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上)

崇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这里生活和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待遇—— 教堂的确是这个国家及其历史的核心。</b></p><p class="ql-block"><b>——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马丁院长(MARTIN - THE DEAN’S VERGER)&nbsp;</b></p><p class="ql-block"><b>简介:</b></p><p class="ql-block"><b>1040年代,英国国王爱德华(后来的圣爱德华忏悔者)在泰晤士河畔一片被称为索尼岛(Thorney Island)的土地上建立了他的皇宫。</b></p><p class="ql-block"><b>附近是一座始于960年左右,由埃德加国王(King Edgar)和圣邓斯坦主教(St Dunstan)赞助建立的小型修道院(Benedictine monastery)。</b></p><p class="ql-block"><b>爱德华国王重新捐赠并大范围扩建修道院,将它建造成了一座庞大的石头教堂,以纪念圣彼得使徒(St Peter the Apostle)和作为日后安葬他本人陵墓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修道士们在这里生活、工作和敬拜,致力于奉献他们的生命给上帝。这里的修道士是一种特殊的修道士,被称为本笃会修道士(Benedictine Monks),因为一位名叫本笃的圣人(St Benedict)写了一套指导他们如何生活的规定,有很多规则,比如用餐时要保持安静。</b></p><p class="ql-block"><b>这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东回廊。自1250年,修道士在这里聚集祈祷并计划他们一天的工作。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修道士在东回廊的重建图。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修道院内当年还设有一家医院。修士们必须在香草园里种植药材的原料,而今天大教堂的园丁们仍然种植药用香草。</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因此被称为“西敏寺”或西教堂(Westminster),以区别于东教堂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不幸的是,在1065年12月28日新教堂祝圣时,爱德华国王因病无法出席,并在几天后去世。他的尸体被安葬在高坛前。</b></p><p class="ql-block"><b>在贝叶纽壁毯(Bayeux Tapestry)上描绘的11世纪爱德华大帝葬礼时的西敏寺。图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自960年以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就触及了国王、王后、政治家、士兵、诗人、牧师、英雄和恶棍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教堂最重要的部分位于正中央,即交叉部分。它被称为祭坛(或称圣坛,Sacrarium)。在祭坛中,有一个高坛,许多礼拜活动都在那里进行。祭坛位于教堂的东部。</b></p><p class="ql-block"><b>威斯敏斯特教堂建筑成十字形。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自1066年的威廉征服者(William the Conqueror)到伊丽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除了两位君主外,所有君主都在教堂中加冕,延续至今,总共有38位君主。</b></p><p class="ql-block"><b>1953年,人们首次可以在自己的家中通过电视观看这一仪式。</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官网。</b></p> <p class="ql-block"><b>国王和女王的王冠。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官网。</b></p> <p class="ql-block"><b>威斯敏斯特教堂也是17位君主的安息之地。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教堂始建于1245年,由亨利三世(Henry III) 着手兴建。这是英国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其核心是一座盛有盎格鲁-撒克逊圣人的中世纪圣龛(medieval shrine of an Anglo-Saxon saint ) 。</b></p><p class="ql-block"><b>亨利三世的铜像,他葬在爱德华国王附近。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亨利三世的图章上有一张他骑马的图片。他看起来非常强大和坚强。实际上,亨利三世对参与战斗并不感兴趣,但他生活在国王必须被视为强大的时代。他的图章给人留下了他擅长战斗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皇家收藏信托(Royal Collection Trust)。</b></p> <p class="ql-block"><b>亨利三世(King Henry III)因在750多年前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而闻名。为什么他要建一座新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而旧的已经很好了呢?实际上,他想通过用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哥特式风格,来表达对圣爱德华忏悔者(St Edward the Confessor)的虔诚。他亲自参与这个特殊的建筑项目,并在其上花费了大量金钱。亨利希望这座教堂比任何其他教堂都更美丽。数百人参与了建筑工作,包括石匠、木工、玻璃工和画家。</b></p><p class="ql-block"><b>注:爱德华国王因为基督教信仰无比的虔诚,后来被称为“忏悔者”,或称“圣爱德华”,他于1161年封圣。</b></p><p class="ql-block"><b>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北门,上面有玫瑰窗和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图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中殿。