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益阳“斗魁塔”别传

山河里客栈

<p class="ql-block">《文学系列》712</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载本栈《益阳那些人那些事》第十七集,重编后归入《文学系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编辑:山河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作者:老汉(邓亚龙)</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 溯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巽方”与“斗魁”;大话:“益阳”与“斗魁”;斗魁塔之“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斗魁塔是洞庭之媚古城益阳的名塔,1991 年版《益阳县志》对其有如下简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述文字,对一个有着270多年历史的古塔,显然不是一个完整、详尽的介绍,今人涉及斗魁塔的著述也大体如此。斗魁塔是古城益阳少有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了解益阳,则有必要追本溯源地对之认真地探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同治《益阳县志》载: “巽主文明,其方宜塔”,“于治南龟台山下所谓巽方者,鼎建石塔于资江之滨”,塔建成后数年间, “益之科名仕宦较前更盛”,“抑风水之说有足据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清·同治《益阳县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斗魁塔的建造,乃是因了益阳的风水之需,而与同时期益阳三台塔及以后所建之塔皆不相同,不属于乾隆时期大兴土木打造盛世景象所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斗魁塔之前,益阳城东资江北岸原建有三台阁、三台塔,几修几圮,终不得法。嘉庆十八年,邑人周氏捐资重修是塔时请来“形家(风水家)”指点迷津。“形家”强调“巽方()宜塔”。“巽方”是天地八卦中的西南位,“主文明”,代表“风”。“巽方”如果观照到人体之上,《康熙字典》有谓:“《韵会》:‘胫本曰股,辅下体者’。”《易·说卦》:“巽为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八卦之说从来就认为天人合一,所谓“人体小宇宙”,也是风水家测天地方位和祸福的方法。益阳建斗魁塔的“巽位”,既然为“股”,为“辅下体者”,风水家所采取的应对之策首选了建“斗魁(即北斗七星之第一至第四星,枢、璇、玑、权)塔”,取北斗之“阳”而达到阴阳平衡之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大话: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益阳”与“斗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所共知,益阳自秦置县至今两千多年未曾更名,即便是元朝武陵改称“朗州”,长沙称“潭州”时,益阳还是称“益阳州”。更早,我们往前追,在益阳置县之前,这个地方也叫“益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益阳”为何数千年未易其名?众说纷纭。如果我们结合同样数千年未曾易名的“洞庭”湖来讨论,或许能另辟蹊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年民间采访,得曾一度在乡贤遗老中广为流传过的一个关于益阳与洞庭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汉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和二儿子曹德从琅琊入泰山,朝廷司隶校尉兼泰安牧应劭派兵迎接却没迎到,原来是被徐州牧陶谦因怨恨曹嵩之长子曹操,使军追击曹嵩、曹德父子并杀之于应劭地界。应劭害怕宰相曹操兴师问罪,弃官出走到南方的益阳。应劭登上益阳的浮邱山最高峰,由西往东眺望马迹塘、莲子塘、赫山、石笋、笔架山一带,发现地势如一匹雄犬,做伏地探地母之阴(洞庭)状,顿时大惊失色,惊呼道,如此非常之地,定有奸淫掳掠之众,定为藏污纳垢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时正逢黄巾作乱之时,陪同前来的长沙太守乃求应劭赐名设法,点化地名以避其邪。应劭随即占卜,得一坎卦, 即水,也是益阳的“益”字的上半部。应劭据《易经·说卦传》知晓,点化他人之后自己将狼藉不堪,于是,摇头不语。适下身瘙痒,便做抓挠,乃去。太守对此迷惑不解,有随从幕僚解惑曰:此地势若雄犬探地母(洞庭)之阴,乃男丁之福地也,应先生如是动作,乃益阳也。