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军垦生活琐记附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军垦生活琐记”在美篇陆续发表后,收到了兵团战友们的一些回复,有在微信群里留言的,有在美篇文章后面留下评论的,有打来电话表达读后感想的。有些战友补充了当年军垦生活的一些细节,真实且生动;有些战友表达读后感受,真诚而动情;有些战友对文章表示认可、对作者表示鼓励。现将这些微信留言和美篇评论汇在一起,作为“军垦生活琐记”的补充内容。</span></p> <h1>一、微信留言摘录</h1> <p class="ql-block">徐正达:谢谢你的祝福,你写的军垦生活琐记,我看了后,感概万千,勾起我已尘封的记忆,那应是一段峥嵘的岁月。你提到的王增禄,我记忆深刻,以致不能听怀念战友这首歌,因为一听这歌就想起他,就泪流满面,就不能自已,直到最近几年好些了。再次谢谢你的琐记……如果身体允许,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見到你们。不用住外边,家里有地方。</p> <p class="ql-block">吕茜:看的我直流泪。石棉矿死的孩子是我们连杜兆发的弟弟还是哥哥。杜兆发先来的我们连。再有就是宋连长,真是个大好人。他住连部。我们的取暧的煤用完了,他就让我们到连部去搬来煤取暖。我们六连大部分属于"可教育好的子女"就宋连长不歧视我们。[流泪]</p> <p class="ql-block">徐正达:你写的军垦生话琐记看后,因有相同经历,而有同感。这里我想补充一奌,就是关于边湾的水。1977年暮春我奉命去鱼儿红牧场商量共同开发塔儿沟钨矿,为了掌握钨矿更详尽的资料,我与廖淡阳处长一起到地区勘探处查资料。查完资料,我问陪我们的工程师说,为什么嘉峪关内的深井没有水,而在关外下部却有大泉水涌出,并能推动二盤水磨?那工程师说嘉峪以西是高原台地,那上面有许多深水井,水井抽的水通过地下管道送到关底下一个地下大水库,这水就是供原嘉峪关市用水(当然现在嘉峪关扩大了,原来那奌水就不够用了,据说現在加引了祁连山某处的水湖的水)。在关附近有个地下大瀑布,高原台地的水就从这瀑布到了地下百米深处,有一部分就溢出地表,就形成关底下的泉水推动水磨。当时毛主席号召深挖洞,我曾去嘉峪关市参观过他们挖的地洞,那是在地下15米下挖的二米多高的洞,那洞底全是鹅卵石和黄土的混合土,其硬度不输混凝土,如此深却仍是干的,没有一点水。那工程师说,那水在地下深处继续东流,最后在边湾附近涌出地面,从而形成湿地。并经千万年地表蒸发而形地表盐碱化。我2004年去过边湾,那时那条小河已经干涸了,水位也下降了,许多地也可耕了,庄稼长的也很好。当然还不是全部。</p> <p class="ql-block">徐正达:下河清农场的机井大部分是80米深,超过百米的不多。这是李学福书记和我说的。再:我在西北吋也有许糗事,记忆深的有二件,一件是机修厂的菜地在北支渠的北边,通往菜地的斗渠有一个小闸门旁边支渠有一个通往四隊的大闸门为了往斗渠灌水我让菜地的人把大闸门关了,谁知黎明前忽然支渠水变大,我那时已去酒泉公干,结果大水溢出支渠冲开了一个大口子,我中午回来后見厂的人都在堵口子,连推土机也用上了也不行,后来水管所的人将水调到别处我们才将决口堵上,结果跑了上万方水,我和书记分别去场里承担错误,结果场里认为我们都勇于认错,最后免予处分。第二次是初春机关菜地分小尖椒,高勇不知怎么知道我爱吃辣,就将她家分的1斤辣椒给我一半,我高兴极了,晚饭时,我叫老伴用鸡蛋把半斤辣椒全炒了,我一顿饭几乎全吃了,结果第二天早上我的便密病就犯了,只能拉扒着腿走路,上班的路上人们问我怎么啦,我只好说我尿裤子了,结果引为笑谈。</p> <p class="ql-block">瑞恩:天来兄,我爱看你的文章,谢谢你,辛苦了。记得边湾的桃形铁锨一开始是“和平牌”的可能是天津的产品,的确钢口很好,有战友不小心抛扔铁锨,发生掀头垂直碰撞,被碰的掀头发生断裂,而无法再使用。当年机耕队小修厂钳工青岛知青赵文玉大哥曾用这种桃锨为材料,精制了一双冰鞋,为此在“斗私批修”中做检查,还在“斗私批修实物展览”中参展。数十年后,我见到赵文玉大哥问到“冰鞋”的下落时,他说,“运动领导小组”把“冰鞋”退还给他了,他后来送给了一位淄博知青了。我说,留到现在那就是文物了,……。(更正:说是“冰刀”比“冰鞋”更为准确。请谅。)</p> <p class="ql-block">陈宁:当年帮你糊顶棚的是木工排的那帮人,一般人还真干不来这个活。你还得真感谢刘让芝刘会是他搬到办公室去住给你们腾的房子,当时只有你一张单人床,是木工排的人另找木板拼接成双人宽的床。那时兵团战友真好,什么事一招乎都来,那时大家都那么年轻,热情,能干。回想起来还真好!</p> <p class="ql-block">路边小草:乐天 你好!首先谢谢你为战友们的付出,道一声你辛苦了。你给我们在西北的这十几年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展示,内容丰富,真实全面,十分感人,一点一滴的收集资料,编写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一声谢谢不足以表达我们的谢意,是战友的情意不再多谢了。