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遵循特定的传统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婚礼为基督教仪式。威斯敏斯特教堂主办了16场皇家婚礼,第一场婚礼于1100年举行,当时是亨利一世(King Henry I)和苏格兰的玛蒂尔达公主(Princess Matilda of Scotland)。</b></p><p class="ql-block"><b>亨利一世与玛蒂尔公主。图片来自琼·约翰逊·刘易斯(Jone Johnson Lewis)编写的《苏格兰玛蒂尔达的传记》(Matilda of Scotland)。</b></p> <p class="ql-block"><b>最近一次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皇室婚礼是在2011年,当时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娶了凯瑟琳·米德尔顿(Catherine Middleton)。</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位于威斯敏斯特议会大厦(亦称威斯敏斯特宫)广场的北面,占地8英亩,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自1066年以来至今,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仍然是一座致力于定期礼拜和庆祝国家重大事件的教堂。它是世界各地游客伦敦游的重要打卡点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因为我们事先在网上买了”伦敦通”,抵达后,向工作人员出示这张“伦敦通”便可免去排队,直接从北门入内。</b></p> <p class="ql-block"><b>入口处。</b></p> <p class="ql-block"><b>装饰华丽的北门门道,上面有许多雕刻的雕像。</b></p> <p class="ql-block"><b>北门入口的特写。图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离入口处不远的十字道廊,有一尊很显眼的大理石纪念碑。这里是我不甚了解,头一回听说的,曾两次担任英国首相的查塔姆伯爵老威廉·皮特 (William Pitt the Elder)的墓穴之地。他于1778年6月葬在这里。久远的地上的碑文只能辨认一小部分。匆匆𣈴了一眼由雕塑家约翰·贝肯( John Bacon)创作,高近33英尺,耗资6000英镑的这尊古董首相的纪念碑,继续前行。</b></p> <p class="ql-block"><b>拐进西大门,内正中宽敞的地上是以红色花朵镶嵌,十分醒目的无名战士之墓 (Grave of the Unknown Warrior)。</b></p><p class="ql-block"><b>这里安葬着一位不知姓名的士兵,他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人们发现了他的遗体并将他运回,于1920年11月11日安葬在这里。他的墓碑覆盖的是黑色的比利时大理石,上面刻写着由战时黄铜子弹壳熔化制成的铭文:无名者最有名” (Unknown Warrior grave at Remembrancetide)。</b></p><p class="ql-block"><b>这座无名墓的封棺上是大教堂主教的亲自铭文。他的墓成为威斯敏斯特教堂中唯一禁止踩踏的墓地。访问该国的国家元首通常都会前来向这个墓碑敬献花圈。</b></p> <p class="ql-block"><b>由大教堂F. Matania主持的葬礼仪式 (Burial service by F. Matania)。历史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这座墓碑周围环绕着美丽的红罂粟花(Flanders),有着其独特的缘由 —</b></p><p class="ql-block"><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战斗都发生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泥泞战壕中。这个地区被称为“弗兰德斯”(Flanders,弗兰德斯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弗兰德斯地区进行的多场战役的名称)。地面被炸得面目全非,几乎无法辨认。在泥潭中,除了花名为虞美人(Common poppy) 的花,什么都不长。红色的弗兰德斯虞美人(Red Flanders Poppies)成了为世界上最广泛认可的纪念符号之一。罂粟花由此代表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任何战斗中牺牲的士兵。这就是为什么虞美人环绕着无名战士的坟墓。每年,人们都被邀请在教堂外放置一朵虞美人,以纪念在战斗中丧生的朋友或家人。</b></p> <p class="ql-block"><b>红色的弗兰德斯虞美人,图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朝东看的中殿。交叉肋拱的天花板,特别高,特别华丽,气势恢弘,莫名震撼。宗教常常通过建筑艺术震慑人心,这里堪称典范。</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彩绘玻璃窗。窗户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让光线进入,美丽的彩色玻璃窗都包含有中世纪时期的圣经和教堂的历史故事。</b></p><p class="ql-block"><b>在教堂首次建造时,许多人无法阅读,因此窗户用于帮助他们理解圣经和以拉丁语朗读的教堂礼拜。尽管现在许多中世纪的玻璃已经消失,但在今天的窗户上,你会看到旧约中的人物、耶稣和他的门徒、英格兰的国王和女王,以及在这里被纪念的重要人物的名字和形象。</b></p> <p class="ql-block"><b>最近一扇彩色玻璃窗是由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于2018年设计的,它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统治。事实上,它是在他的iPad上设计的。</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中殿神台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细镂精雕的祭龛,左边就是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s Grave)。</b></p><p class="ql-block"><b>牛顿的祭龛中,这位科学伟人斜倚在他的著书上。两个天使在脚边,手拿数学图表卷轴。牛顿后上方是个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纪念他在科学上的功绩),球上斜坐着一个人,意寓我们都站在这个巨人的肩膀上。