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 访《霍州署》,方知“门神”源于此

玲珑剔透

<p class="ql-block">  到霍州休息了一天,10月27日,就又开始了我们此次游览的第八站,霍州署衙。</p><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官衙,也是李唐开国第一战霍邑之战的发生地。原为随末中郎宋老生的军中幕府,唐时为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元代曾做国王行宫,其作为州治府衙,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原建筑于元大德年间重修,后经明清两代陆续增补修葺,日臻完善。周署分中轴线和东西辅线三大建筑群和一些署外建筑,群体布局得法,结构奇巧,古朴典雅,内实外华。霍州署总占地面积72200平方米,现占地面积20441.4平方米,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州级衙门。霍州署与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衙文化体系,具有很高的研究、观赏及保护价值。</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霍州署大堂院对外开放,2011年10月,霍州署中轴线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有着“元堂明夏”之称的州署大堂是霍州署主体建筑,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采用了典型的元代“减柱移柱”的营造法式,整个建筑既不雕梁画栋,又不彩壁绘墙,梁架檩柱选材均不刨不旋,全然一种朴实无华,庄严肃穆的风格。大堂前有抱厦,则富丽堂皇,为明代建筑,其结构形制被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p> <p class="ql-block">  进入霍州署前,首先看到的是“古霍名郡坊”。</p><p class="ql-block"> 正前门楣上方“古霍名郡”四个大字,意为霍州拥有悠久古老的历史,两侧楣下左书“平理”、右写“保厘”是对过去霍州署衙施政职能的高度概括。而北上楣“保障三城”。指古代霍州署管辖三个县即:灵石、赵城、霍邑。</p> <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山西霍州署、河南内乡县衙被列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p> <p class="ql-block">  谯楼,是古代时期的钟楼,战时的瞭望口,看到的高大建筑叫谯楼,也称钟楼。</p><p class="ql-block"> 谯楼在古代有四重作用::一是击钟报时,二是巡防守夜,三是瞭望军情,四是张贴布告。</p> <p class="ql-block"> 踏上甬道,眼前豁然开朗。这里是州署衙门的中心大院。脚下的甬道,宽6米,长62米,高出地面1米,把大院分成了东西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  仪门,是州署衙门的第二重正门,故名思义就是礼仪之门,明洪武四年霍州知州吕稷所建。</p><p class="ql-block"> 在仪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道门:东边的门叫“文门”(也称人门),是日常办公的官吏及来衙门办事的人员出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西边的门叫“武门”(也称鬼门),是看管犯人的衙役及被提审犯人出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仪门上摆放着“鸣冤鼓”,台阶两侧立着警示碑。古代老百姓如有冤情,可来衙门击鼓鸣冤。</p> <p class="ql-block">  这幅楹联是很多楹联中比较震撼的一幅,共有108个字,是字数最多的一幅楹联,上联54下联54,这幅楹联高度概括了霍州历史演变风貌和霍州署衙的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  仪门两侧有两位门神把守,东侧是秦琼,西侧是尉迟恭。门神的起源也是来自于霍州的,隋朝末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反随,来到霍州却久攻不下,宋老生在这里严防死守,李渊父子最终攻下霍州,建立了唐王朝后,斩杀宋老生,收服尉迟恭,后期就把这个地方比喻成门神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哦!原来传承千年、至今老百姓贴门神(秦琼、尉迟恭)的习俗就来源于霍州的这个历史掌故。</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明代的建筑风格,清朝修葺过。甬道中央的牌坊式建筑叫戒石坊,为四柱三楼悬山式建筑。戒石坊门楣上方书写“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出自孔子所著《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戒石坊左右两侧还有两块石碑:东边书有“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西边书有“廉生威”。这句话出自明代霍州学正曹端。</p> <p class="ql-block">  亲民堂是霍州署的中心,亲民二字是明代的知州楚相题写的,体现官爱子民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琉璃瓦顶的亲民堂。</p> <p class="ql-block">  亲民堂“正大光明”匾额后大梁中间,安放一截长2米,直径为0.3米,被称为“镇堂之宝”的奇木——茹茹木。