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红色文旅景观汇总

麒麟先生

<p class="ql-block">白衣镇古称柳州,又名白衣庵,位于平昌县东的巴河岸边。“太阳出来照东门,巴河有个柳州城,柳州城里出美人。”这首民歌所说的柳州就是白衣镇。传说又叫“美人镇”。</p><p class="ql-block">白衣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史料载,始建于秦汉时期,方圆十余里为古柳州遗址。因古时河边有四五人合抱的柳树,绿荫遮天,覆盖古镇,巨枝十数丈,延伸到河对面,行人不假舟楫,可从大树枝上来往,柳州因此而得名。明、清设永睦县。清嘉庆年问因发生一起谋夫案而降格永康镇。清咸丰年间遭火焚,唯白衣观音庙幸存,故俗称白衣庵。清光绪年间,奉旨重建,取样皇宫,大兴土木,动用州、巴两河十三年河道税银,并在各省募捐银两十万,在全国调集能工巧匠,耗时十年,建成规模宏大、气象非凡的六庙三宫和庞大的吴氏宫邸,雄伟的节孝牌坊,魁星点斗,浑然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古建筑群。雕梁画栋,轩榭楹联,格调高雅,文武百官,社会名流,广留墨宝,熠熠生辉。白衣古镇以其精深厚重的文化底蕴,众多别致的人文景观和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名噪巴渠。</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年间出生的白衣庵学士吴德溥,以同知分发贵州,他在贵州平定苗乱后,光绪皇帝召见,问及他的出生地时,吴德溥风趣地吟诗答曰:“小0台照白衣,凤凰展翅扑蒙溪,鲤鱼趿子回头望,步步登高上云梯。”这既道出了他的出生地,又赞美了白衣的风景。吴德溥四句言豢,光绪当即赐皇马褂,并赐姓“格鲁吉达”,旋擢按察使,署云南布政使。</p><p class="ql-block">白衣古镇昔日的辉煌已成历史。然而青石小巷、青瓦屋面、残存的戏楼、斑驳的风火墙、旧损的百寿图……都在诉说着古镇的沧桑,都成为历史的见证和令人目睹的历史文化亮点。白衣镇周围的山,重峦叠嶂,钟灵毓秀,曲曲环绕,清且涟漪。四周有凤凰山、龙翔山、黄鹤山、牛脑山、钟佳山五山环抱,古镇自衣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朵硕大的青莲中。清澈明净的巴河恰似一条玉带绕镇而过,辽阔的沙滩一马平川;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河面上帆影点点,百舸争流。镇上宫殿庙宇鳞次栉比,祥云笼罩,古木葱茏,瑞气缭绕,市场繁荣,车水马龙,为巴河下游的通商口岸和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三十二梁景区位于巴中市平昌县云台镇和青凤镇境内,紧邻巴达高速青凤互通口,距离平昌县城20公里,主要包括千佛山、马垭风情小镇、龙井芍药花海、龙尾茶文化产业园等四大景点,总面积25.5平方公里。景区三面环河、山水相依,内有大小山峰三十二座,松海浩荡,云蒸雾绕,花香鸟语。始建于唐代的千佛殿,古韵悠长;见证科举的刘家大院,古朴端庄;历经300多年沧桑的蔡家大院,如今保存完好。近年来,通过种植万亩七彩林、5000余亩芍药花海、万亩生态茶园、10公里樱花长廊等,景区成为巴中、达州乃至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游客观光旅游、赏茶品茗、休闲养生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佛头山森林公园位于平昌县城所在地江口镇北侧,通河、巴河、龙潭三面盘绕,众山簇拥环护,状如众星拱月。佛头山因传说“观音大士派佛头童子下凡镇守龙潭溪”而得名。景区经营面积293公顷,海拔400-723米,森林覆盖率达90%。2002年四川省旅游局批准为A-风景区,2003年作为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佛头山景区气候温和,风景旖丽,峰峦磅礴,云山雾海,佛光若现,两江汇流,洪波素练,无不壮丽绝伦,莹洁清新。大高差、陡山坡、窄岭道、峭绝壁,支梁上踏出通幽小道,悬崖中露出聚仙山洞,V形谷鬼斧神工,奇石峰半悬空中,尖石笋扎于林中,平石盘微露碾迹,斜石包深嵌足印。石缝中溢出雨丝,山裙边淌着小溪,龙潭瀑布珠飞玉溅,砥石雷鸣,大小天池巧夺天工,清澈甘冽,菊桂飘香,鹃白叶红,让人留连忘返。登岭脊环顾,视彩霞卧云,立远山回望,见龙爪外伸,游目骋怀,豁然开朗。