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中蕴含着历史的厚重

乐文

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萌芽于南朝,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词牌约有一千八百多个。 <p class="ql-block">  使用率最高的十大词牌名:</p> 01《浣溪沙》<div>  词牌《浣溪沙》鹤立鸡群,堪称唐宋词名作数量之最。《浣溪沙》不仅是两宋填词最多的一个词牌,更为有趣的是,《浣溪沙》还衍生出另外一个特殊词牌《摊破浣溪沙》,其特殊到被后世词家冠名为《南唐浣溪沙》,以一个国家的国号冠名,可谓古今独此一例。而这个词牌之所以被冠以南唐国号,是因南唐皇帝李璟的一首《摊破浣溪沙》之故。<br></div> <p class="ql-block">“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五代·李璟</p><p class="ql-block">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p><p class="ql-block">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p><p class="ql-block">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p><p class="ql-block">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p><p class="ql-block">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p><p class="ql-block">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p><p class="ql-block">  这首《摊破浣溪沙》是李璟词集中的压卷之作,堪称千古绝唱。</p> 02《蝶恋花》<br>  在宋词中,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创作过以《蝶恋花》为题的诗词,至今流传下来的就有数百首之多。<br>  “蝶恋花”不仅是词牌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承载了众多文人墨客的深情厚意和高超的艺术才情。<br>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br>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br>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br>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br>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r>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br>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br>  此词写闺怨,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的“深深深”三字,尝叹其用叠字之功。全词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读此词,顿感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 03《菩萨蛮》<br>  词牌《菩萨蛮》被李白、晏殊、晏几道、苏轼、贺铸、李清照等多名名家填词传世,“菩萨蛮”简单易写,经久不衰,书用频率极高。<br>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李白<br>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br>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br>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br>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br>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br>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br>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情景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此词受到古人很高的评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04《一剪梅》<br>  宋代时,人们称一枝为一剪。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古代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如《荆州记》记载陆凯和范晔的故事:“陆凯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长安与范晔,赠以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br>  南宋诗人刘克庄有句云:“轻烟小雪孤行路,折剩梅花寄一枝。”词牌“一剪梅”,即是取此意而生。<br>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br>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br>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br>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br>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br>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br>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br>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格调清新,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05《卜算子》<br>  词牌“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br> <p class="ql-block">《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p><p class="ql-block">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p><p class="ql-block">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p><p class="ql-block">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p><p class="ql-block">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p><p class="ql-block">  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p><p class="ql-block"> 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p><p class="ql-block">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陆游的咏梅绝唱,他以梅花自喻,表达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p> 06《念奴娇》<br>  词牌念奴娇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一个名叫念奴的歌女。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眼色娟人”条:“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常一日离帝左右。”念奴的明艳娇媚,色艺双全。《念奴娇》词牌名即取义于此。<br> 《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br>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br>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br>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br>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br>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br>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br>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br>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br>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br>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br>  这首词是月明之夜作者泛舟洞庭时所作,全词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作者历经政治风波后仍能宠辱不惊的旷达心胸。 07《沁园春》<br>  《沁园春》词牌名创始于晚唐,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沁园春词大盛于宋朝,随着(戏曲的兴起)而衰落词牌。<br> <p class="ql-block">《沁园春·送春》 宋·刘辰翁   </p><p class="ql-block">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p><p class="ql-block">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p><p class="ql-block">东连吴会,西至秦川。</p><p class="ql-block">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p><p class="ql-block">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   </p><p class="ql-block">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p><p class="ql-block">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p><p class="ql-block">蜂黄蝶粉,凝碧 池边。</p><p class="ql-block">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p><p class="ql-block">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p><p class="ql-block">  春光,你要回去了吗?风雨遮蔽了江面,烟尘昏暗了蓝天。况且,雁门关险塞阻隔,龙沙堆空旷迷茫。东边将吴会接连,西边与秦川相衔。芳草连绵,掩遮了津渡;落英缤纷,遮蔽在道前。请在蓬莱、方壶般的神仙境界中小住一百年。江南如此美景,问您是为了什么,不在此稍微流连?</p><p class="ql-block">  江南,正叫人惜怜。只见漫漫杨花,化为白毡,无边地伸延。 看见兔葵燕麦,长满在华清宫里;黄蜂粉蝶,缠绕在凝碧 池边。我已无家可回。您又有何处可归?途中徘徊不已,携去了珍贵的七宝鞭,清风回旋,寄去一声珍重的属托。两地相念,泪落涟涟。</p> 08《水调歌头》<br>  “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到了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水调》,在唐代有大曲、小曲之分。“水调歌头”,则是截取大曲《水调》的首章另倚新声而成。<br> <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p><p class="ql-block">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p><p class="ql-block">作此篇,兼怀子由。</p><p class="ql-block">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p><p class="ql-block">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p><p class="ql-block">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p><p class="ql-block">高处不胜寒。</p><p class="ql-block">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p><p class="ql-block">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p><p class="ql-block">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p><p class="ql-block">人有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p><p class="ql-block">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p class="ql-block">  丙辰年的中秋节,作者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p><p class="ql-block">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p><p class="ql-block">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我。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p> 09《临江仙》<br>  词牌《临江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此词牌流丽谐婉,声情掩抑。<br> <p class="ql-block">《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p><p class="ql-block">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p><p class="ql-block">是非成败转头空。</p><p class="ql-block">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p class="ql-block">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p><p class="ql-block">一壶浊酒喜相逢。</p><p class="ql-block">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p class="ql-block">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p><p class="ql-block">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咏史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p> 10《西江月》<br>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形成于唐五代时期,最初为民间流行歌曲,后来因为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文人创作统一,格律逐渐完善,直至最后脱离乐谱成为成熟的文学范式。<br>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br>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br>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br>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br>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br>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br>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br>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词,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是唐宋新兴的诗歌体裁。<br>  “词牌”,它表明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因而也就等于是词在文字上的格律规定。<br>  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唐宋词和前代的乐府诗有着历史的继承关系,但在内容、形式、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又着显著才差别。它完全是当时一种新兴的诗歌,在各方面保有自己的特点,并从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传统。<br><div><br></div><div>编制 :乐文</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