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学戏,28岁改学尹派小生,39岁摘得梅花奖,她的越剧人生太精彩

月色百合

<p class="ql-block">李敏,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以其宽厚的低音、圆润的中音和清亮的高音,被誉为“越剧舞台上的水仙花”,确实是名符其实的“金嗓子”。</p> <h3>她在越剧舞台上主演了多部优秀的剧目,其中包括《红楼梦》《追鱼》《孟丽君》《玉蜻蜓》《梁山伯与祝英台》《唐琬》《江姐》等,为她赢得了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荣誉。</h3></br><h3>然而,李敏的辉煌成就并非一帆风顺,她曾经历过一段艰辛的时期。</h3></br><h3>有一段时间,她被迫由王派花旦改唱尹派小生。这位浙江德清走出来的越剧名家结婚了吗?婚姻状况如何?</h3></br><h3><strong>01</strong></h3></br><h3>1968年6月,越剧艺术家李敏诞生在浙江省东部的德清县城,一个家庭中两位铁杆越剧迷的儿女。</h3></br><h3>她成长的时代正值越剧繁荣鼎盛的时期,家乡的广播每天都会播放越剧,李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熏陶出对越剧的浓厚兴趣。</h3></br><h3> <h3>在小学四年级时,她已经能够将越剧电影《红楼梦》中大部分的唱段背诵得滚瓜烂熟。</h3></br><h3>1980年,年仅12岁的李敏报考了浙江省艺术学校,然而由于年龄过小,她未能如愿录取。</h3></br><h3>不屈不挠的她并没有被这次失败击垮,两年后,1982年,她得知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招生,尤其是听说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在该团任教,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再次报考。</h3></br><h3>这一次的考试之路并不平坦。李敏与大姨乘坐一天一夜的火车,经过一番波折,直到第二天傍晚5点才赶到招生的地方。</h3></br><h3>本以为来晚了,没能参加考试,然而,负责招生的老师被她们的艰辛所感动,破例为李敏安排了一场特殊的考试。</h3></br><h3> <h3>李敏凭借清亮婉转的嗓音成功打动了招生老师,顺利通过了初试,成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学员,也是德清县唯一被录取的学员。</h3></br><h3>进入芳华越剧团后,李敏展现了过人的才华,被单位送往福建省艺术学校深造,历时4年。</h3></br><h3>在学校里,她最初跟随李金凤老师学习彩旦,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练功,付出了艰苦努力。一次练习中,她不慎将两颗门牙磕破,但这并没有阻挡她的热情。</h3></br><h3>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李敏以《碧玉簪》中的彩旦老太婆的形象演唱了“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段经典唱段,以风趣幽默的表演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誉,被认为是具有灵气和天生演彩旦的料。</h3></br><h3> <h3>然而,老师们后来发现李敏的嗓音条件出众,外貌清丽俊美,认为将她安排在彩旦组有些“资源浪费”,于是将她调到了花旦组。</h3></br><h3>由于李敏对王派情有独钟,外型又有点像李黛玉,学校决定安排她学习王派花旦。</h3></br><h3><strong>02</strong></h3></br><h3>1986年,福建省艺校的学子们正迎来他们人生的新阶段。在毕业汇报演出的节目中,李敏受到老师的安排,首次在现代越剧《江信波》中扮演一个角色。</h3></br><h3>然而,机缘巧合之下,她不得不接替生病的演员,在《柳毅传书》中饰演“龙女”。这次的表演让尹桂芳赞叹有加,为李敏的演技和潜力给予高度评价。</h3></br><h3>同年8月,李敏与同学们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举行了毕业演出,呈现了越剧《红楼梦》。</h3></br><h3> <h3>在这部剧中,她扮演了“林黛玉”一角,展现出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感情投入。她用心用情地演绎,与角色融为一体,塑造的林黛玉充满内涵和光彩。</h3></br><h3>特别是在“黛玉葬花”一段中,她的演唱如泣如诉、优美动人,每一句都引得观众鼓掌喝彩。