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澳大利亚之十~悉尼(中)地标性建筑

川江水

<p class="ql-block">游览澳大利亚~悉尼 ,必看的三座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港大桥和悉尼塔。</p> <p class="ql-block">能同时将悉尼歌剧院和悉尼海港大桥,映入你眼帘的,就是这幅美丽的画卷了。</p> <p class="ql-block">悉尼海港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当年号称世界第一座单孔钢拱桥。它从“怀胎”到“出世”,前后花费了整整75年的时间。从1857年悉尼工程师彼得·翰德逊绘成了第一张设计图开始,经过反复修改,直到1923年才根据督建铁路桥的总工程师卜莱费博士的蓝图进行工程招标,后由英国一家公司中标承建,于1924年动工兴建至1932年3月19日才竣工通车。它贯通连接了悉尼港口的南北两岸,也将市中心与商务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极大的改善了悉尼市的交通状况,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整座大桥总用钢量为5.28万吨,光铆钉数就达600万个,最大铆钉重达3.5公斤。桥塔、桥墩采用的是花岗岩石材。</p> <p class="ql-block">大桥全长1149.1米,其主跨长度为502.9米,拱矢高106.75米。桥顶高出海平面134米,桥宽48.6米,万吨轮可以在桥下自由穿梭。在上个世纪科技并不达的情况下,能够在大海上凌空架桥实属罕见。直到1967年为止海港大桥都还是悉尼的最高建筑。在造桥过程中工人们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包括高空作业,潮汐的影响,以及出现的严酷的气象条件,数十名工人在施工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大桥负荷设计是每小时通过汽车6000辆、火车和电车128列,还可通行几万人。现在有时一天各种车辆通行可达近200万辆。</p> <p class="ql-block">攀爬悉尼海港大桥是旅游悉尼最经典的项目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三百万人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一种保险服),攀爬过海港大桥,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爬上这座钢架桥(不过要提前预约哟,并且需要付费,其价格比较高,据说最低也要100澳元),全方位的欣赏悉尼的市景。爬上桥顶你可以获得一张免费合影和一张证书。能够爬上这一地标性建筑的体验和成就感是非同一般的,但是听说中国人爬上此桥的比例比较低。我们是没有这方面的安排, 而且时间也不允许,不然我一定会爬上桥顶去找找感觉。</p> <p class="ql-block">要全方位的看到悉尼海港大桥,还是要乘游船才行,旅游团为我们安排了在海上乘游船观光的项目。我们来到了悉尼的“情人港”,它被誉为澳洲最浪漫的地方之一,成为了许多新人举办婚礼的地方。这里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婚礼服务,包括露天婚礼、游艇婚礼等等项目。</p> <p class="ql-block">情人港作为澳大利亚最早的殖民地之一,它的名字来源于19世纪初期,欧洲人到达此地时,当地的土著居民将其称为“吉威拉”,意思就是“大港口”。</p> <p class="ql-block">在殖民者到来之前,土著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数千年,他们以打渔为生,并用木质船在海湾中穿行,透过悉尼情人港,可以看到当地的原住民文化和传统渔业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情人港对面码头停泊着豪华邮轮,真是今非昔比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情人港8号泊位,登上了游船。</p> <p class="ql-block">游船离开码头,驶向悉尼海湾(严格的讲这里是和太平洋连在一起的,应该说我们的游船是行驶在大洋之上),把岸边的摩天大楼抛在了后边。</p> <p class="ql-block">游船的驾驶舱里,这位女船员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心事?</p> <p class="ql-block">游船为游客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游船就要穿越海港大桥了,大家根本没有心思吃饭,一下都涌上了游船的甲板。</p> <p class="ql-block">以悉尼海港大桥为背景拍照留念,确实是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在海峡中间我们看到了一座小岛,导游说它是原来的“军事要塞”。可是我看一个片子上介绍说,它叫“丹尼森堡岛”,以前是个监狱。</p> <p class="ql-block">坐在游船上还看见了停泊在军港中的战舰。据说悉尼军港,是澳大利亚海军军港中最大的。我们看到了两艘“准航母”,实际上是“堪培拉”级,两栖登陆舰。</p> <p class="ql-block">在游船返航时,由于是逆光拍摄,海面上波光粼粼,平添了大海的绚丽多姿。