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网络建设情况分析及建议(完)

心又飞翔

<p class="ql-block">三 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一)大力宣传公共网络是实现共同富裕,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唯一选择。与党的初心一脉相承,与现行政策合拍共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人听了母亲频道说 :“公共网络的逻辑成立,但好像是社会一帮人自己搞的。如果游离于党和政府之外,结局难说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先不说这些人只听几句就以偏概全产生顾虑是不是庸人自扰杞人忧天,但至少说明我们在宣传上对一脉相承合拍共振说得不够。让有些人产生错觉。</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虽然各位老师分享的观点都无懈可击,但在方式方法和语言艺术上还可以更广谱更策略一些。</p><p class="ql-block"> 如个别时候用词过于犀利,举例子也过于渲染西方文化。讲爱心必涉宗教,讲阻力大讲民族劣根。用现在的认知嘲讽过去的现象等。对不对呢?说得道理无懈可击。包括本人在内不少人能够接受,有时候也会虔诚的共情流泪。但问题是中国大众多数人压根对西方宗教不接受有反感,认为巴以战争就是对西方宗教信仰虚伪本质的深刻揭露。中国宪法允许宗教信仰,但长年的国情教育并非如此。有这种认知的在我国占大多数。我们的责任不是把他们和我们的认知拉平,都变成宗教的信徒,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是要把全体消费者尽快凝聚在一起,因此适应说话语境,用大家都喜闻乐见,普遍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效果会更好。有时候一碗豆腐不能说,但豆腐一碗随便讲,就是这个道理。讲爱心不妨多说说国内的例子。韩红就是国人爱心满满的偶像和典型。</p><p class="ql-block"> 为解除误解,消除疑虑,建议从三个方面强化宣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旗帜鲜明的承认公共网络这一新生事物虽然起步阶段阻力很大,但从胚胎萌芽到生长渐大,总体来说得益于国家的生态环境。没有社会制度的长期影响,没有创新包容的空气土壤,没有各种政策的雨露滋润,公共网络的命运也许另样。</p><p class="ql-block"> 公网理论的正确性毋庸置疑,但社会实践的方式,建设发展的途径,以及国家对我们这个群体信赖的程度并非没有其他选择。</p><p class="ql-block"> 有为才有位,公网平台不仅是国家主导的中国通证经济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而且还刚刚受到表彰,被授予【2023 年共同富裕创新典范】荣誉单位。从中足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公共网络期望很大关爱有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其次,要大力宣传公共网络与党的初心和十八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脉相承,合拍共振。</p><p class="ql-block"> 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整顿分配秩序交班开始,到新时代共同富裕必须贯彻落实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共富、逐步共富十六字方针看,公网的设计理念都与其心领神会,不睦而合。如全面共富,不仅是指物质富裕,还含概了精神、文化、环境等各个层面。在践行逐步共富时,公共网络的激励办法也很精准、科学。公网主张的共同富裕,因觉醒有先有后,付出有大有小,所以获利也与之对应,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三,要大力宣传公共网络系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和践行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的主力军、排头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学者的政治素质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分享应该因人而异简要易懂。</p><p class="ql-block"> 公网经济学的理论性很强,高老师等许多学者都有系统论述,一些大学生也陆续发表了不少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和视频,为公共网络深入人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不算太高,不少人对什么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资本寄生,生产主导,什么是去中心化,生杀予夺等并不清楚,公网理论如何针对他们,做到的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十分必要。我认为一般学者能搞清以下四个变化即可。</p><p class="ql-block"> 一是条件发生了变化。