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书(李有钊)的美篇

山书(李有钊)

<p class="ql-block">棋王戴御东二三事</p><p class="ql-block"> 李有钊</p><p class="ql-block"> 我和戴御东相识于文化大革命中,文革武斗期间,我和家兄李有湘从隆昌县城逃难到了黄家场。某天,闲来无事,我信步走进了场镇上的一家茶馆。当年,年轻人进茶馆喝茶的极少,我见茶馆里没有几个人,就随意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无聊之中用手指蘸着茶船里的水在桌面上背临汉隶耍,没写到几个字时,突然听到一句“你学的华山碑吗?”我吃惊地抬起头,才看见邻座有一老者,衣衫褴褛,笑眯眯地望着我说。我赶紧起身致意并客气地说,刚学不久,请多指教。老者告诉我,他叫戴御东,并有几分得意地说,他的象棋下得很好!当问到我的名字叫李有钊时,再问,你和李有物(知名教师)是不是一家人?我说,李有物是我隔房大哥。老者听后颇为兴奋,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和我大伯李堂州是棋友。通过进一步交流,我才知道:他不仅象棋下得很好,蝇头小楷也写得好,算盘也打得好,还可以双手打,又快又准,曾获得过地区金融系统比赛第一名。又说,他由于历史原因,落魄成了“磨刀人”。我还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老者居然如此多才多艺,心中暗生敬佩。自此我们便相识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黄家场避难的日子里,恰逢有个名叫曾述的外地人,到隆昌县城找戴老师对弈,寻找打听后,闻戴避难于黄家场,就赶到了黄家场,几乎天天找戴老师下棋。我和家兄无聊,为打发时光,也常常看他们下棋,他们对弈时走得很慢,很认真。每次下完棋,据说曾述要回家复盘,全部记录下棋谱,研究其得失。他们下棋有输有赢,总的结果戴赢多输少。其中有些深奥的棋着我们也看不透,看他们下棋主要是为了打发时光。我们在黄家场逃难的时间不很长,武斗结束后我们也就回到县城了。回城后我和家兄到大伯李唐州家,问及戴御东其人。大伯说:“戴御东的象棋下得非常好!曾在象棋友谊赛中战和过四川省冠军刘剑青。你们也可以学学象棋,我这里有许多棋谱,拿点棋书去看。”我们说,看不懂。大伯就教我们怎样看棋书。记得家兄在大伯处借了很多棋书,拿回家时时研习。后来恰逢全国象棋逐级选拔赛,隆昌赛区戴御东是裁判长,叶家贵是裁判。家兄报名参赛,犹如一匹黑马,一路过关斩将,成绩斐然。本应名列第一,代表隆昌到宜宾参赛。但是老一代象棋高手们考虑到家兄出道太浅,实战经验不丰富,就决定让战负于李有湘的易保卿(以总分计当年冠军)代表隆昌出赛宜宾。裁判叶家贵认为比赛中故意让分不公正,向体委提出抗议。为息事宁人,体委决定推荐李有湘任宜宾象棋大赛赛区裁判。家兄从宜宾象棋比赛结束后回隆昌,把在宜宾象棋比赛中,高手过招的棋谱抄录后带回交给戴老师。戴很激动,及时演算了宜宾选手王洪宜(外号王大娃)对弈泸州选手张富胜的对局谱后,连连说,下得好!下得好!宜宾这个选手不得了!据闻,王洪宜此后在各级象棋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连全国象棋冠军胡荣华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后来家兄由于工作,恢复高考时,又上大学读书等缘故,下棋的时间就少了,但至今都还是喜爱看别人下棋。</p><p class="ql-block"> 当年有一件事情是印象颇深的。某一天,巫德江正在隆昌东街子坐庄,以砍杀狗屎棋为快乐事,边哼歌边走棋子,得意非凡。忽然有个的过路的人,驻足而观,并在旁边用普通话为弱者支招。巫头痛不己,就说,你对头,你就坐下来跟我下。路过者说,要得。头一局巫仍哼歌下棋,可是不到中局巫就完败,巫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全神贯注投入弈棋中。