登临之余,惊叹之间,听松涛天籁之声,沐森林空灵之气,观佛光绝世之姿,览江阳十景之盛,鸟语嘤嘤,梵声渺渺,亭台楼榭,壁画石刻,历史古迹,革命遗址,无不美轮美奂,宗教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奇特,璀璨夺目……是人们休憩、观光、避暑、疗养、登山、朝圣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最佳去处。</p><p class="ql-block">佛头山佛光乃天下奇观,由于“佛光”的形成条件非常特殊,故又名“宝光”。据说“影入佛光,可获吉祥”。我国较著名的“佛光”是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黄山;世界上能经常见到佛光还有德国的布劳甘山和瑞士的北鲁根山。而低海拔山(仅700米)现佛光世界上仅平昌佛头山。当云雾弥漫山腰、阳光斜照崖上,出现一道彩环,花木身形映入环内,人动影随,两人相佑,只见自身,十分奇妙,令人惊心动容。佛头山佛光光环清晰、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频率高,一月之内连续出现十余次,更显其绝妙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巴灵台又称巴灵寨,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灵山镇,处三巴(巴东、巴西、巴中)腹地,主峰海拔760余米,台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约25米,最窄处仅3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面峻峭,由巨石垒成,山顶突起如台,远观形如天马,素有“铁打巴灵寨”之称。清时修起一座石拱桥,连通两座石山合为灵台。置身高高耸立的灵台之上,仿若位于天地中心,与天神距离最近,正如古诗所云:“峥嵘峭壁接青天,乘兴登灵意豁然”。正如古诗所云:“峥嵘峭壁接青天,乘兴登灵意豁然”。巴灵台集儒教、道教、佛教于一山,系米仓古道的重要节点、古巴国祭天遗址。</p><p class="ql-block">巴灵台现有七座殿宇:玄祖殿、药王殿、二郎神君殿、大雄宝殿、弥勒佛殿、斗战胜佛殿、观音殿。现有佛像:观音像、玄祖像、药王菩萨像、鲁班像、土地神像、二郎神君像、佛祖像、财神像、玉帝像、王母像、地藏王菩萨像、齐天大圣像等。景区内花房子、家昌墓、吴家大院等5处文物古迹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丘普墓、冯家坝佛塔、桃石坎摩崖造像等11处文物古迹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巴灵台因清朝乾隆庚辰恩科举人、房山县令吴道凝撰写的《巴灵台赋》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一、比丘墓</p><p class="ql-block">它是民间较为少见的单体墓葬。因墓葬外有一个大的牌坊,当地百姓称这里为“牌坊梁”。古墓始建于明朝,清乾隆年间几经修缮,文革中虽遭破坏,但时至今日,保存还算完好。墓内安葬着明朝洪范高僧普文大师,古墓内中间的是“舍利塔”。古墓牌坊古朴、高大,牌坊的顶部已被破坏,下方的石狮虽然被砸坏,缺失了双腿支撑,但整座石狮还是屹立不倒,足见古人工艺精湛、智慧过人。</p><p class="ql-block">二、长宁寨、关楼</p><p class="ql-block">整个长宁寨呈长蛇状屹立在灵山镇民意村后山。寨上既有5道保存完好的古寨门,又有红军时期留下的战壕工事,更有“陈珊堵西河”的传奇故事发生在此处。长宁寨的5道古寨门究竟建修于哪个朝代,起什么作用,还未来得及考证。</p><p class="ql-block">据说“陈珊堵西河”是一出历史剧。明朝初年,在长宁寨建立了五座石寨门,防止“朱贼子”来犯。武状元陈珊为了抵御敌方的进攻,在一次狙击“朱贼子”的战斗中,站在长宁寨尾寨门上,手端800斤铜炮,炮打金崖寨,威震敌胆。在民间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陈珊是巴灵台下陈家坝人,武举出身,力大无穷。一炮击中对面金鸭寨下碾盘上的石碾和木桩,来犯之敌吓得魂飞魄散,掉头逃离,再也不敢冒然侵犯。