</p><p class="ql-block"> 所有企业和互联网平台,都是亿万消费者成全的结果,这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过去没人提建设公共网络呢?关键是过去没有互联网,信息不对称,人人都在为资本打工,消费者互联共享不具备条件。现在发生了变化。工业社会靠的是厂房设备、技术资本,劳动用工,智能社会靠得是数字信息、互联共享,软件服务管理,人工智能为消费者打工。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p><p class="ql-block"> 二是思维发生了改变。</p><p class="ql-block"> 工业社会信奉的是是竞争思维。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它也曾为工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无序竞争必然导致经济危机,产能严重过剩,解决的办法只能是相互伤害,掠夺和战争。</p><p class="ql-block"> 而智能社会由于机器为人类打工,人们的主导思维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内卷,而是合作“剥削”“敲诈”人工智能。消费者自愿聚集,抱团取暖,构建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十四亿人每人一天出一元钱,一年整合收编几十个龙头企业轻松自如。高新技术和精良设备会不约而同在此会师。</p><p class="ql-block"> 三是市场的主导力量由生产变为消费。</p><p class="ql-block"> 工业社会市场的的主导力量在生产侧。企业都想通过提高生产力,增加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但由于各自为赢、不顾环境,导致严重浪费资源、透支子孙红利。智能社会则是强调经济发展由原来的生产方主导移交给消费方主导。由于互联网三要素的(智能手机、休闲时间和消费款)出现,消费者认清了自身价值,开始主动在公网平台荟聚,通过订单方式来行使掌控共赢的权利。订单服务将变为常态。 </p><p class="ql-block"> 四是财富分配占有比例由二八变为八二。</p><p class="ql-block"> 工业社会,人人都想发财致富,但结果只能陷入资本社会的二八定律。20%的人群掌控了80%的社会财富。两极分化不可避免。</p><p class="ql-block"> 智能社会变成了大家一起努力致富,人工智能产生的利润一律按八二配置分红。公共网络的共同富裕既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杀富济贫。结果与工业社会相反,80% 的人群享有着80%的财富,真正实现了穷人消失,社会稳定,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既要宣传公共网络的美好愿景,更要讲清学者的利益所在。</p><p class="ql-block"> 推广中大家普遍感觉对公网的美好愿景说得多,对不同阶段获得什么利益的讲得少。</p><p class="ql-block"> 强化公网是一套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树立信心,坚定信仰。但只说这些,没有眼前利益,又不讲或说不清利在何方,很多人的积极性会就会受到抑制。就像现在无论国家再怎么高喊建设金融强国,增加更多获得感,都调不起大家多少兴趣那样,因为他们只对眼前何时怎样化解金融风险,补偿难民经济损失更,消除被剥夺感更为关注。</p><p class="ql-block"> 因此运维要在“起步破圏阶段”千方百计设计出和利益关联的各种破圈奖励活动。</p><p class="ql-block"> 集火母亲频道、热炒无冕之王、培养公网专家,组建新媒体,制定标准化线下活动奖励方案,对接各购物平台购物积分,明确充值返利等等。对有些单项工作可试行学分(白条)奖励制度。在破圈阶段,对分的奖励没必要过于吝啬。只要看清了公网前景,信念坚定,再加上各种潜在的物质奖励,一定会事半功倍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 另外,要反复宣传数字资产有法可依,转赠继承法律保护。让大家明白公网成功后也像过去不同时期(红军、抗日、解放前后)参加革命待遇不同是一个道理。对于那些注册后当没当过逃兵,付出心血多少,人工智能都会铁面无私自动抓取记录在案论功行赏。 </p><p class="ql-block">(四)借中央建设金融强国和公网平台受到表彰的东风,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努力做到两手都硬。</p><p class="ql-block"> 主动出击是瞄准各地工青妇组织,基层社区和新闻媒体展开宣传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p><p class="ql-block"> 积极对接指主动对接各地党组织,探索一套适应互联网平台的党建新模式。</p><p class="ql-block"> 两手都要硬。一手是针对积极推广公共网络的体制内人员和专家学者,对做的好的给与高度评和积分奖励。组织学者粉丝为他们增加人气。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荣誉度和师范带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另一手是对不配合甚至诋毁公共网络体制内的少数人,各地通过自媒体曝光他们的反面言行,组织学者群起而攻之。必要时组织网上模拟辩论。利用他们担心晚节不保的心理向其施压,促其为公共网络代言发声。</p><p class="ql-block"> 2024 1 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