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有一座佛教禅宗寺院,名唤“千佛庵”也称“小西天”。</p><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寺院依凤凰山而建,寺院建筑错落有致的立于山巅,大殿梁架彩画富丽典雅,颇具特色,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加之寺院所藏传世罕见的官版《明永乐北藏》,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p><p class="ql-block"> 1987年 中国佛教协会会生长赵朴初,挥笔为大雄宝殿书联:“东土西方国家浮尘不隔,人间天上万像庄重”。踏入大雄宝殿,好像进到灵山佛界,除敬奉的五尊主佛外,墙面、檩柱及其屋椽以上,皆塑绘着不计其数的悬塑,这种雕像绘塑于明崇祯十七年,到清顺治十三年中间包含观音菩萨、奔月、神鸟、孔雀、小鹦鹉等石雕佛像,在其中大的有3米高,小的不够2寸长,形状栩栩如生,服饰线条流畅。在大雄宝殿的全部彩塑当中,更为少见的是殿里梁架子上用沥粉贴金制做的龙凤和玺,这类彩绘艺术归属于皇室最高规格,成本十分价格昂贵。龙凤萦绕于样云以上勾栏服务平台里的十二乐伎,观音菩萨翩翩飞舞,烘托以层层迭迭的龙宫亭台楼阁,让人好像置身于富丽堂皇的“佛国皇座”。</p><p class="ql-block"> 悬塑艺术的奥妙,悬塑,又称之为壁塑,是中国古时候彩塑造型艺术之一,它以架精准定位,上厚下薄,悬插在预制构件木架子当中,一般用以制做寺院里的千佛、千观音菩萨及环境繁杂的故事类彩塑,因为悬塑的左右双层重合,下一层雕像的上半身向外歪斜,挡住了顶层雕像的足部,可以造成绮丽的视觉冲击。</p><p class="ql-block"> 想要把土壤悬塑于上空,匠人自身就必须有极强的技法,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古代,全靠匠人在高处以精力手工制作进行,故悬塑因为加工工艺复杂,难度大且不容易储存而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隰县小西天的明朝悬塑,经历三百余年仍完整如新,其范围之大,加工工艺技法之高,创造力之丰富多彩,无愧雕刻艺术里的国粹,被称作“悬塑造型艺术最后的绝响”。</p><p class="ql-block"> 小西天的建筑风格及特点,可以用“小、巧、精、奇”四个字来概括。</p><p class="ql-block"> 山西之行我是做好了功课慕名而来的,只为看一眼“西天佛国”,游客多为观赏悬塑而来,所以游人不多。</p> <p class="ql-block">门洞,要想登上“小西天”必须要经过门洞的隧道。</p> 门洞两壁盖满了信徒的手印 这里还是有僧人常住的,只不过在主要的游览景区内看不见僧人,大雄宝殿的后面有僧人住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