪行进行了揭露,并宣判25名被告有罪,其中判处日本七名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松井石根、武藤章、坂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贤二)绞刑。</p><p class="ql-block">伪满洲国”时期是日军发动战争的关键时期,作为亲历者,溥仪在关键时刻作为中方证人出庭,在审判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近东中东远东是怎样区别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近东、中东、远东这三个术语是用来区分不同地理位置的概念,它们分别指向不同的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东:这个名称最初指的是地中海东部地区,尤其是那些距离欧洲较近的国家或地区。近东包括了如巴尔干半岛国家和东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如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等,以及一些北非国家如埃及和利比亚。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东的定义有所变化,但其基本范围仍然涵盖了上述国家。</p><p class="ql-block">中东:中东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近东,而且还延伸到了西亚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非洲东北部的部分国家。中东地区横跨亚洲和非洲,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东的具体国家可能包括伊朗、伊拉克、阿富汗、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和也门等。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多样,包括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p><p class="ql-block">远东:远东则通常指的是中国的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的太平洋沿岸地区。这个区域的界定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它通常不包括中东和近东地区。远东有时也被用来泛指南亚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在描述西方国家向东方扩张时的历史背景下。</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近东、中东、远东这些术语并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时间和地缘政治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们的定义和使用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和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