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初曾拟定写作计划,随时间流转记录农历24节气,格式以古圣先贤诗词为首尾,中间加入气候风俗农事饮食养生等日常风土人情,以此礼敬、祭奠生活在黄河流域为主的先祖,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尽人事、听天命、没烦恼。期间有几期未按时交稿,始知世事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p><p class="ql-block">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p><p class="ql-block"> 大寒正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饮食起居应随之“转轨”。大寒天气寒冷已极,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 </p><p class="ql-block"> •安心养性,怡神敛气</p><p class="ql-block"> 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p><p class="ql-block"> •注意御寒保暖</p><p class="ql-block"> 由于天气寒冷,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缓慢的现象,因此,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很重要。而在内衣选择上,以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穿着舒适的纯棉针织物为宜。 </p><p class="ql-block"> •早睡晚起,劳逸结合</p><p class="ql-block">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为了避免寒风的侵袭,理应做到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外出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添加保暖衣物。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通过使用空气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湿度。 </p><p class="ql-block"> 多吃苦味助心阳</p><p class="ql-block">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因此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p><p class="ql-block"> •进补到尾声</p><p class="ql-block">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p><p class="ql-block">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