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回忆录》一一1968年淄博下乡惠民知青回忆录

固哥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六十六篇《感情的纽带》</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编辑组</b></div> 知青贴心人<b>武伟军</b>(惠民县档案馆) 2018年6月6日,是淄博下乡知青五十周年纪念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蓝天白云,夏绿欲滴,阳光明媚;这天二百多名男男女女的老知青,齐聚一堂,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老知青们顶着满头的银发,满脸带着喜笑颜开的皱纹,热泪拥抱,拉手留影,贫贱之友的友谊,情深意厚,感天动地。 武伟军在聚会前一天从惠民赶赴淄博与老知青们共商联谊会事宜 老知青们潇洒自如,眉飞色舞的样子,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人逢喜事精神爽”。果然如此。<br>惠民县留守的二十多名老知青的客车,缓缓驶进了鲁中宾馆的大院,此时,锣鼓喧天,战友夹道欢迎,欢呼之声惊天动地。<br>五十年了,弹指一挥间,他们又回到了故乡……<br> 留守惠民知青在下乡惠民50周年联谊会上合影 淄博锣鼓齐鸣热烈欢迎全国各地知青的到来! 在人声鼎沸的人群中,有一个忙忙碌碌的身影特别引人瞩目,他就是专门来采访的惠民县档案馆工作人员武伟军同志。<br>他中等身材,身体健壮;他举止潇洒,豪爽诚实,做事干练,很有军人风格。其实他从小跟着母亲随军,是在大西北格尔木市的军营里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军人。<br> 武伟军同志头顶烈日手持高清摄像机,为近三百名知青和知青夫妻拍照,将知青们的音容笑貌定格在了下乡50周年纪念日。 武伟军同志,绝大多数老知青不认识他,看他拿着长镜头的相机,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的抓拍,总认为他是一个报社的记者。所以,让他给自己拍照,非常的实在。武伟军同志忙得脸上的汗都来不及擦,连续地给大家拍照,有求必应。老知青的想法简单,记者摄影专业,不能错过机会。 中午吃饭,贵宾席上没有找到武伟军同志,他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了,这种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确实令人感动。<br>太阳偏西了,知青战友们终于恋恋不舍地分手了。<br> 夜幕降临了。为尽地主之谊,我们组织了一个小型晚会,来为第二故乡的亲人代表——武伟军同志接风洗尘。<br> 小型晚会为武伟军同志接风洗尘,表示谢意。 组织这么一个大型聚会,的却不容易,组委会范士华、陈本固、赵新民、付立胜等成员,用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完美地结束了。在这灯火辉煌的大厅里,十几个人的脸上都显露出疲惫的神色,不过心里却是踏实快乐。 武卫军同志在淄博下乡惠民50周年联谊会上讲话。 武伟军同志年轻,精力恢复得快。他首先站起来,笑嘻嘻地发言:“这次惠民下乡知青五十周年聚会,办得相当成功,大家辛苦了。我作为你们第二故乡的人,来参加采访这次盛大的聚会,我非常荣幸,也非常感动。当年,你们把青春年华和汗水撒到惠民大地上,这是一种不怕苦,不怕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忘我的革命精神,这是不可估量的一股伟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一种伟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力量和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希望大家与第二故乡革命感情的纽带越来越牢固,万古长青。” 武伟军、赵新民代表双方互赠纪念品。 “说得好!我们感情的纽带一定会越系越牢,并且传承下去。大家为我们的革命友谊长存鼓掌!”赵新民说的激动。大家那“哗哗”的掌声,一下子提振了大家的精神,大家神奇般的焕发了青春活力。发言也热烈了起来。 “我们上山下乡时,知青大部分都是十七八九的青年,也开始过上了那种艰苦的生活,还真有点无所适从;可是我们慢慢学会了烧火做饭,学会了洗衣补袜;学会了整地除草,学会了种庄稼和收割庄稼。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立自强。劳动人民那种吃苦耐劳,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高贵品质也深深地教育了我们。<br> “我对上山下乡,无怨无悔,我非常感恩那个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我非常感恩那段艰苦的岁月。”<br>范士华发言快言快语。<br> 范世华在下乡50周年联谊会上代表知青讲话。 陈本固接着说:“都说下乡生活是多么的艰苦,实际上,贫下中农的生活比我们知青还要艰苦。若是没有这几年下乡生活的经历,是根本无法体会和理解劳动人民那种‘粒粒皆辛苦’的艰辛。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毛主席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战略,农村是教育人的大学校。”陈本固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 惠民县档案馆<b>武伟军</b>同志向知青们颁发《知青回忆录》收藏证书。 <b>武伟军</b>代表惠民县档案馆向老知青们赠送《惠民历史上的今天》 董汉湘抢过话头说:“当今社会上,所谓‘精英’和‘公知’们,总想把毛主席骂倒,把共产党打倒,在中国搞颜色革命,走美帝国主义的道路。他们这一小撮人是痴心妄想,这罪恶目的永远不会得逞。中国有两座大山,一个是孙中山先生,一个是毛泽东主席。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族的一座大山。毛泽东主席是中华民族的一座大山,更是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座大山,并且是无人超越的一座大山。他的思想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这些人越骂,毛主席越英明,越伟大。 知青们纷纷表示上山下乡无怨无悔! 现在有的大学中的知名教授说,下乡知青是被亏欠的一代,此话欠妥,历史从来不亏欠任何人,因为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的。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我们知青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毅然决然地奔赴农村,安家落户,这是一种历史责任,我们感恩那段不平凡的经历。”<br>……<br> 武伟军同志择日重返淄博和老知青们一同参观了《淄博知青博物馆》 <b>武伟军</b>同志与老知青们在知青博物馆毛主席像前合影。 “武卫军同志是在青海大草原上长大的,欢迎他来一首大草原的歌。”付立胜的提议,很受大家的欢迎,“哗哗”的掌声,给武伟军同志鼓足了勇气,他清了几声嗓子,就感情饱满的大大方方地唱了起来。他唱的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br>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br>毛主席就像那金色的太阳<br>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br>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br>我们迈步走在<br>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br>哎 巴扎嘿<br>……<div> 大家听着这首清音幽韵的藏歌,仿佛是从青海的广袤的绿色大草原上轻轻漂浮过来的一样,发人深思,耐人寻味。<br>他唱绝了,我们也听醉了。<br></div> 淄博知青下乡惠民50周年联谊会徽章。 淄博知青下乡惠民50周年联谊会签字背景墙 歌声也把大家带入了沉思之中:毛主席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四十年了,我们都是白发爬满头的人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怀念毛主席。<br>毛主席创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忘记历史,就是背叛!鲜血不能白流!<br> “饭菜上来了,饭菜上来了。”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br>赵新民端起酒杯,大声说:“武伟军同志和我们是忘年交,我们共同举杯为忘年交干杯,为感情纽带干杯!”<br>夜深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