从此以后,“陈珊堵西河”的故事千古传扬,当地村民筹资修建关楼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三、石三丫</p><p class="ql-block">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来到灵台下,必经石三丫,丫口有一土地庙,对面就是石三泉。此水甘醇可口,冬暖夏凉。千百年来滋润着山下的乡民和山上的僧众。相传山上的主持为了保护这股山泉,派了石三和尚专悟此水。石三和尚忠于职守,驻守此地与土地菩萨相伴30余年,早点灯,晚烧香。他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山泉越来越大,水质越来越好,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人们为了纪念他,将此地取名石三丫,此水取名石三泉,对面山梁取名端公梁。如今时常有人在此挂红打火炮以示纪念,尤其神奇的是在缺医少药的文革年代。盛传药王显灵,山上百草都是药,石三泉水可治病,方圆百里的人们成群结队上山提神水、采百草,以求身体康健。</p><p class="ql-block">四、巴灵大院</p><p class="ql-block">巴灵大院,古称李家大院。背依长宁寨,与巴灵台相连,整个院落古朴自然,历史文化厚重。相传,李氏蜀王始祖李音是唐太宗李世民第6子。高祖最初因遭嫉妒被免去王位,贬徙巴州为民,隐居巴州北门二里。传承至22世李应隆,为避明初兵乱,逃隐到巴灵台民意二教寺白士坪落业定居,五房熬祖后裔居住在草坝场李家大院,是文武世家,有明朝甲国学士李祉,诰淑德堪钦;大清光绪皇清例授李怀莲为将士佐郎;李亚西原于重庆海军军官大学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深造,1978年任台湾警备司令,1982年任台湾海军司令,不少历史名人汇聚此地,有李涛墓联赞“长宁耸萃钟仁杰,刺溪荣洄兆地灵”。</p> <p class="ql-block">驷马水乡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口水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依托湿地体验、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新型工业的水乡文化旅游之地,以孝道文化、水岸人家风情为基点,建设而成的孝道文化园、水上游乐园。主要景点有清洁能源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孝道文化园、驷马国家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大石童话小镇景区位于平昌县板庙镇境内,距离县城17公里,幅员面积4.25平方公里,系米仓古道重要节点、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平昌县首批“研学旅行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景区历史文化厚重,大石坎、马蹄关、卡门梁等历史遗迹在古蜀道中具有很高代表性,川陕革命根据地著名的“红云台战役”就发生在境内红云台山上。景区整合田园、湖泊等生态景观,对传统民居进行风貌改造,打造出川东北首个欧式新村,建成川内首个“世界童话故事露天博览园“,配套建设草莓、桃李等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以乡村风貌为基底、以童话故事为主线、以研学产品为支撑的”乡村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阴阳山位于四川省平昌县石垭乡场镇的东南侧,幅员辽阔,由炮台村的重石岭绵延至迎风村的大屋基,高险岫一带,主要包括小罐子山,阴阳岭,青杠梁,缸厂梁,袁家梁,彭家梁,倪家梁,学堂岭,护官寨,印盒寨等组成,长达二十余里。本乡炮台,向阳,黄桷,大营,迎凤五个村的绝大部分面积被其囊括在怀中,过去因为其山顶的中间有一条古老的官道(因2007年部分村民,社会贤达,名士自筹资金修建乡村公路(红军路)而毁坏,现仍有明显的遗迹存在),把该山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一侧谓之阴山,一侧谓之阳山,二者合一,故称“阴阳山”。</p><p class="ql-block">沿阴阳山一线有不少的文物古迹,如:梓橦庙大庙(文革中被毁),小梓橦庙的观世音菩萨,土地庙,大营村的慈云洞,向阳村的古石洞墓葬群,三清庙(文革中被毁,现有遗迹)观音堂(文革中被毁,现有遗迹)。