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那么多,凭什么它是C位?

方馨伟爱

<h3>一提到水乡,我们眼前马上就会浮现出一幅水网交织、河道纵横、村落静美的景象。<br></br></h3></br><h3> <h3>尤其是江南地区,物产丰饶、降水充沛。寥落碧空之下,水路呈不规则的网状藏在青砖黑瓦之间,又与之相映成趣,颇有意味。</h3></br><h3> <h3>水乡大多都是古镇,我们耳熟能详的同里、周庄、乌镇……无一不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长街曲巷。在静谧的时间里,古镇的气息韵味悠长,让人怎么也看不够。</h3></br><h3> 今天,我们去看看乌镇——如果今生只能去一个江南水乡的话,很多人应该会首选乌镇。<br></br><h3>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地处富饶的杭嘉湖平原中心。<h3> 历史上,乌镇曾是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错壤之地,交通可谓十分便利。<h3> 大约在7000年前,乌镇镇的先民就在该地繁衍生息了。<h3> 整整7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300年的建镇史,使得乌镇成为了极其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br></br><h3> <h3>可是一开始,相比其它古镇,乌镇的先天优势并不明显。早年间,乌镇手里仅有茅盾故里这一张牌,而且它的兴起时间晚于周庄、同里,没有先发优势。</h3></br><h3> <h3>那么,在中国数不胜数的水乡、古镇中,乌镇何以能脱颖而出,稳居江南小镇的C位?<br></br></h3></br><h3> <h3>有人说,乌镇是一个奇迹。因为它是一个真正的镇,很好地保留了其自身韵味。<br></br></h3></br><h3>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众多河流将乌镇分割,让乌镇形成了被水包围的独特格局。而正因为乌镇的水,让小镇发展出了独特的“亲水建筑”。<h3> 当你走在乌镇,你可以看到水边的民居,都是以两层水阁为主,青瓦白墙、木板为壁,一个石阶直通河面。有些水阁下方还能停靠小船,作为一种交通方式。<h3> <h3>当地人在水阁下方,或洗衣洗菜,或撑船流于水面,给乌镇带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h3></br><h3> 除了河流,民居之间,也有一条条狭长巷弄,连接着小镇的主要街道。<h3> 由于自古以来浓厚的商业氛围,在乌镇街道的两侧,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商铺,形成了热闹的街市。街市上的店家,往往一层开店,二层用来居住,形成下店上宅的特殊格局。<h3> 想象一下这画面,一家家店挨在一起,逛都逛不过来。<h3> 既有江南水乡的温情脉脉、也有商业重镇的繁华风韵,这就是从历史中走来的乌镇。太多角落值得人停下脚步,细细品读。<h3> 再加上这些年乌镇的开发,思路特别清晰。<br></br><h3> <h3>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乌镇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从1998年开始,乌镇就已经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古镇保护规划》。</h3></br><h3> <h3>那时候就能有科学开发与规划的思路,真的不容易。</h3></br><h3> <h3>2001年,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h3></br><h3> <h3>2003年,西栅景区启动……还有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等新兴元素加成。</h3></br><h3> <h3>如今,乌镇的名气,早超过了它的两个上级单位桐乡和嘉兴,成为了“中国乌镇”甚至是“世界乌镇”。</h3></br><h3> <h3>实际上,现在人们口中的乌镇,通常指的不是乌镇本镇,而是由陈向宏一手缔造的乌镇西栅景区。</h3></br><h3> <h3>上面我说了,乌镇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h3></br><h3> 东栅水乡风貌完整,生活气息浓郁;而借鉴了东栅经验的西栅,更是秀美到了极致,绝对的乌镇精华所在。<h3> 历时四载磨砺,投资十多个亿的西栅景区占地面积4.92平方公里,由十二个碧水环绕的岛屿组成,是东栅景区的3倍。<h3> 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真正呈现了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风貌。<h3> 在建筑方面,西栅存留了大量明清古建和老街长弄,修旧如旧使得古建筑外观上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韵味,而在内部则有选择地进了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极大改善了生活居住条件。<h3> 就这么说吧,在西栅随意走走,温柔的风轻抚脸颊,空气中似有古旧尘土的味道。<h3> 流水缓缓淌过,将周围的景物完美地投影其中,打造出了另一个复合的世界。你可以乘一叶小舟,让船家慢慢摇橹,在江南的天色里看到老。<h3> 或是换上汉服,在长巷里拍几张照,满满的氛围感。<br></br><h3> 水边也是出片胜地。<br></br><h3> 或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在喜欢的一隅望天发呆,这种松弛无比珍贵。<br></br><h3> 等到天色晚了,别急着离开。因着西栅的庞大、厚重,最好是住在景区里,分两、三天游览,这样还可以看到难得的夜景。