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p class="ql-block">  午餐结束后,孩子们到种植园地散步,在菜地里,孩子们发现原先亲手种植的芥蓝叶子上突然有很多个洞洞,这一发现让孩子们惊奇不已,于是,大家围着小小一块菜地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猜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你们快来看,菜叶上怎么有这么多洞洞,怎么回事啊?”</p><p class="ql-block">“我们的青菜都被吃掉了”</p><p class="ql-block">“有的洞是圆形的,有的洞是弯弯曲曲的,肯定是被虫吃了。</p><p class="ql-block">“为什么青菜都被吃了,胡萝卜的叶子却没有被吃呢?”</p><p class="ql-block">“咦,菜叶上面有好多黑黑的屎。”</p><p class="ql-block">“这里有蜘蛛网,会不会被蜘蛛精给吃掉了”</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讨论得非常激烈,这一发现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这些青菜被吃了,刚好可以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结合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来进行一次有意义的课程教育活动。于是,我们的探究故事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活动前期准备:</p><p class="ql-block">        引入科学、语言类活动《谁偷吃了我的柿子》,发散思维,从故事细节中探索事件发生的蛛丝马迹,在一次次寻找是谁偷吃了柿子过程中,增强孩子的思维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是谁偷吃了青菜”探索活动提供前期经验。</p>  课程实施  一、“谁偷吃了青菜”大猜想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讨论:</p><p class="ql-block">         谁偷吃了我们的青菜?</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是不是被大青虫吃了?”</p><p class="ql-block">“不是,应该被小鸟吃了,你看这些洞那么大,青虫咬不了那么大的洞”</p><p class="ql-block">“我们有赶鸟器,应该是老鼠偷吃的”</p><p class="ql-block">“不对,应该是蜗牛,你们看,菜地里有很多蜗牛壳,肯定是了”</p><p class="ql-block">“啊!我看见这个叶子上有青虫了,一条长长的,是大青虫吃的。”</p><p class="ql-block">“肯定是青虫吃的,它们可以一点一点地啃,把我们种的青菜都吃光了。”</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在青菜的叶脉上有几条细细长长的绿色小蠕虫,因为它们的颜色和菜叶的颜色很接近,所以要非常仔细地观察才能发现。孩子们在细细的观察下,很多想法也随之而来,教师此时多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从菜叶上去寻找线索。通过观察、讨论,最后大家认为是被青虫偷吃的,根据第一次发现,有的孩子发现芥蓝叶和胡萝卜叶的不同,有的被吃有的没有被吃,孩子们对此展开了第二次讨论,我们来找一找旁边种的胡萝卜没有被吃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讨论:</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只有芥蓝的叶子被偷吃了?胡萝卜的叶子没有被吃呢?</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长得太嫩了,所以被吃了”</p><p class="ql-block">“应该是芥蓝的叶子比较甜,青虫喜欢”</p><p class="ql-block">“芥蓝好吃呗,我最喜欢吃了”</p><p class="ql-block">“芥蓝的叶子大,好啃,胡萝卜的叶子太小了,不好啃”</p><p class="ql-block">“我们只吃胡萝卜又不吃胡萝卜的叶子,所以动物也不吃”</p><p class="ql-block">“可能胡萝卜的叶子是苦的,所以它们不爱吃”</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菜青虫吃了我们的青菜~</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发现在我们的菜地里,并不是每种青菜上都有菜青虫,他们好奇地说:难道青虫也“挑食”?为了验证想法,我们决定到所有菜地仔细观察、探索,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发现菜地里种植的生菜、油麦菜、蒜苗、菠菜都没有被吃,只有芥蓝被吃得最多。</p>  二、我来想办法  <p class="ql-block">👦👧:“芥蓝都被吃了,这可怎么办?”</p><p class="ql-block">👩:“是呀,青虫把它们吃掉了,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芥蓝呢?”</p><p class="ql-block">👦👧:“做一个稻草人放在菜地里”</p><p class="ql-block">“多浇水,把虫子淹死”</p><p class="ql-block">“喷杀虫药”</p><p class="ql-block">“用杀虫剂,把它们杀死”</p><p class="ql-block">“把赶鸟器放在菜地上面,离近一点”</p><p class="ql-block">“做标志,禁止虫子吃芥蓝”</p><p class="ql-block">👩:“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合适?要怎么去实施?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也开始思考起来:杀虫药有毒,会不会让我们的菜也有毒了?虫子看得到标志牌吗?养的小鸟吃完虫子飞走了怎么办?</p><p class="ql-block">有孩子提议:“我们直接把虫子捉走吧!”其他孩子听到要去捉虫,顿时兴致高涨。</p><p class="ql-block">👩:“怎么捉呢?”</p><p class="ql-block">几个比较大胆的孩子说:“我可以用手捉!”有的孩子觉得直接用手捉太可怕了,还是使用工具卫生又安全,于是孩子们讨论后将想到的工具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1.虫虫大作战</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孩子们带着想出来的好办法来到菜地,给青菜浇水,除草,松土,希望青菜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孩子们根据记录表找来筷子、镊子、勺子、手套等工具,还带来瓶子、碟子、一次性杯子等作为装虫子的容器。