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骑白马,到不了你住的地方。梦回藜斋,泪又湿了衣裳,还在沙村的梧桐树下苦等。盛开,就是八百里断肠的江南,千朵万朵已在长箫短笛之外 ,油彩起起落落,心绪凄凄惶惶。相爱的人总难相守,时光是走得又急又匆忙,总记着你似水的容颜,随风而逝的歌谣多么芬芳 ,一封家书热泪千行,一弯冷月,还照着你的北窗。让落花染香你的长发吧!任岁月侵蚀旧日时光 ,是谁啊,是谁在叫你的名字,是谁,是谁让你日夜忧伤,心也荒芜了,一生只爱一个人,不再理红尘纷纷扰扰 ,想你啊,想你啊让人一夜白了头的你,初见你时,你在故乡繁花开满的坡上......</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哪嗲小主和一个高中同学聊闲天,讲到奶奶家外婆桥什么的。同学说外婆是宁波韩岭人,村里有一个疯画家,整天画光身子女人,小时外婆总拉着不让他靠近那家,怕学坏。咦,能画裸体,那可是西洋画训练出来的,不是本乡本土的文化土壤能生产的。问同学那画家姓什么,答说姓沙。又是宁波,又是疯子,又是西画,又是姓沙,当然是沙耆无疑。“沙耆的父亲喜欢说‘当人们感到孤独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儿女。’由于目前中国的灾难,比利时的灾难,沙耆满怀孤独与无助,他把内心深处的中国情结,虔诚地表现在作品里。”他的老师徐悲鸿这样评价他的画作:远看惊心动魄,近看奥妙无穷。前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在“沙耆七十年回展上”讲话:“他是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画家,然而,他又是一位将永远留在我们美术史上,并激发我们对艺术的意义不断思考的画家。”</p><p class="ql-block"> 人体艺术最早起源于15、16世纪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和法国,利用古代神话题材进行艺术创作,一方面 是表现人体本身的美,另一方面 是借以表达社会和人性的真善恶。它的出现打破了早期宗教禁欲对人体的种种限制,西方人视人体为纯洁、真诚和美的化身。 </p><p class="ql-block"> 人体油画专指描绘人体之美的油画,因为油画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塑造人体的立体感,同时也能够完美地表现人体的质感,也很方便画家们进行长期细致的刻画,所以全世界绝大多数画家都喜欢用油画来表现人体之美。 </p><p class="ql-block"> 沙耆其裸体画用笔果断而又非常绚丽,画面充满舒适感和宁静感,纯色的背景,简洁的画面,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勾勒出女性完美的身体曲线。油画里的女人,大大的胸,圆圆的腰,有型的腹部,细长的大腿,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美人,宛如画中的女人就站在你面前。 </p><p class="ql-block"> 沙耆其裸体画色彩古朴、笔触豪放,显示出一种浑厚高古气质,让人印象深刻,仿佛画家天生就熟知每一个女性身上最迷人的角度充满了情调,挑逗着每一个观看者的内心,把人体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然文雅,传神,摄人心魄。</p> <p class="ql-block"> 此画是在1992年9月8日在嘉兴市创作的油画,尺寸为82.8✖️55.8cm,这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创作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眩人眼目、震人心魄的伟大画面。</p><p class="ql-block"> 沙耆 (1914年-2005年2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州,取名引年,字吉留,又名贤营,艺名沙青。1937年,有徐悲鸿介绍,受业于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学院院长巴斯蒂昂 (A.Bastien)教授。1939年于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毕业。1933年以政治原因被捕,并判刑一年。1939年毕业时成绩优异,获颁“优秀美术金质奖章”二枚。1942年作品《吹笛女》被比国皇后伊莉莎白收藏。1983年“沙耆画展”在杭州举办,沙孟海,吴作人为画展题名,进入九十年代,他的画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色彩绚丽,用笔豪放,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和收藏家的关注。2005年2月15日10时10分,因病逝世于上海田林医院。