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流星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静海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仪凤门外,北倚狮子山、东接天妃宫、西临护城河,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是明朝十大律寺之一,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现已列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寺名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明清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气势恢宏,号称“金陵律寺之冠”、“金陵八大寺之最 ”。为供奉郑和从异域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等物品,和奇花异木的活株而敕建。静海寺屡遭战火,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终成今制。</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4年1月10日来此参观,展览以“百年沧桑,国耻毋忘”为主题,分五个展室进行展示,让参观者穿越百年时空,看到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强盛的里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漫步在静海寺展室,参观“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展,通过图文、雕塑、书籍史料等,记录了由《南京条约》开启的屈辱近代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荣与辱,离与归,都浓缩在小小的静海寺,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之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走进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这些不平等条约像一条条屈辱的锁链,击打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上,久久不能愈合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40年6月,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悍然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王朝在战争中惨遭失败。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上,清政府被迫与英方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是《南京条约》主要议约地,这座金陵名寺从此蒙上了历史耻辱,承受了国之哀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7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为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世界进行殖民扩张。1840年,西方头号强国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近代中国迎来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西方国家对华贸易第一大国。在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于英国的局面,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牟取暴利。到19世纪中叶,先后走私鸦片40多万箱,从中国掠夺走白银3亿多两。鸦片的泛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灾难,白银外流,财政枯竭,国库空虚,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39年10月,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内阁公然支持罪恶的鸦片走私,借口保护通商和英国人生命财产,决定发动对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抵达珠江口外,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尽管在战争中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经济军事落后,统治阶级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41年8月,英国政府认为《穿鼻草约》所获权益太少,继续扩大对华侵略。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浙江宁波)及乍浦(今浙江平湖)等地,到达长江口外。随后,进犯江苏沿江地区,在吴淞口、镇江、靖江等地受到江苏军民顽强抵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42年8月,英国舰队溯长江而上。8月9日,70多艘战舰开进下关江面,兵临南京城下,控制了长江、京杭大运河两大水道,截断了输送北京的粮食、税银,卡死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道光皇帝不得不下旨"议和"。中英双方代表在静海寺、英国军舰、上江考棚等地进行了多次谈判,议定了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订立,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也标志着中国近代百年国耻、中华民族世纪苦难的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七次议约谈判,其中四次在静海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京条约》主要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人及所属家眷在上述五地寄居,同时准许英国派驻领事等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中国赔偿英国的款项总数为2100万元,其中军费1200万元,鸦片费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分四年付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中国海关必须与英国共同议 进出口货物的税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废除"公行"制度,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双方签订条约的手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南京条约》为开端,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东西方列强或凭借武力发动侵华战争,或采取逼迫、欺骗、讹诈等手段,将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这些条约使得列强对中国的奴役、压迫和掠夺完全"合法化",犹如套在中国人民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束缚着中国,一步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0世纪初,中国虽然在形式上仍保持独立,但实际上完全沦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下的半殖民地,腐朽的清政府成为彻头彻尾的"洋人的朝廷"。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华民族面临着濒临毁灭的悲惨前景,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东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战争,以坚船利炮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了300多个不平等条约,形成了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割占中国土地190多万平方公里,掠去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达白银1000亿两。其中《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8个不平等条约就勒索赔款19.53亿两白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无耻和贪委深恶痛绝,对各项不平等条约极其愤慨。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反割台运动、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百年梦圆,香港回归</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遥望警世钟,钟上所刻的纪念铭文,生动地记叙了中华民族由国力衰弱、香港被割到奋起抗争、国力增强,直至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百余年沧桑历史。1997年6月30日夜,各界代表聚集于警世钟前,零点到来,钟声响起,人群沸腾,一百五十五下钟声,象征一百五十五年后香港终于重回母亲怀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国耻,警钟长鸣!</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习林则徐的英雄气慨和爱国情怀,刚正不阿,大义凛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让人难以忘记,中国那段屈辱史,更是所有炎黄子孙心中的痛。参观《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从中体会到“弱国无外交”“落后会挨打”的深刻教训,震撼心灵,激发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结。铭记历史,爱我中华。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