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日本关西寻美之旅(二)

水岸玫瑰

9日,今天的主题是正仓院和东大寺。朝阳照射在小山坡上,位于奈良公园内的酒店俯瞰着静悄悄的古城。 顺着小道下坡转转,见到这座小小的天主教堂,大门紧闭,看不到内部。基督教在日本是小众信仰,据日本文化厅2022年《宗教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日本天主教徒的数量约为43万人,与新教差不多,宗教活动场所957个,远逊于新教5429个。同时期的神道信众和佛教徒分别有八千多万,其中应该有很多是重叠信仰的。 <p class="ql-block">酒店坡下有一座园林,标牌说是创建于宽治元年(1087)的大乘院庭院,到明治维新为止,一直是附近兴福寺的门迹寺院(即由皇族、贵族任住持的寺院)。治承4年(1180)烧毁,室町时代宽正6年(1465)由园林建造名手善阿弥改造,被称为南都髓一名园。昭和33年(1963)被指定为国家名胜,从平成22年(2010)向公众开放。园子也是铁将军把门,需要买门票,可又找不到标牌所说的“料金箱”。</p> 白墙黛瓦红栏杆,绿树红叶映蓝天,早晨的奈良饭店很美。 奈良饭店为“桃山御殿式”的桧木构造,出自日本著名建筑师辰野金吾(1854-1919)之手,他曾任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学部长,设计有东京站、日本银行总部等。 <p class="ql-block">早餐是固定的套餐,有和式和洋式两种可选。第一天选和式,除了煮猪肉没法享用,其他的都非常美味,粥是用茶煲的,但没有感觉特别出色。餐厅风景优美,可以一边享用早餐,一边越过绿荫和民居欣赏兴福寺五重塔。</p> 去往奈良博物馆的路上路过石头垒边的荒池。 今年天气太热,红叶不多,这棵树算比较红的。 又到奈良国博,2017年12月来过这里。 正仓在日文中是寺院和政府仓库的意思,正仓院就是公共仓库群的意思,日本各地有很多,但岁月流逝,现在只剩下奈良的东大寺这一座。正仓院收藏了一千多年前皇室捐赠的9000多件宝物,没有皇室的敕令不得开仓。二战以后,皇室为了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每年选取部分藏品举办展览,今年是第75次。 没进入奈良国立博物馆,橱窗里就可以欣赏这座美术院雕塑家复制的奈良时代754年的弁才天立像。弁才天是日本演艺人士的保护神。 <p class="ql-block">这是正仓院今年大展的第一件展品:九条刺纳树皮色袈裟。袈裟是古印度传来的僧人服饰,用一条长长的布围成裙子腰间扎住,然后向上搭在肩上,可以是袒右,也可以通肩(遮住双肩)。僧人靠施舍生活,服饰原先是用百家废布做成,后来新做的袈裟也不能用正色。袈裟按大小分为五条、七条、九条,分别作工作服、日常服、礼服。这件九条刺纳树皮色袈裟,将染有白、藏青色、淡青、绿、黄绿、紫红等色的平纹绸缎拆开后,细细缝合,皇家的袈裟不能按佛家习俗称为“粪扫衣”,故按其斑驳的颜色称“树皮色”。</p> <p class="ql-block">这件九条袈裟的珍贵之处,还因为圣武天皇(701-756)生前穿过。他在鉴真和尚面前受戒,法名为胜满,是在位时出家的第一位日本天皇,有点像南朝的梁武帝。圣武天皇去世后49天,光明皇后将其所有珍爱之品分五次悉数捐献给东大寺,存放在北仓,记录献物的目录称为《东大寺献物账》,其第一册记录的是第一次的献物,又名《国家珍宝帐》,其第一项物品就是这件九条袈裟(上图)。</p><p class="ql-block">另外,正仓院归皇家机构宫内厅管辖,所以其收藏不纳入国家文物评价体系,例如国宝、重要文化财等等,而称为“御物”。</p> 夹缬是采用一组纹样对称的花版紧夹丝织物,浸于染液,打开即可获得轴对称纹样的技术。