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吃早餐

丽华50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天吃早餐,却难忘在硅谷吃的一顿早餐。老年人喜欢回忆,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那在匆忙中吞咽蛋糕的狼狈样儿,还是忍不住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是1997年的4月,参加一个包括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的记者团去美国硅谷采访某著名网络公司,本以为这是一次轻松的采访,哪知第一顿早餐就领教到一种“不轻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斯坦福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顿早餐是到距离该公司总部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子公司去吃。日程单上写明,用餐时间为8点至9点,集合时晚了一点,赶到那里已8点半了。早餐就摆在会议厅里,是自助餐,糕点、牛奶、水果、冷盘热菜应有尽有。新朋友见面,免不了寒喧一番,用餐的时间不知不觉又往后推了一会儿,待到饥肠辘辘拿起刀叉来用餐时,刚吃了几口便听到“现在开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抬腕看表,刚好9点。心想:怎么美国人一分钟都不等?正想着,会议资料已发到了手上,主讲人已站到话筒前侃侃而谈了。于是,嘴里的蛋糕还没咽下,就忙不迭地打开了笔记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往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一般比较轻松,有新闻稿,新闻发布人照本宣科,记者们象征性地提几个问题就结束了。谁知美国人却不愿唱独角戏,没说几句就叫记者提问题,并强调: “不是我要告诉你们什么信息,而是要告诉你们需要的信息”。这使记者们有一种被考的感觉,弦一下子绷紧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饭没吃饱不要紧,早餐并不撤走,其间不断有人进来添加一些水果和糕点,可会议安排得太紧凑,没人腾得出空来“䃼吃”。休息时间一到,大家便不约而同地走向餐桌,这会儿有了经验,没人再聊天,15分钟之内就把该办的事办完了,时间一到,又齐刷刷地打开了笔记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说美国人对早餐考虑得马虎了点,对新闻发布的细节却周到得让人吃惊,每个发言人都有相关背景资料和提纲给记者,并附有发言人的照片和个人简历。为了节省时间,配了两个同声翻译。上午是4个人介绍情况,在前一个人发言时,后一个接替者会提前十几分钟到场,为的是听听记者们都提些什么问题,以便心中有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硅谷吃早餐的记者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美国5天,访问了这个公司总部和5个子公司,并参加了一个“爪哇 One ”大会。每到一处,都要“收获”一批印制精美的资料,一圈下来,少说也有几十斤。回国前,正当记者们面对一大堆资料犯愁时,负责公关的凯瑞小姐拿出了三个大纸箱为记者们托运资料,一个发往北京,一个发往香港,一个发往台湾。这一回大家真的为美国人的周到折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折服之余也感到一丝压力,倘若回国后不认真消化资料,就有点对不住这份周到了。不过,再想想吃早餐的那个狼狈劲儿,再想想美国人为记者安排的日程中竟没有“观光”这一项,又不免领教到了一种精明。也或许,这精明与硅谷当年的起飞有着某种关联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文/丽华50</span></p>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