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大寒读《秋声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林轩鹤</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大寒,一年之中最后一个节气,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 据《授时通考·天时》记载:“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因此,大寒也是冬天最冷的时日。</p><p class="ql-block"> 窗外,雨线砸在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打破了这冬晨的寂静……</p><p class="ql-block"> 下雨天,读书时。因刚看完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欧阳修传,便读起他的名篇《秋声赋》。</p><p class="ql-block"> 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那年欧阳修53岁。一个深秋的夜里,他独自秉烛而读,忽然听到一种声音由远而近、由轻到重传来。刚开始那声音只是风吹、浪涌,然后又似撞击声,最后好像千军万马疾行的声音。他吩咐童子出门去看看。童子回来后说:“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原来只有风吹过林子发出的声音。由此欧阳修长叹一声,感秋之意油然而生。当时欧阳修虽身居高位,然多年宦海沉浮,感慨颇多,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感叹。</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先写秋之“为状”,从色、容、气、意四个角度来写,渲染秋之萧条;接着写秋之“为声”,则秋对于草木的摧残之力;再写秋之“为心”,由物及人。秋是刑官,秋风吹过,万木枯萎,落叶纷纷。欧阳修最后又说:“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点明秋声与悲无关,人无须怨秋声。在《秋声赋》中,我又感受到了一位超然物外的欧阳修。</p><p class="ql-block"> 人到中老年,在下雨的大寒节气,读《秋声赋》,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雨下着,淅淅沥沥。望窗外,雨滴落于地上,与土地融为一体。雨水成就世间万物,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下过冬雨,气温下降许多。雨过风停之后,屋外的树儿抖落几片枯叶,把手臂般的枝干伸向天空。早已习惯了寒冷的鸟儿们,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风声、雨声、鸟鸣声、树叶沙沙声,我不妨将其称为“冬声”。</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作《秋声赋》,感叹:“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草木是无情之情,尚有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 </p><p class="ql-block"> 雨停了。我打开窗户,一片黄叶在寒风中悠悠扬扬,从窗口飘进来。我拾起叶子端详,叶子从秋天而来,却在冬天隐藏着一个春天的梦。</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川流不息,周而复始。季节的流转就是一个寻梦的过程。寻求美好,寻找幸福,寻访温暖,寻觅爱。</p><p class="ql-block"> 大寒已至,春将不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林轩鹤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泉州市文联艺术委员会委员、泉州晚报首席评论员、仰恩大学客座教授。2016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全国书香之家。多次获泉州市政府颁发的刺桐文艺奖。林轩鹤已创作并正式出版《泉州传》《问道南安》等大型城市传记、诗集、散文集、随笔集、时评集、杂文集、长篇报告文学等10部。主编大型文史画册《超越——泉州60年(1949-2009)》《坚韧的创造——惠安诗群20年》、编撰《海丝起点 多元文都——泉州》《泉州建市30周年》等书(均正式出版),并被中国当代文学馆收藏。其中《泉州传》获中国外文局2022年优秀国际传播图书奖、福建省第37届年度优秀文学作品榜(2022年度)上榜作品。</p><p class="ql-block"> 林轩鹤1988年诗歌《中国砖》获《诗刊》主办的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其后转入散文、报告文学、评论、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创作,并多次获奖。在《诗刊》等海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