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二十章</p><p class="ql-block">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p><p class="ql-block">译文:学问知识是忧愁烦恼的根源,弃绝一切学问知识,就不会有忧愁烦恼。世人都趋荣而避辱,取善而去恶,但荣和善究竟相差好多?善和恶到底又相差多少?不过我们也不能特立独行,显露锋芒。大家畏惧的,我也不能不畏惧,我要和光同尘,与世推移。但是大道是那么样的广大而没有穷尽,和世俗相差太远了。众人是那么样的高兴,好像享受丰盛的酒席,又好像春天登高远眺,唯我淡泊恬静,心里没有_点情欲,好像还不会笑的婴儿。又是那样的懒散,好像无家可归似的。众人自满自得,好像什么都有多余,唯有我好像都匮乏不足。我具有愚蠢人的一颗心,是那么样的浑沌。世人都清清楚楚,只有我糊糊涂涂;世人都明明白白,只有我浑浑噩噩。我恬澹宁静,好像大海一样,无所拘限;我随波逐流,好像大风一样,没有归宿。众人都有能力,只有我愚蠢而又鄙陋。世人都竞逐浮华,只有我与众不同,抱守住人生的根本_生养万物的大通。</p><p class="ql-block">感悟:本章在说明老子与世人不同之处。世人都表现聪明有能而老子却表现愚蠢鄙陋。殊不知老子的愚蠢,正是他聪明的地方(大智若愚),而众人的聪明,正是他们的糊涂处。只是_般人思想浅薄,眼光短浅,只看到表面,而看不到深处,于是就把"愚公"当做愚人,而把"河曲智叟当做智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