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国之大者 一生无尚荣光—— 深切缅怀德高望重贡献卓越的李进良教授

巢才荣

<p class="ql-block">  去年的1月20日早上7时,当我收到好朋友徐华然发的微信,告诉我李教授溘然长逝的噩耗。面对突如其来的离别,不胜哀恸与惋惜,我为失去了一位极为敬仰的良师好友而痛心万分。我曾和丁教授商量过怎样去纪念李教授,限于当时的情况只能作罢。今天丁教授、汪涛等朋友发起组织这次追思会,得到众多朋友的热心响应和积极参与,对此我十分感谢和欣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聪明睿智、和蔼可亲……</span></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李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际,我又一次翻开李教授送给我的一本由他著作的《创新的忧思一一透视中国3G技术发展》,这本书是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06年8月在北京出版的。2006年的9月在深圳和李教授见面时,李教授将此刚出的新书赠送给我,在书的扉页上李教授写道“项军先生雅正:让我们为无中心移动通信开辟自主创新的航道共同奋斗!李进良赠 2006年9月17日于深圳三威公司”。当时我担任《通信机世界报》的总编工作,和李教授是多年的老朋友,我俩都曾在宝鸡工作过,他任《移动通信》杂志主编,我们之间联系交流较多。在2019年9月,我和巢才荣老师及徐华然先生一起帮助李教授寻找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通信兵战友活动中,联系频繁,和李教授的感情更浓,敬重之情也更深,李教授是我敬仰的老师和敬重的老友。 </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再次翻开此书,细读他撰的“序”时,更是感概万千,敬佩之心又一次油然而生,总想说点什么来表达对良师老友的缅怀,要想说的实在太多,今天我从这本书说起,表达我对他的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进良教授荣获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笑容满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李教授离开我们后曾有位朋友问我怎样评价李教授,我回复他说:“李进良教授是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自主创新的引路者,是中国移动通信民族产业的推动者,是战术通信与移动通信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国移动通信民族产业的一面旗帜,他是为祖国的通信事业而生的老通信兵,他是奋斗不息,永不退休,贡献无数的通信战线的老英雄,他是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风范的人民科学家,他是有深厚通信技术底蕴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他是对国家通信发展未来趋势有前瞻性和战略远见的学者,他是一位以平民之身,谋国家大利的胸怀国之大者。”虽然这是我个人对李教授的印象和评价,但我相信这个评价是恰如其份,实事求是,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教授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名正言顺,劳苦功高。</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李教授撰写的《创新的忧思》“序”的标题是“我为何忧思,为谁呐喊”,这九个字字字重千斤,一个为国忧思,为民呐喊的通信老兵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中国移动通信己经丢失了第一代,错过了第二代,第三代怎么办?在“以市场换技术”方针的误导下,中国丢失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偌大的中国市场却没有带动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崛起,在世界移动通信领域没有中国的一席之地,国际的通信标准全由西方霸占,中国移动通信的未来在何方?十多年来,李教授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常彻夜难眠,沉思达旦,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忧与思,其中有愤怒,有喜悦,更有期盼。从1985年开始,他就开始关注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他一直在为推动我国通信领域的自主创新奔走呼吁,他在为13亿人民呐喊。他希望呐喊之声打动中华儿女之心,他更希望能渐渐听见回声,能从四面八方传来。为此他对3G的TD一SCDMA和LAS一CDMA、农村通信的SCDMA、宽带无线接入的WAPI、数字集群通信和无中心系统等项目从标准制定、发展战略探讨、攻关、宣传甚至向中央及政府领导上市建言,倾注了全部心血,真正是殚精竭虑。从2000年到2006年的7年间他先后在报刊、网站发表文章、访谈80多篇。虽然那时国家已提出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但遇到国内外阻力重重,大有“高天滚滚寒流急”的情势,因此李教授在清华大学高旭东教授的建议和支持下,将他近7年来为通信自主创新而呐喊的文章整理成集予以出版,全书共七章27万字。李教授文章的这些鲜明的独特的观点,在当时的环境下可以说是新鲜的具有创新性的,有些极具有争议的。李教授希望以此文集为中国的移动通信民族产业的自主创新鼓与呼,他希望能为突破西方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围堵,能为冲破因循守旧的藩篱,开辟自主创新的航道起点作用。 