</p><p class="ql-block"> 学艺过程:</p><p class="ql-block"> 沙耆1937年从徐悲鸿先生学画,同年由徐悲鸿介绍赴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深造,从画家白思天 (ABastien)学习。沙耆早年在上海昌明艺专、上海美专、杭州艺专和中央大学艺术系习画九载,1937年由徐悲鸿推荐,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深造。在新写实派画家巴思天院长的指导下,沙耆对传统的欧洲绘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优秀美术金质奖”,并与毕加索及其他著名的现代派画家共同举办展览,一度成为当地颇具影响的画家。1946年回国后,徐悲鸿即聘他为北平艺专教授,但由于疾病缠身,末能上任。嗣后,他长期蛰居自己的故乡。精神上的疾病,虽然给他的日常生活蒙上了深深的阴影,但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炽热之情,在那里他默默地工作了三十多个春秋,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得病回国:</p><p class="ql-block"> 1946年因病由法国回国。由于种种原因,沙耆得了精神分裂症。10月在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安排下沙耆抱病乘法国邮船桑对号(SanTay)回国。徐悲鸿闻讯沙耆回国,约聘沙耆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徐当时为该校校长)。奈沙耆因病魔缠身终未成行。1949年欧洲一艺术代表团访问北京时,向周恩来总理称赞沙書的艺术成就,周恩来未闻其人,转问徐悲鸿,方知其经历与造诣,并知其养病在家,遂通知中央统战部,每月拨给生活津贴。沙耆画展1983年5月18日,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共同筹办的“沙耆画展”在杭州隆重揭幕,沙孟海为画展题名。“沙耆画展”在杭城反响强烈,评价甚高。浙江省电视台、电台,《浙江日报》均进行了报导。北京、上海等地艺术界人士亦纷纷前往参观。中国美术馆也派员观摩,事后并收藏了《自画像》 等三幅作品。画展后,浙江省统战部聘请沙耆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7月7日,“沙耆画展’应上海油面雕塑创作室的邀请,赴上海展出。吴作人为画展题名。刘海粟等送了花篮祝贺。法国、日本等驻上海领事参观了画展。油雕室的领导富华先生和张充仁亲自主持了画展和座谈会。《解放日报》、《文汇报》、均有长篇报导和评论,反响更为强烈。9月27日,“沙耆画展〞应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首都博物馆的邀请,赴北京展出。其时适逢徐悲鸿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廖静文组织赴京与会的代表参观“沙耆画展”。展览结束后,沙耆又回到了沙村,潜心作画。八十年代中期,他画了一大批用笔率真、色彩纯朴的写生作品,还不时用彩墨作些花卉畜兽。到了九十年代,沙耆的画风幡然一变,集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之大成,自出机杼,创造出了一幅幅气势恢宏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生平:</p><p class="ql-block"> 1914年3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沙村,取名引年,字吉留。1925年随父亲至上海,就读于宁波同乡会小学。1926年引年因病休学返家。是年其父从济南南归,帮助竺梅仙先生创办民丰华丰造纸厂,并担任华丰厂总务。次年,父亲将旧宅翻新。题名“藜斋”1929年引年随家迁居杭州,时沙孟海先生任职于省政府,送引年入中学,后又介绍引年进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1931年沙文汉(沙孟海三弟)自俄回国,向引年灌输革命道理。“九•一八”事变后,引年随上海进步学生队伍赴南京请愿,参加上海的示成游行。1932年 与沙孟海五弟沙季同一起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3年 以政治原因被捕,并判刑一年。后由杜月笙出面托病交保。出狱后,转入杭州西湖艺专求学。1934年沙孟海任南京交通部秘书,邀引年父子二人赴南京,为引1年取艺名为耆,并推荐从徐悲鸿学画,接纳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旁听生。1936年 4月在杭州结婚,1937年 1月,由徐悲鸿先生介绍,自费前往比利时留学,成为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巴斯天 (A.Bastien)教授的入室弟子。同年5月,妻在杭州生下儿子,取名天行。1938年 获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授予的金质奖章。