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44)曹操的“仁”之道与“仁”之谋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题字:王培佐,军旅作家、山东省书协会员</p> <p class="ql-block">建安四年(199),曹操攻入下邳城,活捉了吕布的谋士陈宫。陈宫曾跟随曹操,在曹操讨伐陶谦时,他和张邈一起在兖州发动反叛,加入了吕布阵营。陈宫赴死前,曹操问他想不想留老母及子女一条生路。陈宫说:“我听说以孝廉治天下的人不会杀死别人的父母,施仁爱于四海的人不会灭绝别人的后代,老母的死活在您而不在我。”曹操便把陈宫的母亲接来供奉终身,又把陈宫的女儿许配给好人家。</p><p class="ql-block">曹操当年担任兖州牧时,以东平人毕谌为别驾。张邈叛乱时,曾劫持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和子女。曹操解去毕谌的职务而派遣他去投靠张邈,说:“你的老母亲在那里,你应该去。”毕谌当时叩首表示绝对没有二心。曹操赞叹毕谌,为他感动流泪。毕谌走后,就没有回来。后来吕布兵败,毕谌被曹操生擒,大家都为毕谌担心恐惧,曹操说:“人如果能孝顺双亲,岂不是必然能忠诚于君主!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人。”仍然任命毕谌为鲁相。</p> <p class="ql-block">建安九年(204),曹操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曹操亲临袁绍墓前进行祭奠,哀哭流泪;又慰劳袁绍的家室,把宝物还给他的家人,并赐给各种缯帛丝絮,由官府供给口粮。</p><p class="ql-block">曹操的“仁”之道,俘获了许多人的心,他们个个感恩戴德,死心踏地地为曹操效命;也让天下许多英才慕名而来,集聚到曹操麾下。</p><p class="ql-block">然而,曹操也有许多不“仁”的记录。比如,兴平元年(194),曹操为报父亲曹嵩被杀之仇,出兵讨伐徐州牧陶谦,先后攻下五座城池,一直打到了东海郡地界。回军时又攻克了襄贲。凡经过的地方,大多遭到破坏和屠杀。又如,曹操率军东征吕布时,也有屠戮彭城的暴行;打败袁绍长子袁谭后,不仅杀了袁谭,而且连他的妻儿都屠杀殆尽。</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计篇》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对“仁”,《十一家注孙子》中的王晳注曰:“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张预注曰:“仁不可暴。”</p><p class="ql-block">曹操深知“仁”的分量,在“创业”的过程中,极其重视“仁”。但从正反两个维度的表现看,曹操的“仁”似乎并不都是出于真心,而更多的是收买人心的表演;他的“仁”似乎并不都是所谓的“仁道”,而更多的是一种“仁谋”。</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