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信息来源:汽机宝哥(ID:qijibaoge)</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宝哥 /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1501号)发布后,煤电企业对其中的最大出力认定与考核条款相当关注,各地能源监管部门也纷纷组织各有关单位进行座谈讨论,近日有不少地区陆续发布了煤电机组最大出力申报、认定及考核细则的试行稿或征求意见稿。从收集到的几份文件看,各地行动基本一致,具体条款大同小异,但各有侧重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合规机组认定方面,各地区还是强调坚持“合规、公用”的原则,河南、河北、安徽等不少地区直接用文件列明了执行煤电机组容量电价的机组清单。并网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这方面应该不用太纠结,各项基建申批手续齐全,签订了并网协议,机组没有发生重大改变,合规应该都没有问题,如果机组日后发生容量变更,只要手续齐全,也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大出力的认定,基本都按“<b>月前按日申报,缺省依并网协议,允许日前修改,调停备用或计划检修期内全额给</b>”的这个思路。在申报值调整方面,江苏规定,保供月份(1、7、8、12月),最大出力申报值不予调整。对检修期的规定方面,华中规定每机每年在非保供期可有两次非计划检修(不停含非停转临修),合计不超10天,期间容量电费全额给,否则一分不给,并要求按《燃煤火力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 838)申报年度检修计划。新疆(意见稿)允许低谷消缺,不记录,但如未按期并网,则按非停考核;日内不允许对最大出力申报值进行修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考核方面,各地区均将<b>机组非停、检修超期、调用不合格、抽查不达标</b>这四种情况列为考核项,多数地区明确表示,每台机组每次非停至多记1次考核。浙江(意见稿)规定,单次非停期内不重复考核,但有的地区并没有此规定,机组状况与运气不好时,上午被调用,出力响应不达标,记一次考核;下午被测试抽查,最大出力不合格,再记一次考核;晚上发生非停,又记一次考核;如果事发在新疆(意见稿),再发生非停期超7天,第四次考核又记上了;这一折腾,一个月的容量电费就没了。其实,如果规定,一天内,无论发生了多少考核情况,至多只记一次考核,电厂方面的压力就会小很多;福建在其文件的第十七条,就有这么一句话:“每日每台煤电机组认定未达标次数不超过一次”;华北区域(意见稿)也说,机组单次临检或非停,记1次发电能力不达标,考核次数每日不超过1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容量电价与并网管理两个制度对煤电机组均有强约束力,机组非停在两个制度中均被考核。容量电价制度实行以后,就有重复考核的问题。南方区域明确规定,在纳入容量电费考核管理的机组,非保供期间,不再执行并网管理细则中的非停考核条款,但在电力保供期间,仍要执行并网管理细则中的加倍考核;江苏明确规定,并网管理细则中,关于发电机组电最高技术出力考核内容暂不执行。多数地区的文件,对此没有太明确的说明,实际执行时,不排除重复考核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机组临时限出力方面,<b>所有地区都允许日前修改申报值,个别地区允许日内提前申请修改,并折算当时容量电费</b>。南方区域、华北区域(意见稿)要求,机组被调用时,要达到其申报出力并能按调度指令维持15分钟,否则考核1次;实际最大出力与申报值,南方区域要求纯凝机组偏差小于2.5%,华中区域、浙江(意见稿)要求达到98%;而新疆(意见稿)则规定,机组不能服从调度指令且对运行安全、电力电量平衡造成不利影响时,才记1次考核。浙江(意见稿)对临时限出力的免考核时长作了明确规定,要求自然月累积消缺等效时长小于18小时;福建规定,非计划降出力且60分钟内无法恢复的,要折算当日容量电费,后果严重时,则记1次考核;华北区域(意见稿)规定,机组有临时缺陷而限出力时,调度机构认定后,按实折算容量电费,不考核,浙江(意见稿)也有类似规定。可以看出,各地对机组临时限出力对容量电价的影响都持谨慎态度,因为这类事情在煤机上很容易发生,之前都不是太大问题,现在涉及到巨额的利益,各方都很小心,这一块应该是煤机日后管理的一个重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发电行业内,无论什么规定,非停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也必定会考核。在容量电价方面,各地规定都很一致,非停至少记1次考核,差异就在机组发生非停后容量电费计算的细节上。比如,华中区域规定,非停机组自停运时刻起至并网或恢复备用时刻,最大出力记为0;福建则规定,机组发生非停当日至恢复并网日期间的机组日最大出力按0MW认定;而浙江(意见稿)规定,机组发生非停次日至恢复并网当日期间可调出力上限值按0认定。各地对煤机非停的认定都有自己的条件,机组非停的发生除去误动、误操作外,往往都会伴随临时检修,而多数地区对临时检修是不支持的,如新疆则明确规定,单次非计划检修以7天为一个周期来考核,并可记多次。另外,如前文所述,华北区域明说,机组单次临检或非停,记1次发电能力不达标,考核次数每日不超过1次。关于这一点,其它地区的规定,大都没有说的很明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并网运行机组进行最大出力随机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考核,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此规定,只是频次与响应要求有差异。对最大出力测试响应偏差的要求,与前文所述调用响应的要求相同,南方区域还对不同类型的机组分别作了规定。在抽查原则方面,南方区域规定,要按照审慎原则随机抽查在运机组最大出力,保供期间加大抽查力度,机组明显出力不足时应进行抽查,其它地区对最大出力抽查的指导方法,大致也会如此。在抽查的频次上,华中、华北(意见稿)规定,每月每台并网运行机组至少抽到一次,新疆(意见稿)要求月内抽查实现全覆盖,浙江(意见稿)制定了详细的抽查规则,在保供期每日抽查不少于4台次。在响应速度方面,浙江(意见稿)、新疆(意见稿)、江苏要求被抽到后30分钟平均出力要能达到基准值,而南方区域、华北区域(意见稿)则要求,被抽查到后,机组出力要按调度指令能维持申报值至少15分钟以上;福建最简单,规定只说“结合供需形势视情开展随机抽查”,其它没有再说什么。应该说,对并网煤机最大出力随机抽查并考核,是闭环管理的一个合理措施,各地两个细则考核中也有类似规定,相信各方会配合做好此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各地陆续出台的容量电价相关规定看,供热机组并没有被作为一个特殊的对象看待,也只有个别地区提到了供热机组,比如福建要求抽凝供热机组客观据实申报最大出力,而背压供热机组,则无需申报,推测应该是要据实计算。关于热电联产机组容量电费如何给,业界争论较多,问题的焦点是,保民生供热影响的发电部分是否应该在容量电费中给予补偿,个人感觉对此部分补偿的可能性不大,理由是此次容量电费,明确是由工商业用户承担,而因居民用暖而占用的机组容量,消费者是居民而不是工商业用户,由他们来承担,不是很合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地已经出台的容量电价相关最大出力认定文件(含征求意见稿)对考核信息发布都作了相应规定,南方区域、华北区域(意见稿)、江苏等还都规定了能源监管机构要按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查,所发布的措施也大都为试行,试行期限为6个月到1年,后续应该会有更加完善的措施出台,相信各方都会积极配合好煤电容量电价这一工作,也期待煤电行业更加稳健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b>以下来源:</b></p><p class="ql-block"><b> 汽机宝哥(ID:qijibaoge)</b></p><p class="ql-block"><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aDYrgxxDd7Vcpsjmdj9i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