1939年 从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毕业,成绩名列前茅,其油画、素描和雕塑均属首选,并获得艺术界不易多得的“优秀美术金质奖章”,授奖典礼,在比国美术宫举行,由比京市长马格斯(Max)亲授,引起比利时美术界的惊异与重视。1940年 与毕加索 (Pigasso) 等名画家一起参加比京阿特利亚蒙 (Atriome) 展览会。6月又与匈牙利画家德立克 (Trink)等在督阿崇道 (Toisondor)会场举办展览会。比国大报纷纷载誉介绍。其后多次在毕底格拉地 (PetieGalerie) 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1年 在比国五十周年纪念美术馆举行个展(该馆专事收藏和展览世界名画)。1942年 在毕底格拉底美术馆再次展览时,其杰作《吹笛女》被热心于祖国文化事业而著名的比国皇后伊丽莎白购藏。1945年 由比国美术学院院长蒂加尼 (Decat) 主办的一场画展,参加者均为欧洲第一流画家,沙耆的杰作亦列其中。同年10月,在毕底格拉地美术馆举办个展,所画《雄师》一幅,以中国驻比大使馆及旅比侨胞名义献赠祖国。年底,沙耆赴英国、荷兰等地旅游,1946年 由于种种原因,沙耆得了精神分裂症。10月在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安排下沙耆抱病乘法国邮船桑对号 (San Tav) 回国。徐悲鸿闻讯沙書回国,约聘沙耆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徐当时为该校校长)。奈沙耆因病魔缠身终末成行。1947年 沙耆回国后定居于浙江鄞县沙村家,由其母照料养病,秋天,其妻将十岁的儿子由山东解放区通过封锁线送回到沙村与沙耆团聚。从此儿子成了他精神上的依托。1949年 家乡解放,12月沙書与妻子协议离婚。1950年 夏天,儿子被母亲接去杭州上中学。次年又转上海继续学业。从此,儿子由母亲扶养,随母亲生活。1952年 欧洲一艺术代表团访问北京时,向周恩来总理称赞沙耆的艺术成就。周总理未闻其人,转询徐悲鸿,方知其经历与造诣,并知其养病在家,遂通知中央统战部,每月拨给生活津贴。1954年 进浙江省精神病医院治疗。1960年 进南京市精神病医院治疗。1964年 母亲去世,沙耆生活由其姐夫一家照料。 1967年 文革期间,沙耆也难逃厄运,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家中的珍藏书画被席卷一空。所幸的是,文革初沙孟海先生将沙耆自国外带回来的百余幅作品,及徐悲鸿的一幅《双猫图》以其母亲的名义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1980年其子与沙孟海、史永和陈修良商洽为沙耆筹办画展,此举得到中央美术学院吴作人院长浙江美术学院莫朴院长、油画系全山石主任和胡善余教授的具体指导和热忱帮助。并得到浙江省博物馆和鄞县文化局的全力支持,画展筹备工作得以全面展开。1981年下半年开始,在儿子的安排下,沙耆由沙村移居鄞县韩岭镇其学生余毅家暂住,并得到了良好的照顾,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旺盛时期。1982年 为筹办画展,应浙江省博物馆邀请赴杭州参与修画。直到画展开幕。1983年 5月18日,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共同筹办的“沙耆画展”在杭州隆重揭幕,沙孟海为画展题名。“沙者画展”在杭城反响强烈,评价甚高。浙江省电视台、电台,《浙江日报》均进行了报导。北京、上海等地艺术界人士亦纷纷前往参观。中国美术馆也派员观摩,事后并收藏了《自画像》等三幅作品。画展后,浙江省统战部聘请沙書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7月7日,“沙耆画展”应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的邀请,赴上海展出。吴作人为画展题名。刘海粟等送了花篮祝贺。法国、日本等驻上海领事参观了画展。油雕室的领导富华先生和张充仁亲自主持了画展和座谈会。《解放日报》《文汇报》均有长篇报导和评论,反响更为强烈,9月27日,“沙耆画展”应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首都博物馆的邀请,赴北京展出。其时适逢徐悲鸿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廖静文组织赴京与会的代表参观“沙耆画展”1984年 在秦基伟的具体关怀下沙耆的户口由浙江转入上海儿子处,并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1985年 画展后,沙耆由其学生陪同应邀去莫干山、天台山,天童寺、国清寺等名胜区休养游览,并且作画,直至年底返回鄞县韩岭。期间创作了不少油画,散落民间。1988年 应邀去吉林游览作画。1989年继续在鄞县韩岭学生家中养病。1992年在浙江省嘉兴市画的,1992年4月24日因受嘉兴有关部门邀请在余毅父母(余仁良、王根花)的陪同下,沙耆一行前往嘉兴,住在嘉兴热电厂内。