说阴阳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是因为当地流传三国时,蜀国军师诸葛亮曾经在这里夜观天象后,在印盒寨授印封侯于张飞命其埋伏兵于山中,打败了司马懿部下前来偷袭巴州的数万大军。(传说归传说,现无确切的证据)。</p><p class="ql-block">在阴阳山的一处石壁上曾有小楷书:“大清嘉庆元年(1796年)腊月白莲匪乱保宁….率南江….昭龄……武举…..春屯冠子岩战…..匪于阴阳…..岭”。估计是前人记载白莲教起义事件的文字。(以前很多人都看见过,可惜的是修红军路时,没有引起人重视,被毁坏掉了,真是遗憾!文字中提到的冠子岩可能就是今天的罐子山,阴阳……岭就是阴阳山的某处地方,比如:青岗岭)现存于小罐子山附近的一块巨石壁上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嘉庆二年国匪作乱甚无良痛杀生民侵我江请观今日域中事景是皇家天下王杨学泗书”另一段文字在其左侧,署名泗子书,目前不能完整辨认,有无历史研究价值,有待于文史专家鉴定,目前应该把它保护下来。</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石垭乡境内哥老会盛行,境内的哥老会会员自称“汉刘”或者“汉留”,本乡老百姓戏称他们为“汉牛”。这些会员们经常到阴阳山的密林里接头聚会商讨帮会内部事情。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徐向前,许世友,李先念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江口独立团在这里驻军,与国民党四川军阀拉锯战,流下了不少的真实和传奇的故事。至今广泛流传于民间。有待于急时整理并发掘。</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选编(付卷)》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廖旅在占领北山场、高冠子、印盒寨、龙台寺一带后,便在新线构筑阵地。红军在金华寺将孟旅击溃后,即乘战胜余威,转向高冠子、印盒寨廖旅 阵地进攻。午夜0钟,当面红军对廖旅饶团发动猛烈攻击,一部从正面楔 入,一部从右后方迂回包围,与敌军展开肉搏。此时范绍增在北山场,见势 不佳,乃一面令廖旅严守主阵地带不得后退,一面急派总预备队包括师部直 属特科手枪一营、冲锋枪一连及范旅之周执经团快跑增援。黎明时,红军一 部已于饶团阵地茂林猛攻其背,廖旅预备队廖团亦已全力投入战斗。从午前 三时开始轮番争夺,形成拉锯,战至次日午后一时,红军以打击敌军之目的 已达,乃节节掩护,逐渐退去。廖旅伤亡共达一千余人。而《中华民国陆军二十一军军史》:一书中第六章:“川北围攻”一节中有这样的记载:廖(开孝)旅在占领北山场、高冠子、印盒寨、龙台寺一带后,便在新线构筑阵地。红军在金华寺将孟(浩然)旅击溃后,即乘战胜余威,转向高冠子______左方兵团:三月十五日(系1934年)开始攻击,范绍增令范楠煊旅进占王家岭后,又续向袁家坪、金华寺进攻。廖开孝旅由高冠子、印盒寨出击,被阻于土地垭。孟浩然旅进占八庙山后,遭到冠子山、阴阳寨红军的英勇抗击,迄无进展。这充分地说明了:当时发生在阴阳山一线的战斗是多么的残酷和血腥。</p><p class="ql-block">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由重庆,达县等地下乡的知识青年来到这里扎根深山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和本地的骨干青年,民兵一起在山上开展练兵运动,开垦土地,栽种茶树,把火热的青春献给了这座默默无闻的大山,这座大山也养育了他们,至今仍然有一些当年的知青在保持着与本地普通老百姓的联系。作家亦然(李宁:祖籍:本乡向阳村六社,现居巴中市)的小说《通河无言》中提及的印盒寨就位于此山南段的迎凤村四社,向阳村六社交界处)。</p><p class="ql-block">当代书画名家孙震忠(已离世)就出生于印盒寨下的迎凤村。“绿树青山格外斜,峻岭陡峰猿愁攀,独立巴山不争秀,自有神韵天地间。”是阴阳山最真实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平昌县境内,涉及县内的镇龙镇(县境东北部)、江口镇(县境中部)和白衣镇(县境南部),总面积25.6平方公里(其中,镇龙镇14.2平方公里.佛头山3平方公里,白衣镇8.4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31995亩,森林覆盖率达83.5%。