</p> <p class="ql-block">这次乘游船看到最值得记忆的景观,还要算是悉尼歌剧院。从不同角度看,对它的造型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它像风帆,有人说它像贝壳,可是它设计的灵感到底是出自于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到了悉尼,不去悉尼歌剧院,就等于没有到过悉尼。悉尼歌剧院,既是澳大利亚建筑奇葩,又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说它是“悉尼艺术中心,悉尼的灵魂,悉尼的象征”,一点儿也不过分。它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有人甚至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此,旅游行程为我们在澳大利亚的最后一天安排了前往歌剧院室内参观的项目,为什么要安排最后一天呢?是因为这里的中文解说员,不是天天都有,所以要趁着有中文解说的那天安排我们的参观行程。</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由三栋独立的建筑组成,共有10个贝壳顶盖:东面是有1547个座位的歌剧厅,可以上演大型歌剧、芭蕾舞剧;西边是音乐厅,有2679个座位。还有2个小剧场、1个电影院、一个展览大厅和一个小餐馆。南面是贝朗尼餐厅,是悉尼最好的餐馆之一。实际上悉尼歌剧院下面是联通的,有很多通道把它连成了一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歌剧院下面开放式的通道,也是供游客休息和快餐的地方。悉尼歌剧院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只能将导游介绍的一些情况,扼要的讲讲,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1951年的时候,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斥资700万澳元在悉尼建造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来提高悉尼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1955年向全球建筑设计师发出参加工程设计方案竞赛的邀请,消息一经传出全世界都轰动了。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师纷纷报名参加此建筑设计方案的评选,借此能使自己一举成名。澳大利亚政府聘请了一位美籍芬兰裔的著名设计大师~依格·沙利兰(有些书中翻译为埃洛·沙里宁)作为此次活动评审委员会主席。他来到澳大利亚后说,因为我太忙了,前期的海选工作就交给你们本土的专家进行吧。半年之后拿出三份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再做最后的定夺。半年之后他看到了选出的三份作品(有些书上说初选是五份作品),确实都是出自大家之手,好是好,但总是觉得缺点儿什么?他要来了所有的参赛作品,把自己一连几天关在办公室里,观看了所有的参赛作品。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参赛作品说是233份,怎么数来数去只有232份。那份作品到哪里去了呢?</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内有很多休闲空间,让我们在这里继续来讲歌剧院的故事吧。沙利兰发现少了一份作品,就问工作人员怎么回事?回答是:确实有这么一幅作品,收到时就是两张A4纸的草图,也没有预算。我们觉得这是对评审委员会的不尊重,我们就把它扔到一边了。沙利兰却说,我认为澳大利亚是一个公平的国度,为了公正起见,我要看一下这幅作品。工作人员费了好大劲儿把这幅像风帆、又像贝壳的草图从垃圾堆里找了出来,放到了沙利兰的办公桌上。在这张没有任何细节的草图面前,沙利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拨通了丹麦年轻设计师(当年只有37岁)约恩·乌尚(有些书上译为约翰·乌松)的电话。当乌尚接到电话之后 ,欣喜若狂。他说,我不是不尊重评委,相反我是太尊重您了。我早在评审工作开始半年前就来到了澳大利亚,在那块准备建造歌剧院的岩石半岛上一呆就是半年,一直找不到设计灵感,我想主动放弃这场比赛,就回到了自己家乡丹麦。在早餐时,妻子为我切好了橙子,我没有胃口,一点儿也不想吃。可当她打扫卫生的时候,要把切好的橙子瓣扫到垃圾桶的那一刻,那些滚动的橙子瓣一下给了我灵感,我马上把建筑物的草图画了出来,传给了你们。这使依格·沙利兰主席十分惊叹。年轻的设计师接着说,悉尼是个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的城市,以球体作为建筑物外壳的话,以后建筑物外经常有雨水冲刷就不再用人工保洁了。沙利兰说,年轻人既然你有这么好的设计理念,我给你一次机会,你用7天时间来到澳大利亚,你还可以补报你的方案,这样你还有入选的机会。1957年1月29日评审委员主席依格·沙利兰,对着参加评审的专家评委和设计精英们毅然决然的宣布了他的决定:他说,这个决定很可能将我的名誉毁于一旦,也可能把本土专家半年来的辛勤劳动全部推翻,但我一想到澳大利亚赋予我这么一项神圣的使命,我就不能这么自私。我宣布参赛的一等奖是来自丹麦的年轻设计师约恩·乌尚。全场一下沸腾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进入歌剧院前厅,这里也在滚动的播放着悉尼歌剧院整个的建造过程。