</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牛顿因其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而闻名,而他在数学(例如二项式定理、微分和积分)、光学、力学和天文学方面的其他发现和发明也使他处于所有科学家的最前沿。他对光的研究和理解、反射望远镜的发明(1668年)以及他在《宇宙数学秩序原理》中的启示都体现在他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纪念碑上。</b></p> <p class="ql-block"><b>牛顿是首位以国葬之礼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科学家。1727年3月,牛顿去世。为他举行葬礼的那一天,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为他抬棺,成千上万的伦敦市民为他送行。他长眠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合唱团屏风的中殿,他的纪念碑上面写着:“这里长眠着名叫艾萨克·牛顿的凡人。”&nbsp;(Here lies that which was mortal of Isaac Newton.)</b></p><p class="ql-block"><b>这尊雕像由雕塑家迈克尔·里斯布拉克(Michael Rysbrack,1694-1770 年)根据建筑师威廉·肯特(William Kent,1685-1748 年)的设计完成。它于 1730 年 8 月竣工,并于次年揭幕。&nbsp;</b></p><p class="ql-block"><b>诗人亚力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曾为牛顿写下了一首小诗作为墓志铭(但没有被允许刻在纪念牌上):</b></p><p class="ql-block"><b>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中;</b></p><p class="ql-block"><b>上帝说,”让牛顿来吧!”</b></p><p class="ql-block"><b>于是,一切变得光明。</b></p><p class="ql-block"><b>(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b></p> <p class="ql-block"><b>纪念牌下面的浮雕。</b></p> <p class="ql-block"><b>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的圣地,可以说是英国地位最高的教堂,对于很多英国人来说,能够长眠于此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除了王室成员,3000多名对英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名人伟人也被安葬在这里或在此立有纪念碑,这些墓葬和纪念碑也成为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b></p><p class="ql-block"><b>1727年3月28日现场目睹牛顿葬礼的法兰西思想之父伏尔泰(Voltaire)感慨到:”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牌。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b></p><p class="ql-block"><b>牛顿照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离牛顿墓碑不远的地板上是以《物种的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著称的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墓碑。</b></p><p class="ql-block"><b>碑文写着: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生于 1809年2月12日,卒于1882年4月19日。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1738年,伏尔泰以法文和英文出版了《艾萨克·牛顿爵士哲学原理》(The Elements of Sir Isaac Newton's Philosophy),其中讨论了读者对牛顿光学的看法,解释了折射、反射等。他使牛顿关于宇宙的理论及其对形而上学和神学的影响更加清晰。《伏尔泰原理》(The Elements of Voltaire)是17世纪和18世纪两位最伟大思想家的综合。</b></p><p class="ql-block"><b>在伏尔泰撰写的《牛顿哲学原理》的扉页上,艾米莉·杜·夏莱特(Émilie du Châtelet)以伏尔泰的缪斯的形象出现,将牛顿的天国洞察力反射给伏尔泰。图片来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注:艾米莉·杜·夏莱特最被人认可的成就是对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翻译和评论,该书包含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她的翻译于1756年在她去世后出版,至今仍被视为标准的法语翻译。</b></p> <p class="ql-block"><b>附带进一步说明一下,地面上的这些墓碑和碑文,都是游人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必经之路,这些伟人都在人来人往的脚下。</b></p> <p class="ql-block"><b>神台的另一边是不为我熟知的詹姆斯·斯坦霍普(James Stanhope)及其家族纪念碑。詹姆斯·斯坦霍普是一名英国军官、政治家、外交家和贵族,于1717年至1721年之间担任首席大臣。他还是最后一位在上议院任职的财政大臣。这座纪念碑建于1733年。</b></p> <p class="ql-block"><b>在牛顿墓碑前的地板上,意外地看到科学怪才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墓碑。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后,这位无神论者立即得到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殊荣。</b></p><p class="ql-block"><b>2018年6月15日,一场为霍金教授(CH CBE FRS FRSA)举行的感恩仪式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墓碑上刻写着:</b></p><p class="ql-block"><b>这里安息着</b></p><p class="ql-block"><b>斯蒂芬·霍金 1942-2018</b></p> <p class="ql-block"><b>霍金以发现黑洞会发射辐射,并且可以被特殊仪器检测而闻名。