</p>  <p class="ql-block">寻找虫子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它在花朵上~”</p>  <p class="ql-block">“它正在吃叶子……”</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  “那里也有……”</p>  <p class="ql-block">抓虫子行动</p>  <p class="ql-block">“让我来,我敢抓~”</p>  <p class="ql-block">“我用筷子用得好,我能把它夹起来”</p>  <p class="ql-block">好多虫子啊</p>  <p class="ql-block">虫子拉的粑粑</p>  <p class="ql-block">大家快来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2、认识菜青虫</p>  <p class="ql-block">         “这到底是什么虫子呢?”。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菜叶上的青虫,丰富他们的认知。回到教室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这个虫子的名字叫菜青虫,它是由花粉蝶在菜叶子的背面产卵,从卵里面出来的小虫子,会啃食菜叶子成长。因为它们身体绿绿的,所以它们被叫做菜青虫。</p><p class="ql-block">        菜青虫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喜欢吃什么等等问题成为他们新的关注点。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查资料:发现菜青虫喜欢吃新鲜嫩绿的菜叶,喜欢爬来爬去,需要流通的空气而且不能暴晒。经过孩子们的准备,植物角从此多了一批新入驻的“居民”。</p>  <p class="ql-block">3.绘画、手工:被菜青虫吃过的叶子</p>  <p class="ql-block">画一画,被虫吃过的叶子是什么样的?</p>  <p class="ql-block">我会做手工虫子哦~</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由于芥蓝叶子都被吃了,孩子们表现出担心,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出现了问题,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孩子们想办法解决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使用什么工具。由此,根据孩子们的想法与思路,自主生发出认识菜青虫的探索活动。</p>  三、我来大展身手  <p class="ql-block">蔬菜拓印画</p>  <p class="ql-block">大家正在欢喜的观察讨论着,有孩子说</p><p class="ql-block">👦👧:“我们辛苦种的青菜,还没得吃呢,都被菜青虫吃光了,真可惜!”</p><p class="ql-block">👩:“这些芥蓝已经不能吃了,还能用来做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拿来喂小动物”</p><p class="ql-block">“我在老家的时候,见我爷爷养的猪是吃青菜的,可以让他拿去喂猪”</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我们把它们拔出来,可以在种植园地扮家家,我当大厨”</p><p class="ql-block">“可以用来做手工,画画”</p><p class="ql-block">👩:“你们的想法真不错!我们就开始行动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几个孩子说:“用青菜拓印、画画,真好玩!我太喜欢了。”</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对自己辛苦种植的蔬菜,付出了劳动汗水却没有收获,表现出十分可惜的样子。于是,我们引导孩子们换个角度思考,既然芥蓝吃不了了,那它还有什么用处呢?发散思维去想一想被菜青虫吃掉的芥蓝还能拿来做什么。原来被青虫吃掉的芥蓝,还可以利用起来有这么多用处,换个角度,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些有遗憾的事情有时候也会变得很美好。</p>  教师的支持与反思: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对于孩子们经验的发展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孩子有没有机会跟它们发生深度的互动关系?在一次餐后散步中,菜叶洞洞的发现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老师及时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顺应孩子的需求,支持幼儿深入探究,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这一系列的活动是幼儿自主生发、自由探究,且是一个连续性的学习过程,孩子们在发现菜叶洞洞、大胆猜想、提出疑问、寻找真相、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感受到生命的变化和神奇。</p><p class="ql-block">1、捕捉孩子兴趣,生成新探究点。</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发现青菜叶上面一些小洞时,老师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探究。接下来是观察他们的行动,或者说我们更期待他们有意料之外的想法和行为。</p><p class="ql-block">2、肯定幼儿想法,支持幼儿探究。</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想法在每次的讨论中不断呈现,更多的是老师鼓励、引导幼儿,去发现、去探索,找到真相,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索的过程。同时,老师对孩子们兴趣的支持,想法的肯定,引发了他们对游戏的持续性思考。</p><p class="ql-block">3、丰富探究方式,引导幼儿探究。</p><p class="ql-block">        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因此这系列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通过孩子们的观察,实践,对菜青虫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不断地讨论也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创意,在过程中感受快乐,学会成长!通过这些已有经验让孩子们用绘画、手工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大三(18)班</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