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研究之公开课《书愤》

DXS

<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9日下午第6节,戴小珊老师在高二(4)班上了一节小课题的研究课,课题为《书愤》。</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戴老师让学生集体背诵陆游的诗《示儿》,然后由主题导入新课。</p><p class="ql-block"> 课前让学生背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诗歌,这样能提起学生听课的兴趣,且易于学生理解本课的主题,这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一个方法。</p> <p class="ql-block">  在诵读诗歌环节,戴老师先播放名家朗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抽个别学生读,检查听读的情况,再让个别学生点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学生自己点评更明白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这也是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在赏析诗歌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诗人因何而愤?讨论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回答问题。课堂中同学们能积极思考问题,同桌、前后桌都进行交流,课堂比以前热闹许多。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能培养小组交流的习惯,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课后,课题组的成员进行评课。鲍婕老师、王璐梦老师:课堂中学生读得太少,应让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 </p><p class="ql-block">林雨清老师:1、本堂课内容从引导学生从诗眼、诗歌情感及艺术手法去鉴赏诗歌,无形中交给学生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课堂思路清晰充实。</p><p class="ql-block">2、诵读环节让学生根据节奏划分朗读体会,加深学生鉴赏意识。</p><p class="ql-block">3、学生课堂参与方式少了些,划分节奏后,也可让学生尝试以不同方式诵读,初步体现初读感悟。同时也能彰显诵读课型的意义。</p><p class="ql-block">4、简短诗词的背诵尽量当堂解决。</p>

学生

课堂

诗歌

朗读

诵读

老师

鉴赏

交流

背诵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