</p><p class="ql-block">该公园于1995年经四川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6月,平昌县林业局委托四川省中林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对镇龙山森林公园实施可研论证;2003年8月,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与省森林公园管理处对镇龙山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2003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了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公园内以保护现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出发点,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突出森林景观、佛教文化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表现’‘美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景区。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岭秀雅,溪河婉曲,森林浩瀚,季相鲜明,天象景观奇异绚丽。公园不仅山水灵秀,且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悠久。贯穿公园全境的川陕古骚道,建于秦汉、兴于明清的古镇以及石雕极为精美的古墓群、古民居等等,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镇龙镇境内的五峰林场有茂密的人工林和美丽的天然林,漫山遍野堆绿耸翠,沟谷溪畔郁郁葱葱,山体雄浑,皱褶扭转。站在高处俯瞰,顿生山舞龙蛇、峰为泥丸之美感。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54座,其中有5座山峰呈五角形分布,形成“五龙捧圣”的景象。</p><p class="ql-block">公园内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在五峰林场分场300米的空山坡上,有一段长40米的小道,人行其上咚咚作响,轻踩轻响,重踏重鸣,五音谐和如天籁之音。在该场东北角的五龙湖,湖面曲折,形似卧龙,湖水浩瀚,倒影迷人。在贾壳山晴天的早晨,可以看到跳跃的日出;晚上,可以看到多姿的月亮;多云天可以看到厚积的云海。</p><p class="ql-block">公园内还有许多奇特景象。空山幽谷中可听到罕见的珍异蛙—弹琴蛙叫,虫韭鸣声音阶成韵,其音清如弹琴,故名弹琴蛙。</p><p class="ql-block">花石坪奇石满坡,中华石、香炉石、刀币石、奶头石……比比皆是。密林中隐有相连的两池,名为鸳鸯池,池水清澈,林雾飘绕,绿树侧映,颇有灵气。景区内石雕精美的古墓群是,一大奇观,从中可以领略古代艺人工匠的智慧和技艺。其中以土船寨附近的武骑尉邓绍芳墓最为壮观,该墓区占地一亩多,分为三庭,前庭设桅杆置雄狮,中设高约8米的牌坊,精雕细镂彩绘人物、花鸟图案栩栩如生,精工焕彩,诗文楹壁,文光射斗,墓前约30平方米的拜厅,内墓庭育隆,面积约20平方米,正面中上横额浮雕再现家庭生活场景,墓廊浮雕精美绝伦,保存完好。该墓七人合葬,墓面积约1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平昌小宁城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此城位于平昌县荔枝乡杨柳村。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绝壁,三面环水,东有小径通山顶,平昌县城至邱家乡公路经城东山脚而过,城东有北垭岩,西有罗城岩。从东向西是石铸固城,从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岩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东北面设有渡口,可通报敌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负责漕运。北垭口兴有小场,营有栈房和商店。南宋战乱时期,入城要经店主通报或响箭发出信号,得到州官允许方可进城。