太守顿时彻悟:妙!妙!妙!今有洞若庭,地母之阴,滋生万物,必当益阳!于是,“益阳”之名定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洞庭为地母之阴,笔者在上世纪就听一些老人谈起过,只是文革期间认为是封建迷信,且“地母之阴”一说也“少儿不宜”,故此说几近失传了。又道,应劭因为泄露天机,故折寿早逝了,当然,也有说应劭是聪慧易夭,更有说应劭是被曹操所害的,这是后话。但应劭生前一定来过益阳,史籍中资江流经益阳入洞庭一段称“益水”,最早见于应劭著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民间说法提供了一个思路,但肯定不是“益阳”之谓的最早源头,近年从益阳兔子山出土的秦简说明,早在应劭来益阳之前数百年,此地就叫“益阳”了,益阳得名须往前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益阳的来历,近年来得到了益阳一大批学者的研究和探讨,2015年,《湖南城市学院学报》刊登莫小阳的一篇“熊湘山考辩”,开篇就引用司马迁关于“五帝”传说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最后的一句释解白话为:“黄帝征巡,往南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里所写的熊山、湘山,就是指的益阳,这是目前省内都达成共识的肯定。至于是熊山、湘山,还是熊湘山,即是两处山体还是一处山体,而这些山体又在何处?尽管还有争议,但有一点是肯定了的,那就是中华始祖黄帝征巡到了益阳,自然,有人把应劭给益阳定名的传说联系到了黄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话说黄帝登上了浮邱山顶,也用龟占卜一卦,得卦象为坎,即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里,便可与应劭登浮邱山的传说重叠了;俯瞰马迹塘、莲子塘、赫山、石笋、笔架山一带,发现该地形状如雄狗,匍地探头窥视地母之阴户(洞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但黄帝却没有“大惊”,而是看着卦象,对比地形,益阳这地方,阴夹阳,西有志溪河,北面资江、金花湖与后来的马良湖一体,东面为当时的沩水与湘水相连,使阳地后来的陆贾山、赫山陷入其中,处于地母之洞庭大阴之地,正所谓阳地“在水中央”,但所幸南面通达,阴虚阳实,人在此地居住,只要行为高尚,是能显现出人性光彩的。因此,此地虽为“大阴”之地,适宜葬死人(这也是近几十年来益阳常发掘出战国古墓的原因),即葬阴人、益阳人,“益阳”之名便于是得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但这个“益阳”之名的来历还只能停留在传说之中,因中国有记载的文明史还无法考证到黄帝时代。可当我们考查斗魁塔起因的资料史,却发现益阳当时的风水家却反复把龙洲的龟山认为“巽位”和“巽方”,再查470年前,明朝知县刘激与山长蒋道临在确定“龙州书院”位置是,竟然把这里确定为“洞原”,并在此建亭,这个有亭有位置的佐证,就不得不把“益阳”地名的来历往前推进一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来,龙州这里是地母之阴的正洞口,需要“益阳”才能达到阴阳平衡,明朝的刘激在此建龙州书院,并在龟山上建观景台刻写“益阳十景”,明末的江西巡抚郭都贤在此整理规范“石可圆”,清朝的知县高自位在此建斗魁塔,都是为了增添阳气,达到阴阳平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斗魁塔,就塔而言,是为给本地增添阳气,以达到益阳的阴阳平衡而建,而事实上的结果也是“而益之科名仕宦较前更盛”。益阳从此从农耕社会转型进入到水运文化时代,并步入到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说白了,就是被益阳传统文化认可验证了的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斗魁塔的“灵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乾隆十二年知县高自位率先在阳建斗魁塔时,起步就与益阳的其它塔不同,因其他宝塔都是用青砖,斗魁塔从塔基到塔顶都是用麻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塔。这座塔建成之后,益阳就一直呈“盛世”景象数十年,直到嘉庆十八年,此时,国内已不太平,“红胡捻子”闹事,御史陶澍(益阳安化人)上奏;河南南汝光一带,以及安徽颍、毫等处,近来红胡“匪徒”日聚日多,“横行”益甚。每一股称为一捻子,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成群结队,且有头目指挥。在陶澍的倡导下,清朝于十九年(1815)年对“红胡捻子”实行镇压,当年便基本平定,益阳的陶澍在朝野名声广传,但斗魁塔却被雷震倒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嘉庆二十年(1816),传说是在陶澍的提议下,邑人集资重建,历时两年才竣工,此次建成后,益阳又恢复了几十年的平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到得咸丰四年(1854),天下又发生动乱,太平军首领洪秀全亲自在益阳指挥作战,大败清兵提督向荣于城南,并将益阳改称“得胜县”。