设计方案有了,从1957年就开始为确定施工单位,开展招投标,但一直到了1959年都没有一个施工方敢接标。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个设计师不是从精神病院走出来的,就是即将走进精神病院的人;只有疯子才能想出这样的设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是不切实际的作品。为此,乌尚来到了澳大利亚和施工方一起研究如何把这一大胆的设计方案变为现实。乌尚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力图把歌剧院建造的尽善尽美,而施工方是现实主义者,怎么省工省力就怎么来,他们是要从中赚钱的。从1959年开工到1963年四年的工期用完了,700万澳元的预算也很快就花光了。可是歌剧院连一半都没完成。到此设计师和施工方彻底闹掰了,谁也不肯退让半步。乌尚一气之下离开澳大利亚,并发誓再也不会回来。这下这个工程就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大的“烂尾工程”。在野党开始攻击政府无能,被国际大骗子骗了,白白损失了700万澳元。说既然我们不能把骄傲留给下一代,也不能把耻辱留给自己;提出在1963年圣诞节到来之际,把这座烂尾楼炸掉,以泄民愤。此声音一出,最想看到歌剧院落成的悉尼人民开始纷纷为歌剧院的建设主动捐款。政府也为此发行了歌剧院福利彩票,九天抽一次奖(在一本关于澳大利亚旅游的书籍中还有这样一段描述,一名8岁男孩儿中了头等奖16万美元,因此遭到绑架,其家人交付了一笔赎金,一个月后男孩儿被找到,他已经被杀害了)。资金的问题解决了,政府还是想请回乌尚设计师,但是他始终没有答应,只答应可以给予远程技术指导。政府只好从新聘请了当地的四位设计师负责接下来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内长长的楼梯通道,把我们引向歌剧院音乐大厅。而我们的故事也像它一样长。悉尼歌剧院终于完工了,在1973年10月20日要举办落成典礼,它比原来规定完工工期整整延长了10年,耗资1亿300万澳元,比原来的预算超出了133倍多。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前来参加了隆重的典礼。澳大利亚政府也邀请设计师乌尚来参加悉尼歌剧院的落成典礼,但乌尚没有应邀前来参加。悉尼歌剧院落成后曾多次获得建筑大奖,特别是于2007年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个现代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实属罕见,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澳大利亚政府派专机去丹麦迎接乌尚前来领奖,可是飞机在机场等了三天,乌尚也无意前去领奖,只是让他的儿子前往澳大利亚代为领的奖。2008年乌尚病重住进了医院,澳大利亚让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乌尚很喜欢的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前往丹麦去看望这样设计师。节目主持人在临走前,收到了两大拉杆箱民众给乌尚的信和贺卡。当他来到丹麦的医院探望乌尚,乌尚还再昏睡。在乌尚醒来之后看到病房里铺满了贺卡,再看到节目主持人时,他知道澳大利亚派人来看他了,他止不住潸然泪下。节目主持人问他,悉尼歌剧院就像你孩子一样,为什么不回去看他一眼呢?乌尚回答:是的,歌剧院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但是看到他有今天的成就,我就心满意足了。成就悉尼歌剧院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施工方,本土的设计师和悉尼的所有人。说完这句话后没有几个月,这位90多岁的老人就去世了。正像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悼词中说的那样:“乌尚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建筑师,为世人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屹立在悉尼海港的悉尼歌剧院是全球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一座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的还有很多很多值得关注的细节,比如说歌剧院外墙的瓷砖,是由瑞士一家公司用三种烤漆制成的。导游说你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度看她有不同的美。近处看有近处的好,远处看有远处的好;白天看有白天的好,晚上看有晚上看的好。远处看是米白色,近处看是米黄色,晚上看由于四处的彩光打在上面,还会产生出五彩缤纷的颜色。这种瓷砖不会产生光的强烈反射,也就不会产生光污染。澳大利亚鸟非常多,光滑的弧形瓷砖鸟落在上面是站不住的,不会留下鸟的粪便,所以悉尼歌剧院建成50年,没有人上去做过保洁工作。</p> <p class="ql-block">说是悉尼歌剧院是建造好了外壳,再在里面构建起了各种功能区域。这些几何体的建筑材料和格式各样钢架把剧院内部打造成一座迷宫,如果你初来乍到,没有工作人员的引领,肯定会迷路的。</p> <p class="ql-block">室内裸露的墙体看起来非常粗糙,实际上非常坚固并打磨得非常光滑,而且整体效果给人一种质朴无华的美。