四周城门双层,戒备森严。只有东门沿石级而上,一路可通。但镇守更严,必经三关,层层盘查。城上筑子午两城,内为子城,岩高约五丈,城高约二丈,环围约三里。外有午城,岩高十余丈,环围约六里。子午两城均为方石所垒。东西南北,内外四门,城楼高悬,威严壮观。城中央建有三进口衙门,并有庙宇、寺院(钟鼓楼)、寨栅、较场、粮仓、炮台、碾房、古井等。</p><p class="ql-block">平昌小宁城</p><p class="ql-block">在离城十里外的小宁山、稳峰山(今碗山)、石城山、卧龙山(今大山寨)、吕家梁、新四坪等险要关隘之地,八方建寨。这样使小宁城拥有东南环山,西北阻水的地理优势,成为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宋淳祐年间筑小宁城时,曾聚众数千人开凿白垭口,改造河道,固护城周。由于处在战乱时期,长达九年未成,故今名九年垭。现在其城虽废,但当年修建的炮台、校场等至今尚存。城上还保存有三处石刻。</p><p class="ql-block">清《巴州志》称:</p><p class="ql-block">平梁城四周皆山,而小宁城更三面环水,尤为险阻可持,特不及其宽广耳。岩疆有所澳区,令人气壮神王(旺)……西有平粱,东南有小宁,两城屹然,实为州境保障。以此见前人创造之功所利赖者远矣。</p><p class="ql-block">小宁城始建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竣工于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历时四年,由知州谭渊,都统制张实、李忠任主持建造。根据西门右侧石壁上南宋淳祐乙酉年所刻《小宁州记》载:</p><p class="ql-block">宋淳祐乙巳,制置使余(玠)侍郎遣都统制张实总师城巳为兴复之基。主兵监修总管:刘汉立、谭渊。钤辖:张虎臣、陈兴。路分首:友端、权旺、崔舜臣、刘成。路将:刘文德、徐昕、安忠、巩琦、孟俊、徐立。拨发壕寨:王成、汪仲、李德。这证明此寨在南宋淳祐年间是一处抗御蒙军的战略要地。</p> <p class="ql-block">风滩在平昌县城巴河下游11公里处,是巴河第一大险滩。</p><p class="ql-block">古时行船至此风险大,故名“风滩”。古滩道由河西“龙舌子”而下,因水急弯多,事故频生。自清朝康熙年问,于河东凿新漕口后,船只才改道于此,自此设有滩师。滩头山顶有一古庙,民称老观庙,实为王爷庙,因过往船舟信奉“镇江王爷”,庙中神像较多,香火不断。每年正月十五烧香朝庙,人群络绎不绝。每遇天早,抬着木雕孙悟空神像祈雨,一路人流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庙前临河处,有高约二丈一巨石,名“香炉石”,石上刻有“险行水上”四个篆体大字。上下客货船为祈保平安,至此无不焚香化纸于石前。庙左侧上方有一亭,名碑亭,内竖八石碑,系记载开凿新漕及古庙建造之事。摇亭则碑动。亭下30米处是一片沙丘,每当阳光照地,因折射而呈现七彩光环,故有“摇亭碑动厦楼现”景观。沿庙脊北上,最高点为青龙嘴。此处,一些民间墓碑上有“青龙涌浪裕后昆”之句,因而有“青龙戏水风滩浪”之说。滩头一石埂直通两岸,谓之“石龙过江”,传说系岳家寺余氏风水,余家在清朝两代连续出一进士、一翰林。庙梁尽头一岩穴有字纸坟一座,亦说是余家骨灰葬地。</p><p class="ql-block">大风滩连着小风滩,全长华里许。大滩正漕中一路怪石嶙峋,如鸡翅膀。枯牛石、高马石、人头石、红盘石、猪下巴以及小风滩的蜂子石,均为险恶之处。</p><p class="ql-block">民国年间平昌县尚无公路,背挑格魄纸(即金裱纸),从蒙溪乘船的背二哥至平昌后,经长安古道上至陕南各地,船运物资下达合川、重庆。凡过往航船行至风滩时,必由滩师领航或亲手把舵稳梢。上水重载如盐巴、糖果类,必须减载过坝,即由搬运工运至滩头,其船方能过滩。当地由100多名男女组成的常年拉纤队拉船时,“脚蹬石头手爬沙,声声号子把船拉”的那种激烈场面,真是气吞山河。</p><p class="ql-block">“文革”时,庙中神像及碑亭尽毁。建国后,航管站在整治河道中,除将滩中险石暗礁炸掉外,并用条石拦水归道。在空庙内还设过绞滩机用于拉船。建修风滩电站时,机撤庙毁,香炉石也被采石工打掉。1979年风滩电站阻航后,江水成平湖,大小风滩均不复存在,景点已迹销影没。</p> <p class="ql-block">昌县红军石刻标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p><p class="ql-block">1.