据画家周亚勤回忆:“当时在嘉兴老热电厂,寿𨥖桥按排沙耆秘密住在热电厂的《劳动服务公司寓所》(隐居作画)。我当时见到的沙耆:身穿一件淡灰色的旧棉衣,头戴一顶旧帽子,影像最深的就是:画家鼻梁上的老花眼镜,一只架在耳朵上,另外一只用白色的小绳子绑住,搁在另一只耳朵上,瞧上去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老百姓。他沉默寡言,眼中无神,面无表情地坐在我的面前;我当时在想,估计他可能在想她的心中失去的老婆👩!哈哈哈😆……”据寿鑫桥夫人边半雅说:“沙耆结婚后即去比利时留学,留学期间,封闭12天专门给英国女王画裸体画,后因精神原因回国,在家乡有一老婆,曾经怀孕生有一子沙天行,1949年10月1日,妻子对沙耆提出离婚,老婆离婚后嫁给一军官。</p><p class="ql-block"> 左三:沙耆,左四:寿鑫桥</p> <p class="ql-block"> 并让沙耆在厂里做工,在食堂提供吃饭,当时寿鑫桥厂长借钱买了一些沙耆画,当时是5000元一张油画,同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嘉兴市文化宫和嘉兴热电厂工会联合举办了沙耆画展,展出油画作品45幅。9月25日,在画展举办前,《嘉兴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逝水流年、风采依旧——写在沙耆泛舟画坛60周年之际》。嘉兴电视台也进行了拍摄,沙耆出席了画展开幕式。此前,沙耆曾多次到嘉兴,但没想到这次是最后一次。后来,由于年事渐高,较少出门,但手中面笔从不停息,画了大量人物•静物和风景画。1997年 3月,由于脑中风,被儿子接往上海住院治疗。从此放下了手中画笔。2005年2月15日10时10分在上海田林医院病逝,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 个人成就:</p><p class="ql-block"> 沙耆的成就决不仅仅依仗他以一个精神病患者所独有的宁静和自由。在国内学画时,他的绘画才能就已经被发现。他在欧洲艺术环境中连续停留了将近十年,在众多留学归国的油画家中间,只有他和李铁夫有过这样持久、深入地研习西方绘画艺术的经历。对于一个面家来说.去国外求学只是他的艺术事业的准备阶段,他的主要"战绩"应该从他的学业结束时开始。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国油画家最具水准的作品却是他们在国外美术学校里的课堂作业。他们在离开课堂之后的作品,往往大失水准。如果不是明白无误的作品年代记载,几乎会使人误以为那是进入美术院校接受专业训练之前的作品。除了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之外外,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环境,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天才:</p><p class="ql-block"> 绘画不是单纯的手艺,它更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同文明体系中生成的造型艺术,依附于不同文明体系而存在和发展。留学数年回国的青年画家带回来的是某种脱离了母土的苗木,这些苗木的生机取決于青年画家的艺术才能和从事艺术的毅力、韧性。沙耆不缺少才能,也不缺少这种毅力和韧性。虽然那是由于健康原因而被扭曲了的毅力和韧性。绘画不是单纯的手艺,它更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同文明体系中生成的造型艺术,依附于不同文明体系而存在和发展。留学数年回国的青年画家带回来的是某种脱离了母土的苗木,这些苗木的生机取決于青年面家的艺术才能和从事艺术的毅力、韧性。沙耆不缺少才能,也不缺少这种毅力和韧性。虽然那是由于</p><p class="ql-block">健康原因而被扭曲了的毅力和韧性。</p><p class="ql-block"> 成绩的优异:</p><p class="ql-block"> 就留学时期的学业成绩说,沙耆属于成绩优异的留学生之列。在李铁夫、徐悲鸿、吕斯百、吴作人…这一长串名字之中,应该加上沙者的名字。就留学归来"第二次创业"的成绩说,沙耆更是闪烁着独特光彩的画家,他可以与吴大羽、吴作人、董希文、吴冠中等人并列而无愧。</p><p class="ql-block"> 患病之后的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 他在患病以后创作的许多绘画,其艺术力量绝对不在"身心健康"的同行的绘画之下。就他本人的感情世界来说,他的特殊处境似乎免除了常人无法摆脱的心理上的焦虑和极度抑制,而接近庄子所说的"坐忘""忘知"境界,即淡忘世俗的礼、法、利、害而接近精神的自由。用雅克•马利坦的话说,是"诗性直觉"和"诗"第二次创业"的成绩说,沙耆更是闪烁着独特光彩的画家,他可以与吴大羽、吴作人、董希文、吴冠中等人并列而无愧。</p><p class="ql-block"> 患病之后的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 他在患病以后创作的许多绘画,其艺术力量绝对不在"身心健康"的同行的绘画之下。