</p><p class="ql-block">拜读了一部分文章,勾起了很多回忆,酸甜苦辣……总之我们共同拥有的财富回味无穷,用我们的余生,在你这九集美篇的指引下慢慢回忆这永久难忘的记忆………乐天真心谢谢你辛苦的付出。祝你一生平安,全家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瑞恩:天来兄,你好:看了文(八),勾起我回想边湾机耕队1966年2月至1968年12月期间生活工作情况,一连好几天心情都不能平静,所以没有发留言。……看了(九),真是美好的宏伟蓝图,可惜实现太难了,探索太不容易了。谢谢你的好文章,写出了我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岁寒竹君:画面朴实,配乐唯美。结束语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为通篇《军垦生活琐记》制作点赞!</p> <p class="ql-block">任秀兰:你写的琐记我转发给咱们的伙计看,反响很好,文笔流畅,通顺,事实求事,让人看了舒服。张秀梅对你评价很高,即有才又有德,希望你能发张照片给她看看。今天是年除夕,祝你们全家新春快乐!</p> <p class="ql-block">阙玉芬:近几天认真拜读了你的大作,你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述了15年酒泉农垦生活的点点滴滴。读后感到很亲切,很多情景是我们这些农垦人亲身经历,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回忆。你把这些整理成册,是给我们这些农垦人的最好礼物,谢谢你和高勇!我收藏了。祝你们健康幸福平安!</p> <h1>二、美篇评论摘录</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常乐:我认真看了三篇,想起在兵团在边湾的点点滴滴,勾起半个世纪前的回忆,军垦人生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人生,军垦战士间的战友情是任何情都代替不了的情!愿坎坷的军垦战友们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紫岚:作者,创作真实的军垦战士的苦与乐的生活,虽然青春已逝,但回味一下也是感到了军垦生活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忆半个多世纪的军垦生活苦中也有乐,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这一代农垦战士都非常会过日子?存下余额就想自己的家乡,父母兄弟姐妹。探亲假到了之后昼夜无眠就想马上回到家乡。但是都非常遵守纪律,按时归队。这一代军垦战士最伟大!</p> <p class="ql-block">小雪:一口气读完您笔下“军垦生活锁记”,喚醒了我沉睡的记忆…,这是一个时代的人生阅历,走过的路留下了脚印,珍藏昨天,珍惜今天,向往明天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大象无形:记录非常详细,勾起很多回忆,兵团的变迁记录的十分清楚,如果问一个为什么,可能的回答就是国家需要。前半生就是在这样的混乱中度过的,好在我们后半生赶上了改革开放,总之最后的结果还是不错的。你的记录资料详实,是非常好的纪实,为我们这些战友(一般都这么称呼)记录下了重要的过程和大背景!</p> <p class="ql-block">酒泉:一口气看完了,真得好好谢谢这位作者老哥......采购员叫黄乃欢好像是广东人,作训参谋复员军人。乔老爷:乔文学说是被父母遗弃的上海小男孩,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一时想不开 裸奔。 你提起发糕勾起我一段回忆,发糕那玩意儿一辈子不吃都不会想他,有一天从食堂买了二两发糕端着碗回宿舍,破玩意儿太松散走半道断了一半掉地上了,回屋刚坐下吃就听有人问:这是谁扔的?我回头一看是排长季素章高高举着我掉的发糕一脸严肃的样子,我忙解释不是仍是掉的,掉了不捡起来就是扔,听,吓人不?哎!害得我晚汇报向毛主席请罪......</p><p class="ql-block"> 嘎斯车司机师傅名叫:潘荣海 河南人 车牌号:25---10348 解放车: 25---10335 计财旺</p> <p class="ql-block">边湾的海子: 那年我在边湾畜牧队养鸭子,早上打开圈门鸭子们排着队摇摇晃晃向海子走去那里有鱼吃,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站在海子边一招呼,鸭子们高兴的游上岸依然是排好队回家,这天鸭子都上岸了还听见海子芦苇深处还有鸭叫声,招呼了一会儿还不见上来,我一时心急脱了裤子下水,看上去水很清很浅一脚下去满不是那回事,腿陷淤泥里咕噜噜的冒着气泡一股臭气熏天,走了一段看见一个直径大约2米的泉眼就像一口大锅水在翻滚,我站在泉眼边可吓人了赶紧往回走,想起来后怕再往前走恐怕会掉进泉眼里了。