华严庵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p><p class="ql-block">2.北山寺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3.龟碑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4.粉壁街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5.农丰村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6.石厂碥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7.鸡蛋包梁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8.卢家山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9.磅头岩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10.元石板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11.青岗林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12.手傍岩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13.邬家营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14.陈家坝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p class="ql-block">15.大石板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p> <p class="ql-block">八庙山位于四川省平昌县石垭乡场镇东南面,依靠罐子山和阴阳山并行向南延伸至板桥河的九道拐,与达州市的北山乡隔河相望。西南侧至电叉河沟的大岩嵌与青凤乡的佛尔堂隔河相对。西侧在阳雀岭山下沿刘家溪与青凤乡龙井村陈家扁相隔。主要由鹤项颈,观母岩,砖儿坟,牛叉丫,团包梁,姚家坝,来凤大坝(旧称夏房坝)缸家坡,阳雀岭,罗乐坝(指罗乐东坝)等组成,绵延十余里。占据本乡罗坝村,向阳村部分来凤村全部面积,地势较阴阳山相对低缓,陡崖相对较少,山顶面积相对较少,不像阴阳山那样沟壑纵横,曲折幽深乱石堆积。但其秀美之态则不亚于阴阳山。</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陆军第二十一军军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左方兵团:三月十五日开始攻击,范绍增令范楠煊旅进占王家岭后,又续向袁家坪、金华寺进攻。廖开孝旅由高冠子、印盒寨出击,被阻于土地垭。孟浩然旅进占八庙山后,遭到冠子山、阴阳寨红军的英勇抗击,迄无进展。又一段文字是这样记载的:三月十九日范绍增复令全线进攻。范、廖、孟各旅同时向当面红军阵地进犯,自子至酉,-二十小时,范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伤亡,但仍无所进展。惟左翼周旅刘团抄到板庙场、红灵台(今红云台)后面,谌团亦突破白嘴子向红灵台进犯。红军旋由下老关庙(今云台)增来约三、四千人,从两翼-,激战至午,追使敌军退去,红军乘势尾追,稍后红军又主动退走。这次范军伤亡逾五百人,被红军夺去枪枝二百余支,入夜由红灵台山麓撤回原阵地。就在当晚,红军分四路向周、孟两旅正面之李家山、卧牛山、护城寨、八庙山阵地终夜袭击,数次突入,范绍增、罗君彤曾分赴前线督战,天明红军始撤回。……四月三日,范绍增师大举出犯,并有飞机三架助战,日夜连续攻击,至五日据飞机侦察报告,红军辎重后移,有撤退模样,范绍增立即以十个团的主力部队全线出动,到四月六日,右翼范旅占领泥龙场,续向土地堡推进。廖旅占领石龙场,续向邱家堡推进。孟旅占领石垭场,续向中嘴梁推进。周旅占领红灵台,续向澌滩河推进。</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战史汇编(附卷)》中亦有相关的记载:廖旅在占领北山场、高冠子、印盒寨、龙台寺一带后,便在新线构筑阵攻击开始,孟旅之曾团山李家坝向庙子岗、大龙山红军阵地攻击,激战一日,进至石庙坝;次日在鹤项颈(今罐子山前)、大寨梁(阴阳山自古有大小寨之分这里指大寨)与红军战斗五小时,红军撤至嵌口岩(今观母岩)。