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徐玉兰亲临现场观看,对李敏的表演给予高度赞赏。</h3></br><h3>王文娟更是通过邮寄多张演唱专辑录音带,鼓励李敏将王派艺术发扬光大。</h3></br><h3>毕业后,李敏顺利被分配到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成为一名演员,与尹派小生王君安成为搭档。</h3></br><h3>王君安是尹桂芳的嫡传弟子之一,扮相俊美,嗓音甜美婉转,与李敏的配合十分默契。</h3></br><h3> <h3>这对黄金搭档合作了多部经典越剧剧目,包括《红楼梦》《何文秀》《林默娘》《天雨花》《盘妻索妻》《唐琬》《玉蜻蜓》等,成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当家花旦和小生。</h3></br><h3>1988年,李敏在首届全国青年越剧演员大选赛上荣获优秀演员奖,为她的表演才华再添光彩。</h3></br><h3>然而,1996年8月,王君安突然离开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前往美国华盛顿留学。</h3></br><h3>这对黄金搭档的分离让李敏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她无法再与王君安携手登台演出,事业陷入低谷。</h3></br><h3> <h3>对于李敏而言,失去了黄金搭档也意味着失去了舞台上的依靠和默契,这段时间她纠结、失眠,情绪低落,陷入了对未来的茫然和迷茫。</h3></br><h3><strong>03</strong></h3></br><h3>在事业陷入低谷的时期,李敏面临了三个选择:一是进军歌坛,因为她的歌唱技巧出色,不仅能唱民歌,还能演绎流行歌曲。</h3></br><h3>早在1993年,她以《惠安女》一曲荣获全国首届MTV大赛银奖,并在同年赢得福建省“永德信杯”卡拉OK大奖赛的冠军。二是调入浙江或上海工作,得到了杭州越剧院和上海越剧院的邀约。三是等待团里培养新的尹派小生,再与李敏搭档。</h3></br><h3>然而,对于李敏来说,这三条出路都无法割舍她对越剧的热爱和执着。李敏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位演员和剧团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与生命交融的关系。</h3></br><h3> <h3>她的心底已经深深扎根于“芳华”,成为她的梦想和舞台。在面临失去黄金搭档的困境时,她做出了一个让众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放弃王派花旦,转而学习尹派小生!</h3></br><h3>这个决定在越剧演员中相当罕见,因为从花旦转型为小生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h3></br><h3>1997年元旦,李敏决定从福建赶赴上海,拜越剧大师尹桂芳为师,开始学习尹派小生。</h3></br><h3>这意味着她需要面对完全不同的唱腔、台步和动作,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她住在尹桂芳的家里,每天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练戏,清晨起床练功,深夜则躲在洗手间里默默练唱腔。</h3></br><h3>尹桂芳坐在轮椅上为李敏传授戏曲技艺,一招一式毫不含糊。尽管这段学戏时光对李敏来说是一次艰难的历练,但她坚持不懈。</h3></br><h3> <h3>尹桂芳的身体状况不佳,但她仍然日夜为李敏传道解惑,甚至安排保姆为她准备营养餐。在李敏的心中,尹桂芳既是恩师,又是母亲。</h3></br><h3>1999年12月,尹桂芳80寿辰之际,李敏以尹派小生的身份登台演出尹派经典之作《何文秀》。</h3></br><h3>她以儒雅俊美的扮相和甜润流畅的唱腔,得到了尹桂芳和戏迷的高度认可。</h3></br><h3>从此以后,李敏的艺术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她既能演绎王派花旦,又能扮演尹派小生,展现出她多才多艺的一面。</h3></br><h3> <h3>这一决定不仅在越剧界引起轰动,更使得李敏的事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h3></br><h3><strong>04</strong></h3></br><h3>2000年3月1日,尹桂芳恩师在上海不幸病逝,对李敏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芳华"是恩师用毕生心血创办的,李敏为了怀念恩师,决定通过更多的演出来继续发扬"芳华"的精神。</h3></br><h3>在尹先生去世前,她陪同福建省文化厅长前往上海看望恩师。在分别时,尹桂芳摇着轮椅亲自送他们到门口。</h3></br><h3>李敏回头一望,看到冷风吹动着尹先生灰白的头发,以及尹先生那无尽的眷恋目光,这一刻深深地铭刻在她的心中。