这是李教授凝七年忧思,为TD振臂呐喊的声音,字字句句,篇篇文章都闪耀着他的思想光芒,从中我们看到是一颗拳拳爱国赤子之心,看到的是一位高举移动通信民族产业自主创新大旗,冲破国内外重重阻力在冲锋在拼博的伟大的战士。此书的出版犹如“大地微微暖气吹”,这无疑是一股在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滚滚洪流中的一股强大的暖流,澎湃而汹涌,李教授就是勇立潮头的勇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十多年来,李教授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常彻夜难眠,沉思达旦,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忧与思,其中有愤怒,有喜悦,更有期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2006年7月31日,李教授在该书“序”中写的最后一句话是:“路还长,我还会走下去。”从那时起李教授以他的坚靭不拔,铁人般的意志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诺言,继续在这条坎坷崎岖的自主创新道路上和丁教授等众多仁人志士一起坚定的走下去。几十年来他始终站在移动通信民族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引领着通信产业发展的未来,架构着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未来发展的远景,在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为3G、4G、5G+3D呐喊助威,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砥砺前行,从不停息。特别在TD陷入困境进入寒冬,徘徊不定方向不明,悲观唱衰之风四起,中国的TD正处于进一步生退一步死的生死攸关的危机时刻,他更是挺身而出,风骨铮铮,顶住压力,以他的勇气和胆识,深厚的学术基础,深遂的洞察力,慷慨陈词,奔走呼吁,鼓舞推动TD度过危机迎来光明,托起了中国移动通信民族产业的希望,为推动中国移劲通信民族产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TD铁人”当之无愧。 </p><p class="ql-block">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仅从2000年到2010年,他先后22次向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及部领导上书建言,献计献策,笔耕不辍,其中有些是和丁教授共同完成,丁教授是李教授在同一战壕中并肩作战的最亲密的战友,最黙契的搭挡,最知心的兄弟,最贴心的同学,他俩七十余年的友情故事,是中国科技界的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进良教授不顾年龄已高,到处奔波。</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位朋友曾经向李教授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为甚么巳是耄耋老人,还如此执着,追求甚么?李教授是这样回答的:“我作为无线通信的一名老兵,曾为通信市场的大部丢失而痛苦忧伤,也为通信工业的群体突破而欢欣鼓舞,因之更是关心我国通信事业的创新前景。”从这发自肺腑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的报国为民,为民族通信事业而无私奉献的初心。李教授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的需要就是他的奋斗方向,为此把他的毕生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了祖国的通信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来李教授在各种媒体平台发表文章,访谈等有200篇,著作数部,字数数百万,这个工作量对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的精力体力是极大的挑战,这成绩斐然的背后是沤心呖血,是超负荷的工作。要知道李教授早年因受伤导致一目几乎失明,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视力缺失并没有降低工作热情和工作强度,他每天上网工作都超过12小时,他发的邮件和微信的时间常常在半夜时刻,甚至是凌晨,他在与时间赛跑,工作,工作,工作不停,永在奋斗。他的稿费大都捐赠给他的母校湖南攸县一中,资助那些家境贪寒学习优秀的学生。 我清楚的记得十多年前的一天,获悉他在北京304医院住院体捡,我去看望他。当我推开病房门时,眼前的场景让我震惊,只见李教授正坐在地上,屁股下垫着枕头,笔记本电脑放在病床上,他正用“二指禅”敲打键盘撰写文章。此情此景让我不禁肃然起敬,这就是李教授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这个镜头清晰的刻印在我的脑海中无法忘却。</p> <p class="ql-block">  可能有些朋友並不知道李教授的前半生是一位为国防通信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军工人”。195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天津无线电厂工作起,到1985年的三十三年里他都一直从事国防通信事业。从天津无线电厂到宝鸡烽火无线电厂,再到广州第七研究所;从技术员到技术科长,再到总工程师,工作单位变了,职务变了,为国防通信献身的初衷始终不变。李教授曾去朝鲜战场维修电台,曾主持研制第一代机载电台和航载电台,曾参与研制八一型第三代师团电台,他所参与研制的军工通信产品多达三十余款。