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纪年自新一年 何时起算

元亨利贞 710757

<p class="ql-block">  新的一年到来,很多人对这一年是什么“生肖”纪年并不陌生,比如说公历 2024 年 2月10日—2025年1月28日是农历甲辰龙年;2025 年 1 月 29 日—2026 年 2 月 16 日是乙巳蛇年, 基本上都能够说得出来。</p><p class="ql-block"> 但如果较真,问这一年是从哪一天开始的“生肖”纪年,也就是说:你的属相应该从哪一天算起?大多数人可能都有点迷惑,不知道从哪个时间点起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个小冷门问题,如果要把这个问题讲透,首先要弄清我们在挂历、日历、台历中常见的几个概念:</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是公历。</b>亦称阳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按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计算的,一年大体365天,分为十二个月。纪元是从传说的耶稣生年算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二是农历。</b>中国传统历法,它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严格一点讲,它属于阴阳合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三是黄历。</b>黄历是一种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并附加大量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的历书。</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四是节气。</b>即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历史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公历、农历和黄历,成为历法的一个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五是生肖。</b>亦称属相,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悠久历史文化符号。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六是天干。</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还有一个和十二地支相关联的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果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如甲和子,乙和丑,丙和寅……,以此类推,组合到 60 对时会回到原点,“六十花甲子”就是这么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所谓“干支纪年”即是这种组合的周而复始,循环记录。干支纪年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进入下一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么新老“生肖”纪年是从一年中的哪一天开始更替起算呢?国家是倾向于农历正月初一的,这反映在出版社受命印刷的台历、挂历、日历上,本年度</span>农历“生肖”纪年,标明的都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起算。这是有国家标准的(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如央视春晚也是以除夕零点这个时刻,宣告进入“生肖”新纪年的。</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间则似乎更倾向于按节气“立春”起算,认为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许多民俗学专家也支持以“立春”起算生肖纪年。</span></p> <p class="ql-block">  那么上述这两种说法哪种更为合理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实际从农历正月初一那天起算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月初一为一年之首。古语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过了除夕夜就是春节,也就是大年初一了,将这天做为农历新一年生肖纪年无可非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但生肖的划分以24节气中的立春节气为界限,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作为新的一轮生肖循环起点自然无可非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有的说这样起算容易引起混乱,理由是如果从这一个“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一个周期基本规律是365天,如果从这一个“春节”到下一个“春节”,一个周期短时只有354天,长时则多达384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理论上确实如此,但实际上周期长点短点,对实际工作生活影响也不大。因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主要还是以公历为指导的,农历只是一个参考指数。</span></p> <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各有各的理,谁也无法说服谁。我们在许多工作和生活安排上,还是倾向于官方规定的多。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民间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惯也不能小觑。 特别从个体属相上说,把农历“立春”做为生肖纪年起算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  民间持“立春”论是这样算的: 如农历今年是蛇年,也是双春年。第一个立春日是公历 2025 年 2 月 3 日, 农历正月初六。虽然从正月初一始已经进入蛇年,但如果一个婴儿是正月初二出生的,那也得属龙,因为农历初六才立春,距离立春,也就是说距离民间立春为生肖起算,属蛇还有四天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再如第二个立春是 公历 2026 年 2 月 4 日,农历腊月十七,如果一个婴儿腊月十八出生 ,虽然距离官方确认的马年还有 12 天的时间, 那也得按属马定生肖。</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为什么有句民间老话说:“立春大于年”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持民间“立春”生肖论的人这样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只需要记住一点,判断属相是什么,看他是在立春前出生的还是立春后出生的即可。</p><p class="ql-block"> 这里说的个体属相在民间还有一个重要作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把立春作为每年新生肖纪年的起点与我国传统文化比较契合。因为我国的黄历,传统命理学、占卜学,包括“推四柱”,即批八字等,都是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依据的。</span></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这两种说法一直争论不休。笔者以为,历法就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谈不上什么正确和谬误,更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p><p class="ql-block"> 既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国标,我们就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以维护国家历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但民间个体属相的起算也没必要坚决禁止。</p><p class="ql-block"> 一句话,这两种起算方式并存似乎也没有什么坏处,各取所需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注:我国公历和农历的由来详细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1、公元纪年和公历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公元纪年始于西方,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后来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便改称用“公元”与“公元前”的说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2、我国农历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渊源可溯于夏朝,故又有“夏历“之称。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夏历又称阴历,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现在人们统称农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现行的农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制定的,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由于现行的农历是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的,实质是一种阴阳合历的历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