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单位组织离退休职工春节联谊会,重返工作三十余载的昆明东郊凤凰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本部。故地重游,物换星移,人事已非,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幸而留存些许旧照,亦有同事同仁热心提供影像,遂汇编成篇,题曰“旧照新颜”,聊以缅怀往昔岁月,寄托深情纪念。</p> <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位列全国四大天文台之一,与南京、上海、北京诸台并肩而立,肩负探索宇宙之重任。作为中国科学院在云南布局的四大科研单位之一,它与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及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研究所共同构筑起云岭大地上的科学高地。</p> <p class="ql-block">1937年卢沟桥事变骤起,烽火南迁。原设南京的天文研究所先徙湖南衡山南岳寺,再迁广西桂林。1938年2月,辗转抵达昆明,暂驻小东门。同年8月,于凤凰山破土兴建“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历经数月奋战,于1939年2月27日落成,世人称之为“凤凰山天文台”,自此扎根西南,仰望星空。</p> <p class="ql-block">初建之时,山顶仅筑三幢简屋,分别为办公室、图书室、变星仪圆顶与太阳分光仪观测室,另配职工宿舍、厨房与食堂,总计二十一间,面积不过三百平方米。虽规模简朴,却承载科学火种。2012年,云南天文历史建筑群被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见证岁月荣光。</p> <p class="ql-block">青瓦覆顶,檐角飞翘,瓦当之上,“天文研究所”五字清晰可辨,笔力沉稳,如同时光刻印。一砖一瓦,皆诉说着那段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的科研岁月。</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主体迁返南京,唯留凤凰山一隅作为观测工作站,继续守望苍穹。星轨未断,薪火相传,这片红土高原上的天文之光,从此未曾熄灭。</p> <p class="ql-block">1941年,由凤凰山天文台职工组成的“日食观测西北队”,跋涉千里,赴甘肃临洮成功完成日全食科学观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以经纬为笔,以星辰为卷,写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昆明凤凰山观测站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昆明工作站”,由紫金山天文台与云南大学共管共育。1972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并于1975年扩建为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开启崭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1980年,云南天文台主体建筑竣工,巍然屹立于凤凰山巅。楼宇错落,设备初具,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天文事业迈入系统化、现代化发展新阶段。</p> <p class="ql-block">十米射电天文望远镜静立山岗,形如巨耳,倾听宇宙深处的低语。它是云南天文台射电天文学的重要起点,也是我国空间探测与深空通信的关键支撑。</p> <p class="ql-block">五十厘米天文大地测量自动照相机,精准捕捉天体轨迹,为大地测量与轨道计算提供坚实数据基础。其背后,是几代人对精确与严谨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二十六厘米太阳精细结构望远镜,专司太阳表面微细变化观测,记录光球层上的斑驳印记,为太阳活动研究提供珍贵影像资料。</p> <p class="ql-block">多波段太阳光谱仪配备四十厘米定天镜,可实现对太阳光谱的高分辨率采集,助力科学家解析太阳大气的物理状态,揭示恒星能量之源。</p> <p class="ql-block">登高远眺,西山如黛,形似美人仰卧,人称“睡美人”。她静卧滇池之畔,千百年来守望春城,也默默注视着凤凰山上那一双双仰望星辰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如今,云南天文台已形成“一主两翼”格局:以凤凰山本部为中枢,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为南方基地,澄江抚仙湖太阳观测站为太阳物理前沿阵地。全省范围内,各类望远镜与观测设备达二十三台(套),织就一张覆盖天地的天文观测网络。</p> 凤凰山台本部 <p class="ql-block">国产四十米射电望远镜巍然矗立,承担探月工程地面数据接收重任。它是中国深空探测的“千里眼”,也是凤凰山新一代天文重器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德国引进的一米光学望远镜落户凤凰山,极大提升了光学观测能力。它曾见证无数星体的诞生与消逝,也见证了中外科技交流的深化历程。</p> <p class="ql-block">国产一点二米地平式光学望远镜,技术自主,性能先进,成为云南天文台自主科研的重要平台,广泛应用于变星、双星及小行星观测。</p> <p class="ql-block">六十公分望远镜观测室内,设备静默,镜筒如指天之笔。它虽非最大,却曾承担大量基础观测任务,是无数科研成果的幕后功臣。</p> <p class="ql-block">我国自行研制的太阳色球望远镜,口径一百八十毫米,工作于Hα波段(λ6563Å,带宽0.5Å),专用于观测太阳色球层活动现象——耀斑爆发、暗条蜿蜒、日珥腾跃、谱斑闪烁,尽收眼底,堪称太阳动态的“高清直播”。</p> <p class="ql-block">科普楼内,光影流转,展板林立,是连接公众与宇宙的桥梁。无数青少年在此种下星辰梦想,凤凰山的天文火种,正通过这里播撒四方。</p> 丽江高美古天文台 <p class="ql-block">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依山而建,环境幽静,大气稳定,具备优良的视宁度与透明度,成为国内外天文学家争相合作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高美古选址点远望,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遥相对峙,银峰耸立,云雾缭绕。天地之间,仿佛宇宙剧场的天然帷幕,为星辰演出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2006年,从英国引进的2.4米光学望远镜正式启用,成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口径最大的通用型光学望远镜,极大拓展了深空探测能力。</p> <p class="ql-block">一点八米自适应光学望远镜,融合前沿技术,可实时校正大气扰动,实现近衍射极限成像,为高分辨率天文观测提供强大支持。</p> <p class="ql-block">国际联测六十厘米全自动光学望远镜,实现远程操控与自动巡天,参与全球变星、超新星及近地天体监测网络,彰显国际合作力量。</p> 澄江抚仙湖太阳观测站 <p class="ql-block">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居于抚仙湖畔,采用真空光路设计,极大减少热扰动,可实现太阳表面米级尺度的精细成像,被誉为“太阳显微镜”。</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其他分布在云南省各地的天文设备因手头无资料,暂难详述,唯有待日后补遗。然其所织之网,所摄之光,皆汇入云南天文台的浩瀚星图。</p> <p class="ql-block">文中选用了吴铭蟾老师提供的历史照片;同事张蜀新、吴光节老师拍摄的照片,还有其他多位同事同仁提供的照片,在此一并谢谢了!谢谢大家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