他的发现使得对黑洞的详细研究成为可能。斯蒂芬·霍金于1942年1月8日出生在英格兰的牛津。在20世纪60年代初,霍金患上了渐进性不可治愈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即渐冻症。尽管疾病逐渐使他残疾,他仍然坚持工作。</b></p><p class="ql-block"><b>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在《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 畅销书榜上连续237周名列榜首,创下纪录。霍金是皇家学会的会员,是教廷科学院(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终身会员,并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这是美国最高的平民奖项。2002年,霍金在BBC的“100位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排名第25位。</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来自官网的这张图片更加清晰 —</b></p><p class="ql-block"><b>这块碑石描绘了一系列环围绕着一个较暗的中央椭圆。霍金方程的十个字符表达了他的观点,即宇宙中的黑洞并非完全是黑的,而是发出一种被称为霍金辐射的光辉。在这个方程中,T代表温度;h代表普朗克常数,用于理解量子力学的部分内容;c代表光速;8兀帮助我们理解其球形特性;G是牛顿引力常数;M代表黑洞的质量,k代表玻尔兹曼常数,即气体粒子的能量。</b></p><p class="ql-block"><b>将现代科学家安葬于此,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教会与时俱进,也反映了英国人对霍金杰出科学成就的敬意。</b></p> <p class="ql-block"><b>实际上,这个区域属于科学家角。这里还长眠了约翰·赫歇尔爵士 (Sir John Herschel) 。他的墓碑与达尔文并排。</b></p> <p class="ql-block"><b>这幅插图来自于1877年出版的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小说《赫克托·塞瓦达克》( Hector Servadac)。它描绘了赫歇尔在1835年在开普敦观测哈雷彗星(Halley's Comet)的情景。</b></p> <p class="ql-block"><b>著名的外科医生和解剖学家,约翰·亨特( John Hunter,1728-1793)、自然学家约翰·伍德沃德(John Woodward ,1665- 1728)、地质学家查尔斯·赖尔(Sir Charles Lyell,1797-1875)也安息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b>穿过屏幕门,唱诗班的位置排列在主道两侧。</b></p> <p class="ql-block"><b>这张全景图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你以前见过“quire”这个词吗?它是唱诗班席的意思。它听起来像“choir”这个词,因为实际上就是,—— 只是拼写不同。在教堂里,“quire“被用来描述唱诗班在礼拜中唱歌时坐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近500年来,威斯敏斯特教堂一直拥有自己的唱诗班学校。唱诗班的男童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歌唱一直是礼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担任如此重要的角色需要穿着非常特殊的制服。</b></p><p class="ql-block"><b>男童穿着一件长长的红色袍子(就像一件外套),上面还有一件白色的上袍(就像一件束腰上衣),外面还有一圈衬领(看起来像褶皱的领口,系在脖子上)。</b></p><p class="ql-block"><b>威斯敏斯特教堂合唱团现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合唱基金会之一。如今它由二十四名男孩(唱诗班成员)和十二名成年专业歌手(称为拉伊·维卡,lay vicars)组成。合唱团现由安德鲁·尼辛哈(Andrew Nethsingha)管风琴师和唱诗班总监进行培训和指导。</b></p><p class="ql-block"><b>合唱团演唱来自西方世界各地,跨足大约五百年的广泛音乐曲目。除了为西敏寺的仪式演唱外,合唱团还广受欢迎,参与音乐会、录音以及广播和电视节目。</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让我们在这里通过大教堂官网的图片,看看有关衬领的有趣解说 —— 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衬领成为时尚。如果你看当时的老画像,你会注意到所有重要的人都戴着衬领。那时候,人们戴衬领是为了显示你有多么重要和富有,通常是用精致的布料制成。自1685年詹姆斯二世的加冕典礼以来,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唱诗班男童也在颈部戴着衬领。</b></p> <p class="ql-block"><b>音乐几百年来一直是礼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今天仍然非常重要。在像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样的大教堂里,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声音来填满所有的空间,没有哪种乐器比管风琴发出的声音更强震的了。威斯敏斯特教堂最古老的管风琴可以追溯到1304年,但今天使用的哈里森与哈里森(Harrison &amp; Harrison)风琴于1937年安装,首次在为乔治六世加冕典礼上使用。它由数百个按钮、踏板、键和管组成,整个乐器由风力驱动;具有四个手册和84个发声站,它吸收了先前由威廉·希尔(William Hill)于1848年建造的五手册风琴的一些管风琴声。</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哈里森与哈里森于1982年和1987年扩建了风琴,使其成为今天我们所知道的94个发声站的五手册风琴。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步入堂皇无比的正堂。</b></p> <p class="ql-block"><b>正殿。