可此时益阳又一名能人崛起,那就是胡林翼,此时,他在贵州任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见此国内情形之后,奉朝廷之命挥师东下,一举收复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后使病入膏肓的清朝出现了一段“中兴”时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治三年(1864)四月,雷震塔尖,周氏重修,相传这一天是四月二十七,也是“天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驾崩”的同一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述的史书记载和传说,确是使人感到斗魁塔的传奇;“红胡捻子”兴起,益阳出能人陶澍,斗魁塔遭到雷击震毁,并重修斗魁塔。“天平天国”兴起,益阳又出能人胡林翼平定“动乱”,斗魁塔再次“雷震塔尖”。周氏再次重修,并兼述塔文,认定“抑风水之说有足据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我们今天完全可以认为斗魁塔的这些“灵气”都是巧合,但发生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5月29日的一次轰动国际事件,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斗魁塔或这里的“洞原”与“巽位”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里,还得从益阳当时的多家外国机构说起;晚清的中国,可说整个中国都呈一种衰败的病态景象;不但被鸦片缠身,而且被西方人歧视,如俄罗斯大力士在北京和天津公然打出了“东亚病夫”的招牌,这个古老的国家已经染病不轻,末年,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在国内外各方势力的撼动中,不得不实行开放改革,益阳也在二十世纪之初陆续进来许多外国机构,其中虽多是谋利的商业机构,但规模最大的则是挪威的传教机构,属于基督新教的信义差会,以上帝的名义,全面拯救带“原罪”的中国人,不但从灵魂上改变中国人,而且,还从身体上全面拯救中国人,因此,挪威派出了国内有名的体育明星夏一可来益阳教体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一可,挪威人,1888出生,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一生热爱体育事业,尤其是擅长游泳跳水, 曾三次游过英吉利海峡,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奥运会上获得游泳比赛第二名。并于当年来到中国,出任长沙青年会体育干事,主要是来益阳兼任几所信义大、中、小学校和龙州书院的体育教员,以教义和强身引导青年,使他们走上善良的健康之路,故此,他一直和青年们吃住在一起,用自己的薪金和定居在美国的妻子寄来的钱置办体育器材,规划竞技的项目,开创了益阳现代体育运动之先河。因此,他深得益阳青年的喜爱,且本人也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益阳话,他告诉学生,他最擅长的是跳水,他曾在比利时的悬崖上跳过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鉴于夏一可在国际体育界的知名度,1931年,夏一可被益阳信义差会任命为信义中学的校董,并担任体育、英语与物理课的教师,他未带家属来益阳,吃、住、运动锻炼均和学生在一起,但夏一可最爱的还是组织夏令营,每年夏天都要组织夏令营到安化天罩山开展体育游泳活动,而去桃江的轮船上,他有一多半时间是在水中游去的,即在船头一个漂亮的跳水扎入水中,然后与轮船比速度,比累了就爬上船,恢复了又跃入水中,如此反复在桃江上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4年5月29日,夏一可一手组织的“信中童子军”参加长沙市的检阅,夏一可老师本应是带队前往,但他因在龙州师范下午有两节体育课,于是,他要童子军体操队先走,自己第二天上午赶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他带领龙州师范的两个班100多名学生在斗魁塔的资江面上出现,龙师的学生都爱夏一可老师上课,龙师的女生多,更是被夏一可漂亮的泳姿所吸引,夏一可老师下水,女生们都敢下水,并且跟在夏一可的后面才感到安全,夏一可带着学生在资江游泳半个多小时后,多数女生都感到累了,于是,夏一可便领着他们上岸休息,并拿出自己的照相机要学生们照相,当时,斗魁塔的岸上有一个“石可园”,还是明朝末年郭都贤定的名,三百多年来,一直被龙州书院养护着,石、草、花,别成一景。