这组鸟草夹缬屏风残片采用套色染法,层次丰富,构图活泼,上方有云霞、远山、蜂蝶、下方有锦鸡、岩石,与盛唐时期墓室屏风上的花鸟图非常吻合。该物品来自北仓,应为圣武天皇生前用过的。 这把南仓保存的枫苏芳染螺钿槽琵琶,是策展人重点介绍的展品,放在展册的封面。曲颈琵琶起源于波斯,奈良时代经中国传入日本。琵琶用枫木做成,背面(槽)、转手(弦调整的握)、覆手(连接弦的部分)部分,将枫木染成苏芳色以呈现紫檀的感觉,并用精美的螺钿装饰。<div>正仓院的南仓保存了749年大佛开眼会及以后重要法会使用的物品和贵族献纳的宝物。<br></div>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琵琶很多在琴身绘画,此面琵琶在极薄皮革之上画的是“骑象奏乐图”,白象背上演奏乐器、跳舞的胡人,背景中连绵的山水和鸟群,悬崖的阴影,大象背上褥子的晕间彩色花纹,都是盛唐的样式,从这个角度,这面琵琶也是唐代绘画的珍贵遗物。</p> <p class="ql-block">上图:琵琶的背面有“东大寺”铭文,应是属于东大寺的财物。中图:螺钿用鲍鱼壳做,而不是像正仓院的其他来自中国的螺钿采用夜光贝来做,因而泛出微微的红色。下图:落带(琵琶底部)打底的模样,比唐朝的铅白打底更粗糙,可能是混入了贝壳粉,这种做工侧面证明此件琵琶是日本制作。</p> <p class="ql-block">南仓宝物中可以与曲颈四弦琵琶比美的,是这件平螺钿背円(圆的意思)镜。其背面用联珠纹带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六个花蕾,外区有个侧形花、6个大花、6组小花枝纹;花脉、叶脉、花瓣等在夜光贝上雕刻而成;红色的花瓣先用金泥等描绘花纹,再镶上透明的红色琥珀,称为伏彩色技法。花纹间填充黑色虫胶,镶嵌细小的绿、青、白色土耳其绿松石。经X射线分析,镜体的金属成份接近唐镜的平均值,因此推测是唐朝进口的。这件背圆镜的直径接近40厘米,满眼珠光宝气,贵不可挡,怪不得这次特展的图录要以她作封底。</p> 左边这一堆中仓收藏的残旧木片很不起眼,可正仓院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却显示它们并不寻常。它们是一件六角形厨子的构件,上方有笠状屋顶的六角宫殿形。奈良当麻寺有一件八世纪末的当麻曼陀罗厨子(国宝),其屋顶的形状和金银泥的装饰与此件厨子非常相似,应为同时期的作品。<div>正仓院的中仓收藏的是与东大寺建造和活动有关的文具和文件,厨子及其中收藏的佛经也许与东大寺的建造有关。</div>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研究发现正仓院南仓收藏的四扇漆金银绘佛龛门竟然是附属于上面这个厨子的。是不是什么人拆下厨门去做法事,然后就放进了专门收藏法事用品的南仓?没有官方解释。</p><p class="ql-block">厨门用金银泥描绘佛像,并用花草纹、飞鸟纹装饰:右图为第一扇厨门的外面及线图,画有赤裸上身手持金刚杵的力士;左图为第四扇门的外面及线图,僧形人像被认为是三藏法师玄奘,可能是最早的唐僧形象。有观点认为门上的图像以鉴真从中国带来的唐代图象为底本绘制,并推测这件厨子用于收藏玄奘所译六百卷《大般若经》。</p> <p class="ql-block">这件出自中仓的碧地金银绘箱用于装载供奉给佛的宝物。箱子用扁柏木制成,周身装饰华丽但沉稳不张扬:箱体和盖子用昂贵的岩群青颜料涂出淡蓝色做地,用金泥和银泥描绘花纹;盖子上画一对花草之中的鹦鹉,周围是运送花枝的飞鸟和蝴蝶;箱侧画叼花枝鸟、壁虎、蝴蝶。边缘部分是模仿的天地:先是用虫胶模仿紫檀色,上用金泥画出花纹,整个边缘用颜色模仿押缘。箱腿束涂铅白色,银泥镶边,接地部分还是模仿紫檀的暗紫色,用墨画出木纹和花纹。