<br></br><h3> 白日里已经觉得西栅很美了,到了夜晚,古镇的灯一一亮起,星星点点地点缀在小桥上、建筑上、河水边,风雅之至耐人寻味,更有一种雍容气度。<h3> 粉墙黛瓦不再单调,反而变成了现代摩登和古朴典雅共存的一张大画布,一笔一划都是对历史风味的再次解读。<h3> <h3>赏完夜景,可以去酒吧喝两杯,或看一场露天电影、听一场花鼓戏。</h3></br><h3> 来到乌镇西栅,推荐几处我觉得必打卡的点。<h3> <h3>首先是乌镇最高建筑白莲塔。<br></br></h3></br><h3>白莲塔,原称金莲塔院,后称白莲塔寺,取白莲花之意,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阁式塔的建筑,外观呈梭状,高有七级,塔高51.75米。</h3></br><h3> <h3>白莲塔原位于乌镇十景塘的北面、天井巷西面,当地老百姓都喜欢称呼它为西宝塔,这是由于它与东栅的寿圣塔遥相呼应,故在乌镇有东西宝塔之说。</h3></br><h3>2005年,白莲塔在西栅大运河畔环河岛得以原样易地复建。</h3></br>走近细看,白莲塔整个塔体由第一层起向内逐渐收拢,直至天际,显得特别庄严肃穆。<h3> 其二乌将军庙。<br></br>关于“乌镇“镇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但乌镇当地人更多的认同“乌镇”是为了纪念唐代的一位乌赞将军而名。乌将军庙据说就是为纪念乌将军而建。<br></br><h3> <h3>古朴的将军庙大气又典雅。乌将军庙附近有个码头可以坐船,因为这里基本上不用排队,来了稍微等等船,就能上船。</h3></br><h3> 来了西栅,不坐船游览一番可是会遗憾的。<h3> 瘟都元帅庙,也是为了纪念一位英雄。相传古时一位文人途经此地,发现当地的百姓被瘟疫所侵扰。幸而此人通晓医理,发现是井水被污染引起了瘟疫,这才救了许多人。后被纪念供奉,很多人来此祈求驱瘟逐邪,百姓安宁。<h3> <h3>还有灵水居,占地二万平方米,是西栅最大的一个园林建筑景点。</h3></br><h3>在水乡古镇难得一见如此规模大的园林。据说,崇祯初年进士唐泷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私家花园,取名“灵水仙居”,后因战乱损毁。我们现在看到的园林是按原样修复的。</h3></br><h3>整个灵水居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br></br></h3></br><h3> 更为特别的是,其实乌镇哺育的不仅仅是茅盾,还有王会悟、孔令境、沈泽民等,他们的纪念馆也坐落在灵水居内,四大名人纪念馆齐集灵水居,可以入内拜念一番。<h3> <h3>昭明书院是南朝梁朝明太子幼年在乌镇读书的地方,算是西栅比较小众的景点。 </h3></br><h3> 如今,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古朴的鱼池、牌匾,书院里面还有一个小型阅览室,时间充裕的话来读读书,也是很不错的体验。<h3> <p class="ql-block">亦昌冶坊是乌镇的民间作坊,前店后坊。它的特别在于建筑结构,细看所有立柱全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当地人称“石脚屋”。这个设计是为了防止冶炼时,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险,是不是很聪明?</p> <p class="ql-block">走到亦昌冶坊内部,天井中安放有一口大锅,号称“天下第一锅”。这口锅是同治五年沈氏后人所铸,当时沈家人为展示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同时也为了展现经济实力,精心冶炼出这口“天下第一锅”,很有意思。 而沈家精湛的冶炼技术一直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均以天然发酵、酿制。清咸丰九年(1859年),乌镇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此为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酱园。现在还能看到排列整齐的酱缸。</p> <p class="ql-block">想喝早茶,水上集市的早茶客不容错过。</p> <p class="ql-block">水上集市原是四乡八邻的早市。一大清早,慢悠悠的小船载着新鲜的蔬菜和家养禽畜,来到四通八达的河道枢纽出售,顺便还能喝个早茶。临河的居民只要吆喝一声,船就会摇到水阁边,不出门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很受居民喜欢,所以至今兴盛不衰。</p> <p class="ql-block">早上7点开始,水上集市沿河一圈的食肆都可以享用早茶客。每家店的种类都不一样,有许多传统的江南小吃,如馄饨,烧麦、油条、锅贴、茶叶蛋、米糕等,可以在不同的店里选自己喜欢的食物。然后找一个临水的座位,一边听戏,一边品尝美食。</p> <p class="ql-block">晚上的水上集市也很热闹,想买特产伴手礼,这里最合适不过。</p> <p class="ql-block">想动手DIY,可以去草木本色染坊。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精品蓝印花布传统印染工序的演示。</p> <p class="ql-block">染坊本身很有江南味道,从纹样设计、花稿刻制、涂花版、拷花、染色、晒干都还遵循着祖辈留下的工艺。</p> <p class="ql-block">晒场中高高的架子上挂着蓝白色花布,很有古装剧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如果有兴趣,试试做一块自己喜欢的蓝印花布、体验挑布的乐趣。不想动手,也可以在前面的店铺中买些花布做成的包包、衣服回家。</p> <p class="ql-block">还有太多店铺来不及一一写完,就留给大家自己去发现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