</b></p> <p class="ql-block"><b>~~沿途很多精彩的人文遗迹,包括皇亲国戚的棺木和雕像。在这里省略若干图片和文字……</b></p><p class="ql-block"><b>来到女王礼拜堂(The Lady Chapel )。女士礼拜堂在二战期间遭受了破坏,现代玻璃窗与古老的石头相邻。石匠们用石头雕刻了美丽的天花板装饰,被称为扇形拱顶天花板。</b></p> <p class="ql-block"><b>天花板的拱顶,看起来像一把展开的扇子 —— 就像一位女士可能用来保持凉爽的扇子一样。这种天花板被为扇形拱顶天花板。想想这个天花板在500多年前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真是令人惊叹!</b></p> <p class="ql-block"><b>周围美丽多彩的玻璃窗,它们也包含着无数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威斯敏斯特教堂中,还保存着一战和二战英国阵亡将士名册。透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单,让人感到的是对普通人的尊重,这个民族对历史的沉重反思。</b></p><p class="ql-block"><b>英国皇家空军教堂和不列颠战役纪念窗。</b></p> <p class="ql-block"><b>参加大不列颠空战的飞行中队的名字和勋章。</b></p> <p class="ql-block"><b>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有一块1100年中世纪时的无名修士的墓碑,刻有世界闻名的碑文:“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了。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时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及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nbsp;</b></p><p class="ql-block"><b>但匆匆之履的我们,在目不暇接的人文历史遗迹中,没有特别着意地去寻找这块碑文,因为来威斯敏特大教堂,膜拜诗人角是我最大的愿望。</b></p> <p class="ql-block"><b>朝诗人角方向走去的路上,我们又回到中殿。</b></p> <p class="ql-block"><b>这个被称为中殿(nave)的场地,是教堂的会众坐的地方。中殿一词源自一个拉丁词,意思是船。有些人认为教堂就像一艘船,引导人们在生命的旅程中穿越水域。中殿也看起来像一艘颠倒过来的船 - 你能想象吗?</b></p> <p class="ql-block"><b>非常高的天花板。像这样的大教堂都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彰显上帝的荣耀而建造的。这些巨大而高耸的拱门有助于支撑屋顶的重量。数百名熟练的工人花费了多年的时间来完成这座宏伟的建筑。</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官网。</b></p> <p class="ql-block"><b>信仰是国家的核心(Faith at the heart of nation)。</b></p><p class="ql-block"><b>向神求大事,为神做大事 (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 —— 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b></p><p class="ql-block"><b>中殿正堂处放置《圣经》的架子上赫然刻着“为神做大事”(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b></p> <p class="ql-block"><b>爱德华国王的椅子。这把椅子在英格兰国王和女王的加冕仪式上使用了700多年。迄今为止仍在行使它最原始用途的最古老的家具。</b></p> <p class="ql-block"><b>近看国王和女王的宝座。</b></p> <p class="ql-block"><b>医学一直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对病人护理有影响的人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得到纪念。其中包括一个专门献给护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的礼拜堂,以及对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和内科医生马修·贝利(Matthew Baillie)的纪念。</b></p><p class="ql-block"><b>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纪念碑。南丁格尔被广泛称为“提灯女士”(The Lady with the Lamp)—— 在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期间,她与38名女志愿救死扶伤照顾受伤士兵,夜间在病房中行走并提着照明灯故得这一昵称。她被伤兵们称为“上帝派来的天使”。</b></p><p class="ql-block"><b>南丁格尔数十年致力于开创性的感染控制、改善医院设计,并将护理转变为一门受人尊敬的女性职业。因为她对护士教育的贡献巨大,她的生日5月12日被定为国际护士节。</b></p> <p class="ql-block"><b>电影《南丁格尔》的剧照。</b></p> <p class="ql-block"><b>南丁格尔博物馆(FLORENCE NIGHTINGALE MUSEUM)也设在伦敦市区。</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博物馆网站。</b></p> <p class="ql-block"><b>在这里以杰林特对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高度概括,结束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之行的上篇。</b></p><p class="ql-block"><b>在西敏寺,你被历史所包围,不像博物馆那样只是展示历史,而是在这里你站在历史发生的地方。(You are surrounded by history at the Abbey, not like a museum where it’s just displayed, but here you are standing where history has happened.)</b></p><p class="ql-block"><b>—— 杰林德 (GERLINDE - ABBEY MARSHAL)</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