内衬底部为唐花白绫,垫麻布和棉芯,四周为花鸟纹锦缎。箱底有“千手堂”墨书,东大寺的千手堂原为供奉千手观音和卢舍那佛的建筑,现已不在。这件箱子的花纹用在本次展册的后勒口,就是封底内折的部分。</p> 这件同样来自中仓的密陀彩绘箱也是用于装载贡品。下右是箱盖上展翅回首的凤凰、口衔花枝的凤凰、花草云朵围绕,四角装饰花纹。下左是箱侧,中央停在花上的鸳鸯和长尾鸟,以及小鸟、蝴蝶、云。这件物品的看点在其彩绘用了密陀僧这种矿物,称为密陀绘。密陀僧含氧化铅,加入浅淡颜色的油中可以加快干燥。据研究,三国时期就有用密陀僧绘具髹饰的记载,隋唐前后更为盛行,有人认为山西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南北朝屏风可能就是密陀绘漆器。之后因其他漆工艺的兴起,密陀绘逐步式微直至失传。 <br>南仓收藏的刻雕梧桐金银绘花形合子,是长楕圆八棱花形的木制带盖容器。盖子中心雕刻八叶复瓣宝相花,花瓣用金泥拉筋,花瓣边缘采用晕间手法划出银泥线,具有很强的立体感。铜花叶形六脚,用两根铜钉固定。这件木雕作品从造型看很可能是模仿中国唐代的金银器。器身底部有“戒坛”墨书,属于东大寺戒坛院,该院系鉴真受戒道场。鉴真参与造像的唐招提寺讲堂中的国宝增长天王(上右图)所穿的盔甲上,有类似的宝相华纹,因此有推测认为本品是与鉴真关系密切的工匠制作。 这件来自南仓的只有46cm高的紫檀小架,是这次特展中自己很喜欢的展品之一。六角形基台上立起鸟居形的柱子,前后上下各有一对象牙钓子,花形柱头,横贯以唐草形透雕装饰,半球形柱座为染成深蓝色的象牙莲瓣。基座侧面以象牙镶边分区,蓝红色染四瓣花纹象牙板。其用途是个谜,是笔架、梳妆台,还是放如意、织物、挂轴的架子?考虑到圣武天皇曾出家的历史,以及这件小架的用料之奢侈和制作工艺之精美,正仓院的研究员推测其为天皇礼佛诵经时挂手巾之用,如上右图所示。 <p class="ql-block">马老师介绍说,本次正仓院大展的主题是通过包与装体现感性与祈愿,这件南仓收藏的赤地鸳鸯唐草纹锦大幡脚端饰就是很好的诠释。据记载,圣武天皇去世一周年时东大寺悬挂长达13米的灌顶幡,并向日本26国各发一顶,举行大规模法事。灌顶幡因其特别长大,高高悬起使其端触人之顶,类于灌顶,故名。这件幡脚端饰套在幡脚处起保护和装饰作用。正面是直径约四十厘米的红地鸳鸯唐草纹锦,中心一对鸳鸯,周围波浪状的唐草花,贴在和纸上构成一个袋子似的结构,周围用绿地花文锦镶边,幡脚的深红色绫从端饰漂亮的花形间透出,处处体现出对自由生命的美好祈愿。</p> 下午参观正仓院所在的东大寺。其缘起是圣武天皇为了迎接来自唐朝的高僧鉴真和尚,“尽国铜而立像,削大山以构堂”,于天平15年(743)颁诏铸造卢舍那大佛,并建大佛殿以供奉大佛。 南大门上的“大华严寺”是圣武天皇的集字,显示其日本华严宗大本山的地位。大门建于760年,但在1181年被烧毁,僧人重源聘请了南宋佛师陈和卿为东大寺总大工进行重建。这所国宝级建筑南大门,是教科书级的大佛造,与中国江浙福建的一些木构古建有相似之处。 <p class="ql-block">大门的门楼两侧有两尊高8米的仁王/金刚力士像,怒目而视,筋肉紧绷,衣带旋绕飘动,张开的手指施展着惊人的魔力,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蓬勃活力,犹如火山爆发一般,是日本著名的佛造像团队庆派的作品。活力旺盛、刚健质朴、强盛有力是日本镰仓时代的特征,当时日本佛像雕塑界分成园派、院派和庆派,均为僧侣艺木家,庆派雕塑家运庆是将时代精神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一代巨擘。现场挂网拍不清雕像,下二图是网上的资料。</p> 南大门采用阁楼屋顶结构,18根大柱高21米,需要巨大的木材;上方空间敞开,巨大的梁枋在榫卯结构下相互受力穿插,组成了整个建筑的核心骨架,与中国穿斗式建筑(以立柱受力,用穿斗架代替横梁)样式极为相近,是日本最大的多层门之一。