1981年李教授组织研制的701宽频段电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教授的前半辈子的心血精力贡献给了神圣的国防通信事业,他是我国战术通信的奠基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进良教授家中手机与双屏笔记本都与智能手表同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在2020年9月21日的南方都市报上,刊登了一篇由记者吴斌写的文章,标题是“消逝的老伴儿:九旬老人的16万字阿尔茨海默病看护日记”,文中的这位九旬老人就是李进良教授。当李教授将此文的电子版发送给我,阅读后备受感动。1953年李教授曾以志愿军通信兵的身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维修过电台,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都记维修日记,可惜的是这些日记本在文革时期丢失了。五十五年后为了陪伴照顾好他的老伴,从2008年11月18日开始他又写起了看护日记,这一写前后就是十年,中间有四年老伴在家卧床时没有写,6年间李教授在二千多个深夜里独自在电脑键盘上,敲下了分7个挡共计16万字的看护日记,直至2017年2月6日老伴去世。看护日记真实的记录了让人动容的陪伴爱妻的故事,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份科学的照顾看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经验体会教本,不可多得,看护日记厚重但闪光。 这十年里李教授在精心照顾护理病情日益严重的爱妻,其内心的煎熬,每天付出的辛劳可想而知,但他工作的激情未减,斗志仍是那么旺盛,仍在时刻关注通信产业的发展,脚步未停。记得2010年的一天我去他家拜访他,他告诉我他的老伴病了,得了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离不开人。他说话时语气是那样的平静,坦诚,丝毫感觉不到老伴患重病对他工作情绪的影响,话风一转接着我们又谈起了工作。众所周知这十年是中国移动通信民族产业崛起奋进的关键时期,李教授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为了他心爱祖国的大家,又为了老伴患病的小家,他透支了他的健康,付出了超常的精力。家国情怀是既有对国家的挚爱又对家人的深情,李教授做到了,他是胸怀国家之大者,也是柔情重义之大者,值得我们敬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进良90岁时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李教授胸中始终有一团炽热的爱国之火,不管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下,始终在发光在发热,同时也点燃了我们每一个人心灵之火。在温和沉稳外表下,李教授的身上有一种不可征服,不能摧毁的力量,有人称赞说这是“温和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在感染着,在激励着,在影响着后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年轻后辈们的灵魂导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坚持和热爱,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怎样去坚守共产党的初心。国际电联前秘书长著名通信专家赵厚麟在给丁教授的信中是这样评价李教授的:”其心可鉴,其志可敬,其事可歌,其人可泣!他是中国科技管理人的光辉典范和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本文作者项军于2021年4月拜访李教授时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春,李教授九十岁时曾为自己作过一首自勉诗,诗的最后二句是“早春二月花开艳,老骥伏枥犹奋蹄”。李教授为他心爱的通信事业奋斗了七十年,他太累了,该休息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李教授未竞的事业已后继有人。李教授虽然巳乘风西去,但他的余温和光芒将继续照亮后人的前程,他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后辈们践履着他的足迹,擎起自主创新的旗帜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年前,巢才荣专程奔赴广州拜访了德高望重但素不相识的著名中国电信专家李进良教授,收益匪浅,永不忘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李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中国的移动通信事业巳跨入了全球先进之列,已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民已享受到先进的移动通信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今日中国通信事业如你所愿,这是对李进良教授最好的怀念和告慰。 </p><p class="ql-block"> 安息吧,敬爱的李进良教授,你是民族脊梁,人民英雄,华夏际梁,吾辈楷模,你将永远留存在我们心灵的深处,你的一生无尚荣光,已变成后辈们永远的回忆。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文字编辑:项 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美篇制作:巢才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感谢您的观赏 欢迎下次再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2024年1月19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