</p> <p class="ql-block">看电影: 拖拉机上站着满满一车人其中有我,中途又上来一个老一连杨柳青人他叫马世煌,车轮从他身上轧过皮带都断了,正是夏天尸体都放不住了等着家人来,他哥哥来看了一眼已经是苍蝇嗡嗡的。 下河清去过多次.....身体健壮的小伙子,少言寡语,闲时喜欢拉京胡。</p> <p class="ql-block">王秀英:看到你的军垦生活琐记,使我有好多美好的回忆,当年生活虽然有些艰苦,可我们有很多乐趣,感谢的总结,现在都变为老人了,回忆过去也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乐高你说的老宋,我有深深的记忆,18年我下河清看住过他的夫人,名叫史银玉,还跟她照了几张照片,她感动的掉眼泪,在下河清的兵团战友都有这记忆,银玉说大家记得她没忘她,他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微信用户:我很感动!因为我和余鸿九一直是最普通的兵团战士,在连队是普通一兵,但是对河西走廊那边湾农场和下河清农场有说不尽的留恋和热爱,因为我们在那付出的太多了。天来和高勇把它记录下来,也是对我们青春年华的贡献也是一个肯定的赞许!…谢谢你们的付出,随着岁月的流逝,年令都是七十岁多岁的人了。你们能整理成册,让我们的后代知道军垦戎边的老一代人曾经经历过什么,干了什么!让我们的后代更热爱祖国,建设好我们可爱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老马:我们应该正视那段历史尽管生活艰苦,劳动繁重,但和全国人民一道,艰苦创业,进行原始积累,共和国就是我们一砖一瓦的建成的大厦。正当我们准备住进大厦之时,76年的天崩地裂,我们沒住进去,却让某人抢去了,无奈,我们又回到原点,进行一次《从头再来》!不允许任何人抹黑,丒化,否定我们及我们付出的青春年华!</p> <p class="ql-block">微信用户:我是边湾四连的,看了你的美篇,好象回到那些难忘的岁月,感同身受,无比亲切,谢谢你,我们曾经的战友。写的很真实,有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还有,吃蚂蛇子的好象是我们四连的人。</p> <p class="ql-block">大笑军官:黄焕光,住我隔壁,他在前排后面养了十几只鸡,并在墙上贴纸给鸡编号,每天他赶马车下班后,给下蛋的鸡打Ⅴ,并抱着鸡亲一亲?(傅宗英)</p> <p class="ql-block">飞熊:军垦生活琐记就是甘肃兵团知青生活史记!留给后来者的珍贵资料!在历史的长河里知青永生!谢了!我有心可敬的战友:一一天来兄!。</p> <p class="ql-block">娟华:王天来战友,感谢你撰写如此多的美文,此文中提到因看电影失去宝贵生命的马世煌战友,尽管已有40多年,但在我心里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当年发生此事故作为电影放映员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之后我们放映队养了一头毛驴,每天割草挑水喂养......赶毛驴车到基层连队放映,不久此毛驴还怀胎产下一头小毛驴,每次外出执行放映任务小毛驴会紧跟着毛驴车在后面跑,漆黑的夜晚放电影归途无形中也给我们壮了胆(尤其路过出事故的路段)......</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两张截图录自“琐记(一)。</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截图录自“琐记(二)”。</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三张截图录自“琐记(三)。</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截图录自“琐记(四)”。</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截图录自“琐记(五)”。</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截图录自“琐记(六)”。</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截图录自“琐记(七)”。</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截图录自“琐记(八)”。</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截图录自“琐记(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