就他本人的感情世界来说,他的特殊殊处境似乎免除了常人无法摆脱的心理上的焦虑和极度抑制,而接近庄子所说的"坐忘"、"忘知"境界,即淡忘世俗的礼、法、利、害而接近精神的自由。用雅克•马利坦的话说,是"诗性直觉"和"诗性经验"引导着他画出了那些足以引起人们艺术共鸣的绘画作品。沙耆的精神疾患使他远离政治运动,同时也就远离政治迫害;使他远离充溢于美术界的思想偏狭;使他远离"三突出"、"三结合"、“红光亮”之类的戒咒,其实就是远离了一种集体的癫狂。沙耆没有自觉地参与现代某流派的艺术探索,也与30至40年代国内那些前卫艺术团体没有任何联系,没有听到他对欧洲现代艺术以及国内30年代上海的"决澜社"、广州的"中华独立艺术学会"和40年代重庆的"独立画展"有何看法。在组织和言论上,他不是中国现代艺术思潮的弄潮儿。但从艺术实践的角度看,20世纪前期倡导现代艺术的干将,如倪贻德、庞薰琴、梁锡鸿、赵兽等人,都由于环境的限制,而末能将他们处于萌芽状态的艺术充分展开,末能将他们的艺术主张贯彻始终。相形之下,经由个人情性自然进入现代艺术天地的沙耆,在艺术实践上要持久和深入得多,在艺术成果上也丰富得多。</p><p class="ql-block"> 始终保持了独立的艺术立场:</p><p class="ql-block"> 始终保持了独立的艺术立场的林风眠、吴大羽,也与沙耆的艺术历程不同。林、吴二人是清醒的探索者,始终保持了独立的艺,术立场始终保持了独立的艺术立场的林风眠、吴大羽,也与沙耆的艺术历程不同。林、吴二人是清醒的探索者,他们的作品是他们的学说和理想的完成。而沙耆的艺术是生命遭遇挫折时的自然流溢,他的绘画是"不能不为","有所不能自已”的产物,因而具有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独特情貌。这显然是可慕而不可学的。许多艺术史家和艺术评论家都曾论及中国现代艺术"原创性"的匮乏,确实,各种现代、后现代风格,往往都出于对西方艺术的追随和模仿。但沙耆的艺术不在此列,沙書是以自己的生命遭遇浇灌艺术之树的人。</p><p class="ql-block"> 脱离了艺术的社会效益:</p><p class="ql-block"> 在20世纪中国艺坛,人们过多地关切艺术的社会效益。这固然是针对近几百年来文人艺术之游离于现实社会的一种矫枉过正,但它付出的代价是削弱甚至丧失了艺术最可贵的独立和自由的品格。五十年代以后,主流美术界依仗政治权威要求于美术家的,实际上并不是个人思想感情的真挚,而是个人选择了哪一号人格面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沙者出现在艺术史。由于他的出现。不能不正视20世纪中国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可以说,处于精神分裂状态的沙耆替他的在20世纪中国艺坛,人们过多地关切艺术的社会效益。这固然是针对近几百年来文人艺术之游离于现实社会的一种矫枉过正,但它付出的代价是削弱其至丧失了艺术最可贵的独立和自由的品格。五十年代以后,主流美术界依仗政治权威要求于美术家的,实际上并不是个人思想感情的真挚,而是个人选择了哪一号人格面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沙耆出现在艺术史。由于他的出现,不能不正视20世纪中国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可以说,处于精神分裂状态的沙耆替他的同辈和同行发出了"感天动地"的伤痛呼号。按照中国传统算法,沙耆满九十岁。这位老画家终于完全抛开了曾给他巨大欢乐,也给他无边伤痛的现实。这对沙耆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如果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曾经有过伟大的艺术家的话,沙耆应是当之无愧的伟大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补充:</p><p class="ql-block"> 沙耆 (1914-2005) 浙江省鄞州区(原鄞县)沙村,取名引年,宇吉留,又名贤菖、艺名沙書。1929年,家迁居杭州时沙孟海任职于 省政府,介绍沙書进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1930年文汉(沙孟海三弟) 自俄回国,向沙耆宣传革命思想。“九•一八”事变后,沙耆随上海进步学生队伍赴南京请愿,参加上海的示威游行。1932年沙孟海五弟沙季同一起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3年参加抗日救亡进步活动以政治原因被捕,并判刑一年。托病交保出狱后,转入杭州西湖艺专求学。1934年沙孟海推荐,从徐悲鸿学画,接纳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旁听生。1937年 由徐悲鸿介绍。自费前往比利时留学,受业于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巴斯蒂昂 (a.bastien)教授。1939年 毕业时成绩优异,其油画、雕塑、素描均获得第一,并获颁“优秀美术金质奖章”二枚。