<br> 大佛寺东南侧有一座金光闪闪的相轮,据考古发现,此地原来有一座高大百米的佛塔,这个相轮就是塔的部件。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往大佛殿的中门,时间关系过门而不入。</p> 从后面外观一下大佛殿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围栏中是讲堂遗址。 <p class="ql-block">正仓院本尊。现在正仓院的宝物都转移到现代化的仓库,建筑留给游客们欣赏和打卡。正仓院是典型的“校仓造”,利用三角形木材搭建成井字形的方式不断叠加稳固。仓库的选址远离宫殿,因此几次战乱火灾都没有受到殃及。</p> 沿途经过僧人的住宅,屋前一块地,自给自足。 深秋时分红柿满枝头。 前方的建筑为二月堂,路边的墙采用传统做法,一层夯土一层瓦片,常年的风雨冲刷显出时间的痕迹。 <p class="ql-block">二月堂前的草地上这棵圣诞树形状的杉树称为“良弁杉”。东大寺的第一代祖师良弁出生于边远山村,幼时被鹰叼到奈良扔到树上,其师父义渊禅师将其抚养长大成为一代名僧,杉树为纪念此事而种,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p> 东大寺的建筑经过历年天灾人祸一再被毁,但从752年开始二月堂举行的“水取法会”却从未中断。每年农历3月1日至14日,僧侣从早到晚向二月堂本尊十一面观音诵经和进行五体投地的忏悔仪式,并祈祷天下泰安、风雨顺时、五谷成就和万民快乐。二月法会结束标志着关西地区正式进入春天。 这期间的每天晚上7点二月堂都会举行火把仪式,从各地赶来的人们拥挤在二月堂前希望沐浴到从观音堂上飞溅下来的圣火,祈求一年平安无事。3月13日凌晨2点,僧人们把二月堂若狭井里的‘灵水’供奉给本尊十一面观音,因此修二会被称为“水取法会”,译为汲水节。 大佛殿门口的栏杆就是修二会用的火把样式。 登上二月堂俯瞰奈良古城、大和平原和远方的山脉。 旁边的三月堂是农历三月举行法华会的场所,因此也成为“法华堂”,由奈良时代的正堂(左侧)和镰仓时代增建的礼堂(右侧)构成。 三月堂中供奉的是满堂奈良时代的国宝级佛像。主尊为巨大木雕不空羂索観音像,手持绳索,象征不漏一人救济众生,其金属宝冠因其结构和工艺复杂精巧部件众多被日本称为世界三大宝冠之一。其两侧原先摆放的两尊泥塑日光、月光菩萨,为了防止地震损坏,移到东大寺博物馆保存。 左图是三月堂中头发倒立呈现忿怒相的金刚力士,是用脱活乾漆造技术即苎麻胎漆器工艺制作,非常轻便,因其造价昂贵天平时代以后就不做了;对比东大寺南大门用实木雕刻的力士像(右图),奈良和镰仓两个时代两种工艺两样风格。 这尊国宝东大寺开山住持良弁的木雕坐像,是平安时代(794-1192)的作品,平时存放在东大寺的开山堂(纪念开山祖师的建筑),每年12月16日良弁忌日才开放一次。2024年是良弁去世1250周年,因此将雕像移至三月堂,在10月28-11月19日期间公开展出,我们到访时有机会亲眼目睹一代高僧的雕像,十分幸运。 良弁的雕像中手握如意,与此呼应,本次正仓院特展也选了一件南仓收藏的、来自八世纪唐朝的精美如意。如意既有生活中挠痒的作用,也是法师说法时常持的用具,有助于提高法师的威仪。这支如意用犀牛角制成,镶嵌水晶、彩色玻璃、孔雀石、琥珀,金线镶边,修长的杆身尾部用更加昂贵的青金石装饰,杆身刻有“东大寺”铭文。如此豪华的如意经过一千多年完好无损,要拜其量身定做的包装所赐(左下图)。 平安时代建的四月堂在三月堂的对面,是在农历四月举行法华三味会的场所,故称四月堂;因其供奉的主尊为普贤菩萨,也称为普贤堂。 离开二月、三月、四月堂这些殿堂,回南大门的路上路过这座古朴雄伟的大钟楼,与南大门一样,是在镰仓时代由南宋工匠重建的国宝级建筑。