</p><p class="ql-block"> 茹茹木本是一种灌木,—般不能成材,但大堂的茹茹木却能长成如此之粗,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 设计者与营建者将这根奇木放在大堂后槽正中,并放在官座头顶之上,是为了告诫官吏,创业艰难,含辛茹苦,励精图治,不容懈怠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在州级署衙当知州审案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议事厅,州署办公议事的地方。这不是在拍戏,而是塑造的真人形象的蜡人。</p> <p class="ql-block">  每个官员前面都放着他们的官印,官印大小意味着官职的大小。</p> <p class="ql-block">  坐上官轿感觉一下当年州官出行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霍州署建筑群,不仅较完整地体现出元、明、清时期官署建筑基本格局和传统技法,而且独具特点,不愧是坐落在三晋大地、汾河之滨的一颗古建明珠。</p> <p class="ql-block">  二堂又称鉴心堂。是进行案件预审、调解和审理一些不便公开案件的地方。如果大堂强调的是“执法如山”,那么二堂强调的则是“以和为贵”。二堂正中悬挂“仁恕”“厚德”与“省刑”三块匾额,是古人讲仁、讲德、讲宽恕,省刑爱民执法理念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知州大人出行时举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 “仁恕”、“厚德”、“省刑”</p> <p class="ql-block"> 二堂侧面照</p> <p class="ql-block">  康熙帝西巡时,在霍州署居住,被州署精湛绝伦的建筑所陶醉,亲笔御题: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伴衮龙浮。</p> <p class="ql-block">  内宅大院,历任知州家眷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州署老爷与温州师爷议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是霍州署中轴线上的第四进院,也是知州家人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是知州大人给自己的儿子聘请的教书先生。</p> <p class="ql-block">此床名为“拔步床”,寓意让孩子步步高升。“拔步床”为明代遗存,它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从外形看就像一个小屋,此床造型规整方正,工艺奢繁复杂,雕刻精细,制作颇为耗时,故又称“千工床”。此床为官宦人家专为其儿子打造。床上所有雕刻图案都寓意着主人对儿子不同年龄阶段期盼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  州府内宅悬挂着圣人孔子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  官宦人家女儿的闺房。</p> <p class="ql-block">  六柱百龙床。</p> <p class="ql-block">内宅正堂中间的叫客厅,东边的为卧房,西边的是书房。客厅,长条几上两边摆着两个瓷瓶,中间放着一面镜子,取“平静(镜)平安”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知州书房,知州读书学习之所。</p> <p class="ql-block">对弈。</p> <p class="ql-block">  古代官员品级一览表。</p> <p class="ql-block">  云锦龙袍:云锦是江南官办织造局所持有的技术,采用金丝银线等多道手工编织,成品挺刮不变形,浮雕镶嵌工艺精巧,金帛其价如金,实非难事。</p><p class="ql-block"> 云锦龙袍为红底金龙,为皇帝祭拜地神所穿。四开裾以金银线织龙纹,龙纹间织五彩祥云纹,云锦九龙,蝙蝠、灵芝、暗八仙、十二纹饰等,寓意为“一统江山、万事生平”,保存至今,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  展示了当年官员受贿的珊瑚。</p> <p class="ql-block">  李伯渊:元大德年间霍州知州,兼管诸军奥鲁,兼劝农事;失刺不花:蒙古人,元大德年间霍州达鲁花赤,兼管诸军奥鲁,兼劝农事。</p><p class="ql-block"> 元大德七年(1303年),霍州遭特大地震,官舍民居荡然无遗。知州李伯渊与失刺不花二人密切合作,重建州署,使周署大堂巍然屹立于今,卓为华夏瑰宝。</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曹端的学生郭晟被擢升为西安府同知,临行前向曹端辞行并请教为官之道,曹端告诫他“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句话后逐步作为“官箴”推行到全国。</p> <p class="ql-block">  “照壁”在古代是取的表达“隐藏”意思的那个“隐蔽”的谐音,中国人取名用词讲“曲”,实际上影壁就是起遮挡和屏障的作用,意思从远处看衙门不会一览无余。当然从迷信上讲主要是起避邪挡邪遮邪的作用。官衙照壁上的图案古代一般都是麒麟,因为麒麟在古代是一种吉祥兽,在衙门影壁上雕刻麒麟主要是祈福纳瑞的取意。</p> <p class="ql-block">州署大舞台,我们曾在这里演出。</p> <p class="ql-block">航拍几张霍州州署照片。</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航拍的霍州署。</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p> <p class="ql-block">夜暮降临下的霍州州署。</p> <p class="ql-block">这是霍州市地标性建筑鼓楼,霍州是霍姓的发源地。这座鼓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重修于清代。</p> <p class="ql-block">  霍州鼓楼的正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