翌日拂晓该军进占嵌口岩,红军向王家岭方面撤去。廖旅饶、叶两团向北山场仰攻,自晓至午始达山坝,随即逐步向红军主阵地逼近;红军以逸待劳,待敌军行将接近时,一面从两翼包抄,一面在正面以主力冲击,该军立被击溃,伤亡约五、六百人,仍退回原阵地。于是该军又变更攻击计划,先以周旅从左乘夜攻占北山场左翼之王家场,吸引红军-,胶着战斗,分散红军在北山场的兵力,然后范旅居中、廖旅自右齐头向北山场红军主阵地进犯。及至周旅攻占王家场后,北山场红军果增援-,该军竭力死守拉住红军;廖、范两旅按预定计划行动,再度攻至三冠石、韩婆岭、林家寨、点兵山前方时,又遭到红军有力反击,激战竟日,入暮红军退回原阵地,该军即就红军阵地前方一、二百公尺处赶筑临时阵地。</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北山寺军以上干部会议旧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北山寺军以上干部会议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得胜镇得胜社区居委会,清初兵燹被毁,康熙元年(1662)修复,立二教寺,道光17年(1837)雷自然和尚从渠县云游到此挂塔为僧,卖产、化缘扩寺,历时9年形成建筑群。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发动宣达战役之前,其总部在北山寺召开了各军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作战方针和计划,亦为革命旧址。该建筑座南向北,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厢房、禅房组成复式三进四合院。整体建筑占地面宽50米、进深40米,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4平方米。青石天井,泥土屋地面,穿斗台梁混合结构,板壁花窗,青色板瓦屋面,殿为歇山顶,厢房、禅房为悬山顶。山门前有11级踏道,山门面阔3间14米,进深1间2.4米,通高5.13米,檐高4.85米,廊宽0.96米。山门左侧为禅房,一楼一底,面阔5间15米,进深2间5.3米。第一天井长11.8米,宽5.9米。上11级踏道进前殿,前殿面阔3间13米,进深1间5.9米,通高5.39米,檐高3.26米,廊宽0.8米。左右厢房一楼一底,面阔3间7.5米,进深1间3.3米,通高5.14米,檐高4.95米。第二天井长10.6米,宽6.2米。上5级踏道进正殿,正殿面阔3间12.8米,进深1间6.2米,通高5.39米,檐高3.4米。左右厢房各面阔3间9.5米,进深1间3.5米,通高4.8米,檐高4.2米。第三天井长7.9米,宽6.8米,中部有方形水池并设拱桥。后殿面阔3间9.8米,进深1间3.5米,通高5米,檐高3.6米,廊宽0.8米。左右厢房各面阔3间12.1米,进深1间2.4米,通高4.38米,檐高3.75米。该建筑具有一定的革命意义。</p> <p class="ql-block">平昌县金宝山茶旅融合产业园属于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项目,是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产业发展、落实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文旅融合品牌示范项目。其核心区位于平昌县金宝街道办事处的石庙村与八庙村,总占地面积2650亩,建设面积约1500亩,估算投资2亿多元,于2021年开工建设,包括双创中心、茶宝乐园、青芽湖、塘库、有机茶园5个部分,共涉及到30多个小项目。园区以生态度假、森林康养为龙头,辐射川东北城市游客群,打造集高端度假酒店、公寓、别墅、山地森林休闲、有机农场等于一体的川东北健康生活旅游度假目的地,构建了“观山、观城、观天象,看茶、看松、看田园”的场地景观资源体系。项目预计2024年全部完工,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还能够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预计年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万余元,同时通过产业集聚,将大幅提升传统茶叶附加值,促进茶农增收、产业增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