钟楼内的梵钟,为天平胜宝四年(752年)铸造,尺度巨大,是现存中世以前最大的梵钟。 回酒店路上本来想再去奈良国博看下佛造像馆,不想怎么也找不到马老师发的门票,只好作罢,再说腰酸腿疼也有点吃不消,回去歇着吧!晚餐在酒店餐厅继续享用和洋折衷的美餐,主菜是日本酱焗龙虾,看上去有点像芝士焗的;另一道主菜煮猪肉捐出去,好像给了廖老师。 10日,奈良饭店第二早,今天选西式套餐,量真够大的!为了确定不要奶制品的要求,餐厅工作人员来回跑了四五次,实在敬佩她们的认真。 出发时间还早,早餐后可以悠闲欣赏这家百年老店。这幅1955年制作的奈良鸟瞰图,清楚显示饭店优越的位置,国博和东大寺都在附近。 酒店休息厅中摆放了一架爱因斯坦1922年12月17日下榻这里时弹过的钢琴。 平成2年(1990)明仁天皇和皇后下榻饭店樱花间,这座德国产的座钟就摆放在房中,天皇喜欢其每15分钟播放的旋律,说它适合传统奈良的酒店。 酒店装潢古朴大方不失奢华,得到很多名人喜爱,例如奥黛丽赫本(右下为休息厅中的赫本传记)。 离开奈良向西北方向去琵琶湖,途中参观平等院凤凰堂。天气很差,但烟雨朦胧独有一番优美。 <p class="ql-block">794年到1196年的平安时代,首都从奈良迁到京都,社会安定,进取心渐渐消退,来自中国五台山的净土思想开始流行。同时皇室不再兴建大兴寺院,京都的寺院大都是贵族私人出资兴建。平安时代的权臣藤原家按照《佛说观无量寿经》的内容,建成美轮美奂的平等院阿弥陀堂,想在人间展现西方极乐世界的模样。建筑平面似凤凰飞翔之状,故又名凤凰堂。</p> 《观经》中净土十六观想的第十三观: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因此阿弥陀堂三面环水。 喜欢玩陶器的美女团友带了单反相机,在湖对面清晰拍到阿弥陀堂内高达2.8米的佛像,从大门正中上方望向殿外,关照众生。 正殿面阔10.3米,进深7.9米,正殿重檐歇山屋顶。四周加一卷围廊,廊顶成为正殿的腰檐,在正殿正脊两端各置一铜铸的金凤凰,门上和檐下缀有镀金铜具。 带领我们参观凤凰堂的是这位女士,工作热情极其高涨,进入之前,先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右图是在说双肩包一定要放到前面,不能放在身后,因为堂内狭窄会妨碍他人。进入凤凰堂的时间非常精准,一队进入大概只能停留十分钟左右,根本没时间留给马老师翻译,日语盲只能看她声情并茂地讲解,欣赏她抑扬顿挫的语调,仰望近在咫尺的大佛,凭直觉感受国宝的魅力。 凤凰堂中的镀金木雕阿弥陀如来坐像,是日本佛像造像始祖定朝(?-1057)晚年的杰作,也是他存世的唯一的遗作。采取“寄木造”技术,即分块雕刻,然后组装而成。因其高超的雕刻和粘合技术,使整尊佛像通体形成光滑优雅的流线型。此像以形式上惊人的完美和神态上的宁静优雅成为日本雕像史上空前绝后、难以逾越的高峰。佛像面部圆满祥和优美的特征,被称为‘定朝式’,奠定平安以后日式佛像的主流风格,用马老师的话说,已经大学毕业成为社会人了。<br><br> 佛像上方有52尊云上菩萨,飘浮云间,演奏着琴、琵琶、纵笛、横笛、笙、太鼓等各种各样的乐器,体态婀娜多姿、奔腾自如,造型优美,仿佛梵音妙乐缭绕而来,俨然阿弥陀如来接引众生,是平安晚期艺术之精品。现在云上菩萨的原作一半在这里,另一半在平等院的凤翔堂博物馆。上图是其中南边第20尊云上菩萨,正手持披帛翩翩起舞。 这尊青铜凤凰原来在凤凰堂顶,有一版日元壹万元纸币的背后就有它的图案,是国宝级文物。 <p class="ql-block">平等院文创商店出售云上52尊菩萨做成的扑克牌,加上两张凤凰正好54张,爱打牌又爱文物的朋友可以买一副玩。</p> 中午在宇治川上的游船上享用日式鳗鱼饭便当,小船一个来回,我们的饭也吃好了。岸上很多游学的中小学生,看见我们很兴奋地打招呼。 <p class="ql-block">下午拜访琵琶湖边明治-昭和初期日本南画大家山元春举(1871-1933)的别墅芦花浅水庄庭园。园名来自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诗云: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芦花浅水在诗中用来衬托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但主人似乎将其拓展到追求内心自在的禅意。</p> 山元春举花了7年为自己设计建造了这座临湖的别墅,因其当时为皇家所用,收入颇丰,因此选料上乘,建成百年之后依然如新。 <p class="ql-block">春举在室内装潢处处用心,左上图是茶室的灯具,采用挂和服架子的样式;左下图是春举夜晚躺在席上望月处的装饰,梅瓶上的“须弥顶上无根树,不犯春风花自开”,墙上的大光圈照片似的画作,透出主人闲淡雅致的情趣和禅意。右图是独木北杉做成的屋脊,彰显主人的富贵豪气。</p> <p class="ql-block">庭院面对池泉、小松、起伏的草坪,借琵琶湖和近江富士之景,将庭院、湖泊和山融为一体,是画家创作的实景名画。庭院现在由山元春举的孙子宽昭先生(左)负责管理,上图是他向大家介绍爷爷的成就、庭院的历史和建筑特点。</p> 二楼山元春举的画室。山元春举1917年被日本皇室册封为帝室技艺员,后任帝国美术院会员。他将日本圆山派传统和西洋的远近法、写实画法等融会贯通形成了新的风格,培育了众多日本近代的日本画画家。 这是山元春举29岁时的成名作《法尘一扫》的底稿。描绘的是南宋无门慧开禅师撰的禅宗公案《无门关》第28则“久响龙潭”的故事,德山禅师在龙潭开悟后尽烧经书,这就是德山在清扫正在燃烧的经书。 山元春举书房中的书柜以十牛图命名,每一个都用竹子做成稍有不同的攀纽。十牛图表达的是禅宗发现自我原本具足的本性从而开悟的思想,寻牛、见牛、得牛、驯牛是发现自我的其中几个步骤。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在一楼茶室欣赏并体验大津茶人小管贵子女士表演茶会礼仪。</p> <p class="ql-block">小管示范如何接茶,喝茶,右边是她亲手做的与茶相配的和菓子,有团友没吃完,她细心地一一用下面垫着的纸将吃剩的菓子包起来以便带走。</p> 西川玉洲(左)是著名的日本舞蹈家,四岁就入门日本舞西川流世家,具有西川流师范资格。 诞生于300多年以前的西川流,是日本舞蹈5大流派中最古老的流派,沉稳、内敛、优雅、端庄,同时又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强调生命感和节奏感,不追求动作和音乐的完全合拍,而是保留些许错位,成为时间和空间的留白,用日语形容就是“間之美”。 著名的日本舞《藤娘》创作于19世纪前半期,根据大津绘藤娘形象(中图)创作,紫藤精头戴黑漆斗笠,身披紫色藤花,是民间的吉祥年神。西川舞姿优雅,带给大家美好的祝福。 <p class="ql-block">西川表演的第二段舞蹈为《青海波》。据《源氏物语》记载,该曲原为大唐雅乐,后成为日本平安时代男子必修的舞蹈。帽簪鲜花,眉目如画,舞姿翩跹,风光无限。西川表演男子,眼神多么具有挑逗性!</p> 是日入住琵琶湖畔的大津王子酒店。酒店由日本知名世界级建筑师丹下健三(1913—2005)设计,1989年完工。540间客房全部在半圆形的玻璃一侧具有无敌湖景。丹下健三曾获得普利兹克奖,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就是他的杰作。在38楼享用自助晚餐后,冒着蒙蒙细雨到超市和湖边转一圈,拍了上面这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