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后大院

yongji

<p class="ql-block">  “大院”称谓起源于军队。从北京公主坟向西依次排列着空军大院、海军大院、通信兵大院、总后大院、炮兵大院、装甲兵大院、解放军总医院、工程兵大院、铁道兵大院。正是这些被围墙围起来的神秘军队大院,北京才有了“大院”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  提到总后大院,不得不先说万寿路。地处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复兴路与西三环路交汇处“公主坟”,往西500米,与复兴路相交的便是万寿路,它北起阜成路,南至丰台区莲花河。阜成路北侧有明朝的慈寿寺,寺内有永安万寿塔,明神宗圣母慈圣太后万历四年(1576)建,后来废弃,仅仅存孤塔。万寿路的名称,即由此塔而来。万寿路原为农田、土路,日伪时期改为砾石路。1955年铺筑沥青路面,是连接颐和园和丰台的主要道路,地铁一号线设有万寿路站。万寿路原来是一条小路,由于路面较窄,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只有南段开通公交车,到达和经过万寿路的公交车只有4条线路。进入21世纪,万寿路扩修为双向2车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夕,万寿路再次拓宽工程竣工,由原来的双向2车道变为6-8车道,差不多能够遮住路面的路边树竟成为路中树,20多条线路日夜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  万寿路地铁站西南侧的复兴路22号院,自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总后勤部机关的办公地,故称总后大院。它有三个大门,北门是复兴路22号,东门对着万寿路,南门对着太平路。大院面积约有40万平方米,办公区和住宿区用一堵墙分开。</p> <p class="ql-block">  在半个多世纪中,总后大院不断改造、重建、美化,现在除了营房、毛主席塑像周边广场和南门篮球场,处处林荫夹道、绿草如茵,曾经的大操场,已被一万多平方米的翠绿草坪代替。还有5个成片的花园,3个较大的草坪,其中一个最大的达1.5万平方米。春天到后,红、白玉兰、牡丹、芍药、月季等各色艳丽的花朵相继在楼前楼后开放,清香四溢;几颗高大绽放着密密麻麻小百花的洋槐树,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沁心肺腑。优美舒适的环境令调出的人留恋不已,而仍然生活在院中的干部、战士、职工、家属,却在无意和不知不觉中尽情享受这美景的厚惠。特别是那片绿油油的大草坪周围,不但早晚有退休干部和青年人散步、跑步、打篮球锻炼身体,平时更是幼儿的天下,天热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保姆带着他(她)们在草坪周围的树荫下玩耍,天凉时就在阳光下嬉戏。真不愧是京城难觅的绿色明珠。我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真的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月7日随着军队编制体制改革,总后勤部撤销,成为中央军委机关的一个职能部门。与祖国母亲同龄的总后大院依然还在,但已经名不符实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