但棋高一着犹如泰山压顶,连下几盘,巫竟然无还手之力,结果都以惨败而告终。巫德江曾经在戴御东处学过象棋,有“小孔明”之称,在隆昌棋界小有名气。由于这个路过者的到来,引起了隆昌棋界的震惊,这是何方高手?原来此人是全国象棋亚军王嘉良的棋友…,名字叫张富胜(他是从东北调到泸州来工作的)。这一下隆昌棋界可热闹了,老一代高手们联手对弈张富胜。当晚在川剧院,第一局由易保卿战张富胜,结果是张胜易负。第二局由老将陈二爷(陈绍彬)战张富胜,结果是张胜陈负。第三局戴御东战张富胜,这一局下得很缠绵,最终结果是戴胜张负。终于为隆昌棋界挽回了一点颜面。第二天张富胜在县城里八方找戴老师下棋未见人,第三天张仍苦寻戴未果。第四天我碰见戴老师,我问:张富胜到处找您下棋,您跑到哪里去了?戴老师说,我那里下得蠃他。我说,隆昌只有您赢了他,怎么会下不赢呢?戴老师说,你看他红光满面的,不仅不缺吃,还吃得好,我吃的啥子嘛,营养不良,哪里还有精力跟他下棋!我听后竞至无语。由此我又想起了这之前的另一件事情。当年我下乡在石鹅场大垇六队,有一天快中午了,突然看见戴老师肩扛着磨刀的工具长凳子,向我走来。我连忙招呼他,戴老师,你怎么找到我这里了?戴说,我串乡,边找生意边问起来的。我说,快进屋坐,中午就在我这里吃饭,红苕稀饭是已经煮好了的。戴很高兴地说,好!好!交谈中,我问他,做没有做到生意?戴老师情绪低落地说,转了半天,一个生意都没有找到!难啊!……其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由此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戴老师一生酷爱中国象棋。在七十年代初期,他不仅在传统的棋谱中反复研读,认知不断升级,超越自己。还在江湖(民间)流传的棋谱中探索研究,获得成果。</p><p class="ql-block"> 有两个事情值得一说:在古谱中,顺手炮直車对横車一局,有舍马十三杀的套路棋局。全局仅十三回合,可谓鬼斧神工,是棋谱中公认的精妙构思。戴老师居然将计就计,为我们变化出了不同于棋谱上的盘面,看似无棋,妙着一出,出神入化,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此可见戴老师对象棋研究的推陈出新,超越前辈。</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一盘江湖残棋,叫百步穿杨。流传久远,变化无穷,几十个回合,非常精彩。由于是江湖棋,无着法可寻。戴老师在温饱都难于解决的困境中,居然执着痴迷,苦苦思索破解方法,甚至请棋友陈绍彬共同研究,最终将着法破解成功。</p><p class="ql-block"> 许多年后,隆昌何云清曾向李有湘打听戴老师百步穿杨的棋谱,惜诸多原因已散佚不存。</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戴老师在我家楼上耍,提出要和家兄有湘下盘棋,家兄说,我哪里下得赢您。戴说,那我就盲目对你明目如何?家兄说,好。结果这盘棋,戴虽然输了,但他却很高兴的,点头赞许地说,你的棋有长进……鼓励后学的长者风范,至今令人难忘!</p><p class="ql-block"> 戴老师后来从棋艺、棋品上还精心培训了何云清等棋手。戴的象棋也影响了隆昌的几代象棋爱好者,就我所知,除了家兄李有湘受其影响外,还有众多的战將名手,如喻翰约,邬光表,何云清,李兵,陈眼镜,石成玉,易保卿,张崇树,黄正才,喻树辉,税驼背,曾老八,刘丰,张本东,郭大牛,彭文光,王敏,刘鸿彬,袁坤友,王兴邦,巫德江,张述才,油果子,小机机等等棋手概莫能外的多多少少都受其教诲或影响。隆昌的象棋水平历来高于连峰几个县市,和戴老师不无关系,他对隆昌象棋的普及和提高功不可没。许多年后又闻何云清,李兵,石成玉,陈眼镜等皆为内江地区顶尖级棋中高手,在各级象棋比赛中均获得骄人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戴老师虽然离开我们许多年了,但我却常常想起他。</p><p class="ql-block">2020.6.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