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轶事

萧耀雄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生产队那会儿,叫大锅饭,这个大锅饭可不是指的6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大锅饭——一个队的人一口大锅,一起做饭,一起吃饭,而是说生产队一起劳动,一起受益,一起受苦,其实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意思。咱今天不说别的,就说说当时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加工饭大多时候是煮油馍,做法前期跟烙饼比较相像,后期烙饼是放少许油,在锅里或者铛子里烙,而油馍则是放更多的油,让擀好的面饼全部淹没在滚烫的清油里煮。煮出来的油馍外焦里嫩,热气腾腾,再有扑鼻的油香和花椒叶的椒香,一个人一顿咥他四五个是不成问题的。有的个头大点称之为彪形大汉的,咥七八个,甚至成十个也没麻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时候也吃水疙瘩。水疙瘩流传的范围可能相当有限,却称得上我们山西面食一种独特的做法。水疙瘩做法的重点是和面,必须先把面和硬,然后一点点加水,逐渐变软。绝不能图省事一下子往面里加很多水,和得软不拉几的,这样做出来的水疙瘩不筋道,没嚼头,口感极差。把面和到放到那里气口就能自动愈合的状态后,往面盆里加温水,淹住面饼,放置十多分钟。这时,再去切些西红柿、萝卜丁、白菜条,还有葱姜蒜什么的,炒菜、加水,烧沸后,有粉条最好。下面时,需要在水里沿着面饼的边,一点点地拽、捻、撕、抻成薄薄的面片,有些泡软的便成了条状的,面片的边沿部分会形成块状的疙瘩,这样,条、片、块混合成一锅,煮烂后,调上佐料,热腾腾、香喷喷的水疙瘩就做成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吃水疙瘩这样的加工饭,有人拿了很大很大的碗,就像陕西biangbiang面的那种,像盆一样,一碗就咥饱了,有的碗虽然小,但凉得快、吃得快,其他人一碗没完,他第二碗已经端在手里了。最有心眼的是拿了不大不小碗的人,总结了一句吃加工饭的秘诀:“第一碗要浅,第二碗要满”。第一碗少舀一点,别人都没吃完哩,你就可以舀第二碗了。这些都缘于那时候的条件艰苦啊!生产队时每年每人也就一二斤油,麦面是不够一年享用的,需要粗细搭配,因此就希冀吃那顿加工饭。加工饭因为时代落幕了,心里却难忘那诱人的味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队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队长就是一队之长。那时候分政治队长和生产队长。政治队长当然是抓思想、学习工作,生产队长分管生产经营等事宜。咱今天是的是生产队长。生产队长有一个重要的职责是到点敲上工钟,敲完钟队长基本就不回家了,在挂钟的地儿等大家出来,他好一一派活。生产队长心里装着生产队的土肥水种、犁耧耙磨、春种秋收等杂乱的事情,一个人统筹,难免有心不在焉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手指着一堆人说:那谁谁,你跟谁谁给咱那个干啥去!说了半天也不知道是让哪个人或哪些人跟哪个人或哪些人干什么。大家一脸茫然。等队长缓过劲儿来,才黑着脸指着某个人说:说你呢,怎么还站着不动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曾经有个队长喜欢打扑克,大家便摸准了他的脾性,上地时保准带副扑克。干活的中间是会歇会儿的,这时,便有人拿出扑克眼瞅着队长说:队长,咱玩会儿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玩起扑克对那个“光阴似箭”更有体会了,没记得玩几把,正在兴头上,从遥远的地方隐隐约约传来了下工的钟声。队长这下着急了,号令大家:再干一会儿,再干一会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个队长,文化水平不高,但总想冲个文化人,上衣口袋里总别两到三个钢笔。有一次,大家签个什么名,找来找去找不到一支笔,突然想起队长的口袋里总有几支笔的,便过去要。队长吞吞吐吐地推脱着一百个不情愿。有调皮的,瞅准时机,拽将下来,竟然全是笔帽,没有笔身。队长那个尴尬样,现在还记忆犹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还有一句名言,现在时不时人们还提说呢。种麦子前犁地时,后面要跟一个人提着篮子,顺着犁沟上化肥。干这活的大多是放假的学生。生产队那会儿上工时间早,大约不到3点就出发,那当口,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跟着犁走不了几个来回便热得汗流浃背,有大胆的学生便提议说:太热,不如歇会儿,等凉快点多干会儿。队长这时发话了:趁热赶紧干,等会儿凉了,牲畜凉了,人也凉了。大家一脸懵逼,不知队长所云的深刻含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记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记工是每天把队长派自己干的活,在晚饭后,去记工室报给记工员,月底队里就按照记工员的记工本上核总工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队长生怕有些人胡报、乱报(不一样的活一晌、一天的工分是不一样的),不定期地会检查记工本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还真有偷奸耍滑的人。有个人过了几天,到记工室告诉记工员说,前几天的工分没记上。记工员也没多想,便根据来人报的记上了。这时的队长自称“不论是凭干还是凭算都不输给任何人”的佼佼者。说实话,他的记忆力的确不错。检查记工本时,一眼就看出了破绽,问记工员:谁让你记的?这天下雨,所有人都没干活,他怎么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个偷奸耍滑的人肯定是定没少来一顿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一段时间,记工员这个活没人干了,队长实在没办法,就让一个没念过几年书的人干。这人愚笨点,大家总拿他开玩笑。一次,队长派他吆着队里的公猪去到邻村给母猪配种。他在记工时,思前想后不知道写什么名堂。可这个工总不能不记吧,这可是咱一天的工分啊!想来想起,实在没词了,在记工本上给自己记到“×猪一天”。向来严肃有加的队长看了都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得合不拢嘴。后来这事传开了,大家每到记工室更是拿这个话题说事,调侃道:最近没再跟猪亲热亲热?啥时候生个人头猪身的崽啊!记工室的笑声能掀翻屋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时光如梭,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再艰难的岁月,再不堪的日子,大事小事过去了都是故事,记忆里却是满当当的温馨和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我:以平民的视角,透视社会,思考人生,点评教育。因为四本小册子——《热眼看人生》《有病就呻吟》《隔靴也搔痒》和《愚公随笔》,一不小心混入省作协,自知难副其名。于是,我胡乱写,你胡乱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网络下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歌曲/献给50后的大哥大姐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创/一吐为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01-17 13:17 发表于山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