于是,学生们便拿着夏一可老师的照相机撮影留念,他们也很识趣,知道夏老师不会收他们的钱,虽然他自己有个洗相室,但帮学生经常做这个“亏本的无限公司”,因此,男女学生便只照集体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夏一可老师却还游兴未尽,他一个人爬上斗魁塔的四层去跳水,先跳了一次,直到3分钟后才露头,爬上来后,觉得还不过瘾,便爬上了七层顶端,在塔顶他说,这一次要潜过河。这里的所谓过河,并不是今天的资江河模样,当时的此处已属于洞庭湖的入口,河北的岸边已经过了清水滩,夏一可所指的河,而是资江中间的奎星楼。于是,夏一可一个漂亮的高台跳水扎了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挪威人资江北岸拍摄的奎星楼与斗魁塔,据说就是夏一可先生所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岸边的学生还在游园照相,对夏老师的第二次跳水并未在意,因他们知道夏老师的游泳技艺,是轮船都跑不过他的,还在嘻嘻哈哈笑闹江湖,可负责上课计时的班主任蔡老师却叫了起来;夏老师4点过6分入水,已经18分钟了,怎么还未露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嬉闹的学生才一下紧张起来,有眼力好的向奎星楼望去,发现岸边有一头灰色的头发,于是,赶紧找划子划过去,可拉起来却是一截棕树兜,这才全体傻眼,一方面重金悬赏会水的渔民下水打捞,一方面急报龙州师范校长周昂增,并快速跑步通知桃花仑教会,教会迅速带着信义医院的担架来到河边等候,此时江中已有几十条小船和数十名会水人员在水中打捞,岸上数千学生和路人望着江面,许多女学生还失声痛哭起来,但夏一可老师却硬是成了大海里的针,几个小时过去还不见踪影,夜晚十一点钟,团防司令曹明阵带着团丁赶到,江边支起了三堆篝火,点燃几十个火把,照得江面如同白昼,还告诉大家,已派汽划子赶到下游陈婆洲布网。可夏一可老师却在第二天上午还是没找着。这时,信义中学的校长陈开源从泉家河赶回来,见到如此浩大的打捞场面,他一边要守了一夜的学生把这打捞场面用照相机拍下来,一边则找来一个酒瓶装上半瓶水沉浮到夏一可入水的地方测流速,半个小时后,他大声呼喊还在下游江中打捞的人;就在斗魁塔的周边寻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午十点钟,夏一可老师就在斗魁塔的基脚下被捞上来了,他已经在水中整整呆了18个小时,白皮肤的脸色更苍白,而灰眼睛则更灰暗,全身无半点伤,据打捞的渔民讲,他就那样面下背上地半沉浮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咦!国际有名的游泳跳水健将,汪洋大海都曾闯过,却在益阳这条小河里失险!其日子竟然与同治三年(1864)阴历四月二十七日,斗魁塔被“雷震塔尖”,天王洪秀全“驾崩”的日子是同一天,都是阴历四月二十七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一可先生的葬礼影响很大,益阳县政府向省内各界各方电文讣告,于5月30日晚,益阳信义差会在益阳五马坊礼拜堂举行了追悼会。5月31日上午,由中方的信义事业单位在桃花仑学校大礼堂举行了五千余人参加的宗教送葬典礼,典礼上有省教育厅长朱经农的巨幅挽幛,其它的挽联挽幛更是不计其数,并以湖南教育厅的名义,陈开源主编了一册《夏一可先生荣哀录》,日后邮发个各单位和夏一可有关的国际机构和亲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夏一可的墓地选在桃花仑复活山(即今西流湾大桥的南岸东面),坟头竖一块高1.6米,宽0.6米的中式墓碑(1963年此处建汽车配件厂时拆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为夏一可的死捏把汗的益阳县政府与信义中学负责人,现在终于可以随着死者的入土为安了,因人死在益阳,且是牵扯国际奥运会、游泳协会和宗教界的著名人物,当时中国又是弱国,稍处理不好便会引发国际纠纷矛盾,如有一方提出组织调查或解剖检查,那就后果难测了,可益阳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原本淳朴真诚,抢救打捞的场景感人,而参与抢救的多名外国人无不感到益阳人的真心实意。故过后,驻长沙的“中华信义差会”还托人写一副字送到益阳县政府,竟然是《易经》中的“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益阳老百姓的议论却几十年都未消失,有的甚至低俗,但最后的话题都落到了“斗魁塔”上;斗魁塔是益阳的风水宝地,很有灵气,要好好地保护它,不要在此处亵渎污染。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眼下,益阳市区的人口已由过去的不足两万发展到数百万,而城区规模更是发展了上百倍,可对于斗魁塔,我们或许还有许多无法认识和了解的知识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篇文章斗魁塔、洞原亭的照片,由匡五一、张海燕拍摄提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汉)邓亚龙、张海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