1940年 与毕加索 (picasso) 等名画家一起参加比京啊阿特利亚蒙 (atriome)展览会。其后多次在petite galerie 举办个人画展。1941年 在比国五十周年纪念美术馆举行个展。1942年 杰作《吹笛女》被比国皇后伊莉莎白收藏。1945年由比国美术学院院长蒂加尼 (decat) 主办的一场画展,参加者均为欧洲第一的一流画家,沙耆的杰作亦列其中。1946年由于种种原因,得了精神分裂症,时好时坏。在中国驻比利时公使馆安排下沙耆抱病回国。徐悲鸿闻讯后,即聘沙書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奈因病末能成行。1947年 定居浙江鄞县沙村老家,由其母照料养病。1952年欧洲一艺术代表团访问北京时,向周恩来总理称赞沙者的艺术成就。周恩来专询徐悲鸿后,知其经历与造诣,并知其养病在家,遂通知中央统战部,每月发给生活津贴。1954年进浙江省精神病医院治疗。1960年沙孟海先生将沙耆画百余幅以其母亲名义捐赠给浙江省文管会,转藏省博物馆。1962年 沙者母亲因年时已高,被沙耆大姐夫一家接去照顾,沙耆亦因之随母同往。1964年 进南京精神病防治医院治疗;沙孟海将沙耆的一幅徐悲鸿所画的双猫图以沙耆母亲名义捐赠浙江文管会。1967年母亲去世,沙耆生活继续由其大姐夫一家照料。文革期间,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生活津贴被减发。沙耆寄存在沙孟海家的数百幅作品被造反派焚之一炬。所幸的是,文革前沙孟海以其母亲名义赠给浙江省文管会的画得以保存下来。1968年大姐夫童全根去世。1969年 沙耆再回到沙村,由沙村大队安排邻居沙良红一家照料沙耆生活直至82年去杭州。1980年沙孟海提出将捐赠给博物馆的画拿出来;为沙耆举办画展,此举得到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浙江省博物馆和鄞县文化局的支持。1982年为举办画展,应浙江省博物馆邀请赴杭州参与修画直到画展开幕。其间为照顾沙耆生活,其子沙天行提出邀请韩岑镇青年余毅陪同,此举得到俞家热忱相助和鄞县政府的支持。1983年5月8日,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共同主办的“沙耆画展”在杭州举办,沙孟海、吴作人为画展题名浙江省统战部聘沙耆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7月7日,“沙耆画展”应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之邀,赴沪展出。9月27日“沙者画展”应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首都博物馆之邀,赴京展出。1984年 沙者的户口由浙江转入上海儿子处,并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为有利沙耆养病和艺术创作,沙孟海和其子商定暂将沙耆寄养在余毅家,所需一切费用由其子负责。1985年在其后的十年多时间里,沙耆由余毅陪同前往江浙及东北名胜景区游览写生,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和静物画。进入九十年代,他的画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色彩绚丽,用笔豪放,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和收藏家的关注。1997年由于脑中风,沙耆被儿子接往上海住院治疗。从此放下了手中面笔。1998年 由中国油画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学部和台湾卡门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沙耆油画艺术研讨会”在上海和北京举行。1999年 大型西册《沙耆面集》由台湾卡门艺术中心出版发行。2001年 “沙耆七十年作品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和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2004年“99年大型面册 《沙耆画集》” 由台湾卡门艺术中心出版发行。2001年“沙耆七十年作品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和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2004年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系列作品特展(油画篇)生命之光-沙耆90花诞艺术回顾展”在浙江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2005年2月15日10时10分,因病逝世于上海田林医院。2006年 5月29日上午10时 《著名油画大师沙耆先生纪念像揭幕暨骨灰安葬仪式》在上海《福寿园》举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