</h3></br><h3>随着尹桂芳的逝世,李敏于2000年被提拔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业务副团长。</h3></br><h3>这一职务不仅要求她自己出演演出,还需要她负责指导其他演员,使得她的责任更加繁重。</h3></br><h3> <h3>2002年,李敏因主演《盘妻索妻》再次荣获福建省第22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尹桂芳病逝时,因客观原因未能回国送别,这一段心结一直缠绕在她心头。</h3></br><h3>2003年,芳华越剧团组织了尹桂芳去世3周年纪念活动,王君安回国参加演出。在谈到恩师的时候,王君安流露出深深的伤感。团领导和李敏一同劝说她重新回到"芳华"发展。</h3></br><h3>经过反复抉择,2006年,王君安终于回到了"芳华",但她与美国籍丈夫的跨国分居也成为这一决定的代价。</h3></br><h3>李敏随之重回花旦位置,两人继续搭档。2006年,李敏在新编越剧《唐琬》中的出色表现为她赢得了"越剧百年"全国越剧节大赛的剧目金奖和"十佳演员奖"。</h3></br><h3>同年,她荣获福建省第23届戏剧汇演的"优秀演员奖"。尽管许多同行都曾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但这也一直是李敏最大的目标。</h3></br><h3> <h3>2007年1月,为了申报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李敏在北京演出了两台大戏,一台是古装戏《唐琬》,另一台是现代越剧《江姐》。</h3></br><h3>在《唐琬》中,她扮演了才女唐琬,这个角色她已经打磨了整整3年,唱腔和表演已经得心应手。</h3></br><h3>而在《江姐》中,她饰演共产党员江姐,将江姐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突显了她对亲人、同志、战友的深情。</h3></br><h3>在唱腔方面,她强调真切、深情,采用低沉、委婉的音调。这出戏演出后,观众席座无虚席,李敏受到了戏剧专家高度的评价。</h3></br><h3><strong>05</strong></h3></br><h3>2007年5月,李敏凭借在《唐琬》和《江姐》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了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同年,她还担任了芳华越剧团的艺术总监一职。</h3></br><h3> <h3>面对网络和影视剧对越剧市场的冲击,使其生存空间越发狭窄,李敏毫不畏惧。</h3></br><h3>她带领演员们积极创新,重新排演了《沙漠王子》《红楼梦》《何文秀》等经典大戏,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新剧目,包括《柳永》《团圆之后》《万婴之母》等。</h3></br><h3>"芳华"不仅能够维持自身的生存,还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演员,如陈丽宇、董绘、许月婷等。在这个集体中,才华横溢的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出展现了越剧的魅力。</h3></br><h3>2015年,王君安凭借出色的表演在《柳永》中,荣获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9年,陈丽宇凭借主演的《团圆之后》,斩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也是"芳华"在培养演员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h3></br><h3> <h3>如今的"芳华"充满生机,人才辈出,蓬勃发展。而李敏在舞台上的精湛演技、为人低调的品德,使她备受戏迷的尊敬。</h3></br><h3>尽管她已经55岁,但仍然活跃在越剧的舞台上,展现出了持久的艺术魅力。李敏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婚姻生活中也过得很幸福。</h3></br><h3></h3></br><h3><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点击下方“</strong><strong><strong>分享</strong></strong><strong>”转发到朋友圈</strong></strong></strong></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bE28tSZEvVVJmV_qFGkm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