</p> <p class="ql-block">这所紫色的多功能厅,也是匠心独运,这个大厅的环境和颜色暗合了英国贵族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这次参观悉尼歌剧院的主要景点~音乐厅。它是歌剧院8个演出场地最大的一个,也是悉尼交响乐团、悉尼室内交响乐团和悉尼爱乐合唱团的常住演出地。它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交响乐、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的表演,也可以用于歌剧、舞蹈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设计的初衷是把最大的厅建造成歌剧厅,后来由于设计的改动,已经完工的歌剧舞台被推倒重建,这里就变成了音乐厅了。解说员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音乐厅情况。音乐厅有一个大风琴,是由罗纳德·沙普(Ronald Sharp)于1964年至1979年制造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根风管组成。</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于2020年2月,用了两年的时间进行了升级改造。这个改造项目,令音乐厅的表演空间更加接近建筑设计师乌尚的最初构想。而且三大方面进行了全新升级:一是,舞台上方安装了18块大型花瓣状玻璃纤维声音反射板(最大的重达160公斤),这些声音反射板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表达形式进行调整,以呈现出最佳的音响效果。二是,场地的木箱前部增加了特殊的声学扩散板,使非扩音表演的声音更加平衡和真实(这和我们导游介绍在音乐厅表演是不用麦克风是不一样的,看来只是有些表演是不用扩音器的)。三是增添了最先进的音响系统,改善了场地扩音表演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的灯光和座椅都是很有讲究的。听导游说,这里的座椅上的坐垫都是用的澳大利亚的羊毛制成的,坐在上面非常舒适又透气,坐在上面听三个多小时的音乐表演也不会感到疲劳。</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它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悉尼塔是悉尼市区三大地标性建筑之一。始建于1968年,直到1981年才全部完成。悉尼塔高304.8米,是悉尼中心商务区最高的建筑,也是澳大利亚第二高建筑,仅次于黄金海岸的Q1大楼。它的设计者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建筑师彼得·贝尔霍尔,据说他的妻子是西藏人,他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藏传佛教的“转经筒”。贝尔霍尔通过简洁的线条,流线型的结构和先进的技术,将悉尼塔塑造成为一座充满现代感和未来感的标志性建筑。此塔曾为悉尼击败北京,获得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悉尼塔只能远观,不能近看。因为它的底层就是Westfield购物中心,从购物中心乘滚梯至第五层,才可抵达登悉尼塔的换票柜台。购物中心四周高楼林立,站在楼林中根本无法拍下悉尼塔的全貌。悉尼塔的安全设计十分完美。56根巨型钢缆(每根重达7吨),稳固着塔架。如果将钢线的绞合线首尾相连,其长度是从悉尼到新西兰的距离。这样的设计能够抵抗狂风的袭击和强烈的地震。因此,悉尼塔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乘高速电梯只用40秒的时间就可以到达悉尼塔的观景台。喜欢刺激的游客还可以穿上防护装,继续上行到达顶层,前往塔外,行走于天空步道。在惊险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250米高的观景厅内,可以透过玻璃窗360°的纵观悉尼市区的全景,市区的所有景观,在这里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眼下的圣玛丽大教堂和海德广场,就像小人国里的建筑和花园。</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厅上瞭望,近处是高楼大厦,郁郁葱葱的绿地;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悉尼湾碧波荡漾,各种船只进进出出,在海面上划出道道涟漪。一幅美丽的图画跃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厅给游客提供咖啡和快餐,还有购买纪念品的小商店。我在这里买了一张3D立体明信片~袋熊。小袋熊憨态可掬,十分可爱。</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还可以用邮递的方式把明信片寄回国内。</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要是在黎明或者是傍晚登上悉尼塔,遥望悉尼的景色将更加壮观。当地有一种浪漫的说法:你在悉尼塔看到的黎明是悉尼第一个黎明;你在悉尼塔看到的黄昏是悉尼最后一个黄昏。</p><p class="ql-block">悉尼市除了三大地标性建筑以外,还有很多很值得看的地方,如果你喜欢的话,就等着下一美篇的介绍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