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语量词的奥妙:伟大的汉语(文明探秘72)原创 lxd34842 东说西说 2024-01-20 06:42 发表于北京</p><p class="ql-block">汉语,这个世界最神奇的一个东西。今天,以汉语量词的奥妙为核心,探索一下中国古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汉语。</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汉语量词的发展史</p><p class="ql-block">汉语量词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朋”、“升”等度量衡单位。到了先秦时代,一般性的名量词就已经存在了,例如在《诗经》和《左传》中的例子就表明了当时已经使用了一些表示名物数量的量词。在汉代之后,随着语言的发展和演变,量词的运用更为普遍和成熟。在先秦时期,表示事物数量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数词在名词之后、数词在名词之后再加一个量词。其中,第三种方式中数词+量词的方式生命力最强大,一直延续到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语的量词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开始,量词的发展经历了无、萌芽、繁盛、成熟和完善五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量词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量词的分类也在不断细化,出现了名量词、动量词等不同的分类方式。总之,汉语量词的发明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和语言的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先秦时代是量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奠定了汉语量词的基础。</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英语有量词这种东西吗?</p><p class="ql-block">严格来说,英语中没有量词,只能通过词组表示量词的意思。没有量词,是英文没有发育完全的证据之一。在英语中,虽然有一些词可以用来表示数量,比如“piece”表示一片,“group”表示一组等,但这些词都是名词,只是被借用过来表示量词的概念。而真正意义上的量词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因为在英语中没有量词这一独立的词类。英语中的“量词”主要是由名词转化而来的,因此它们仍然是名词。虽然英语中没有量词这一独立的词类,但是英语中存在一些表示数量的词组,比如“a herd of elephants”(一群大象),“three pieces of paper”(三张纸)等。这些词组通过组合不同的名词来表示数量关系,与汉语中的量词有一定的相似性。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因此英语中虽然没有量词这一独立的词类,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数量关系。</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中文我给了张三一锄头,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我给了张三一锄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打了/张三/一锄头”。(注意:肯定不是我给了张三一把锄头。)</p><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那么,我给了张三一把锄头呢?</p><p class="ql-block">“我给了张三一把锄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给了/张三/一把/锄头”。在汉语中,“一把”是一个量词短语,表示用锄头挖地的动作。在这个句子中,“我”是主语,“给了”是谓语,“张三”是宾语,“一把锄头”是量词短语作宾语补足语,补充说明“我给了张三什么”。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我给了张三一把锄头”。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下,“一把”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如果是在讨论体育比赛,“一把”可能表示一记重拳或者一记重脚。因此,在理解句子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我一把把你打趴下了。当然,目前这句话没有这个歧义。)</p><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 英文如何区分两句话?</p><p class="ql-block">在英语中,要区分“我给了张三一把锄头”和“我给了张三一锄头”这两个意思,需要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因为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有所不同:“我给了张三一把锄头”可以翻译为:“I gave Zhang San a hoe.” 在这个句子中,“a hoe”表示一把锄头这个物品,强调的是锄头这个工具本身。gave,过去式,过去给的。“我给了张三一锄头”可以翻译为:“I hit Zhang San with a hoe.” 或者 “I gave Zhang San a hoe blow.” 在这个句子中,“with a hoe”或者“a hoe blow”表示用锄头打了一下,强调的是动作本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翻译只是一些可能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在英语中,要准确表达这两个意思,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情境来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有时候无法完全对应,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和翻译。</p><p class="ql-block">中文量词的作用很大。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可见一斑。中文量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具体表达数量:量词在表达数量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一只猫”和“两只猫”表达的数量是不同的。在这里,量词“只”为名词“猫”提供了具体的数量信息。增强表达清晰度:使用量词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清晰度。例如,“一个人”和“一个人类”,前者只是泛指一个人,而后者则明确指代人类这一物种。(难道还有两个人类?你别说,还真有。未来文明探秘会说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2、区分相似事物:在一些情况下,量词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相似但不同的事物。例如,“一只狗”和“一条狗”,前者通常指代的是宠物狗,而后者则更倾向于指代肉狗。只,不吃?条,仿佛很好吃?</p><p class="ql-block">3、帮助理解和想象:量词的运用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想象事物的数量和性质。即使遇到从未见过的名词事物,也可以通过其前面量词的选择而在脑子里对该事物有所成像。一艘核潜艇,知道是一种船;而且可以“潜”;还有“核”。</p><p class="ql-block">4、传达个人情感和评价:量词的选择不仅是一种计量方式,也包含着个人的情感因素和评价。比如“他是一名模范教师”与“那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土匪”同样是修饰个人,我们却选择“名”与“个”两个不同的量词。要是把土匪写成一名,那可能就是立场、观点、方法出问题了,屁股坐歪了。</p><p class="ql-block">总之,中文量词的伟大作用体现在具体表达数量、增强表达清晰度、区分相似事物、帮助理解和想象以及传达个人情感和评价等多个方面。中文量词的运用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智慧的体现。相当于英文,中文是高级语言。从有无量词就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p class="ql-block">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p><p class="ql-block">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完整的内容是:“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p><p class="ql-block">翻译一下:“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改正过错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他。’”</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犯错时,就像天空中的日月被暂时遮蔽,但并不会影响它们的本质光辉。这是一种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君子对待过错的态度。</p><p class="ql-block">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这句话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过错,如何在犯错时保持勇气和决心。让我们学会像君子一样,面对过错时勇敢承担,积极改正,不断提升自我,实现更高的人生境界。每一次的过错可能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修正、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lxd34842</p><p class="ql-block">个人观点,仅供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