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建筑之美——参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风远练静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在城市的喧嚣中,我走进了天坛西侧的古代建筑博物馆(即先农坛)。一进大门,古柏苍苍,仿佛让我回到了中学,我的中学也在一座古庙里。</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始建于1990年3月,1991年9月正式开馆。但我今天才来到这里。。。展出面积约8000平方米,内容包括古代建筑实体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陈列两部分。 实体以先农坛古代建筑群为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其中太岁殿正殿、拜殿已辟为古代建筑艺术陈列室。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陈列 共有8个部分,较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p> 观古建筑先农坛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来到先农坛,先看看建筑。</p><p class="ql-block">​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及举行藉田典礼的场所。有三大部分先农坛、天神地祗坛和太岁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先农坛</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由坛台、神厨神库、神仓、具服殿、观耕台、庆成宫组成,用于祭祀先农和举行藉田典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台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焚帛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观耕台</p> <p class="ql-block">从耕耘台上看过去的皇帝一亩三分地</p> <p class="ql-block">俱服殿、观耕台为同一轴线上的建筑,位于太岁殿东南,俱服殿在观耕台之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神地祗坛</p> <p class="ql-block">​天神地祗坛用于祭祀大地和山川等自然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神厨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神厨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太岁殿建筑群西侧,是存放先农神牌位和准备牺牲祭品的场所。神厨建筑群由神版库、</p><p class="ql-block">神库、神厨以及井亭组成。</p> <p class="ql-block">神厨院落外西北侧为宰牲亭,是祭祀坛内各处神祗宰杀牺牲之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宰牲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太岁殿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拜殿,是太岁殿建筑群的穿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前置月台。</p><p class="ql-block">​太岁殿,是先农坛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又称太岁坛,由东西配殿连接太岁殿与拜殿形成四合院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拜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岁殿,又称太岁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合祀太岁风云雷雨及岳镇海渎之神。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始,专门祭祀太岁之神。是我国现存古代官式建筑中体量最大的殿堂之一。</p> 观古代建筑展览 <p class="ql-block">走进拜殿,古代建筑艺术展品陈列在我们的眼前。几处经典留下了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极其精美的古代藻井实物</p> <p class="ql-block">隆福寺藻井,所属年代为明代,上下共分六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均细雕云纹图案。</p><p class="ql-block">最下面两层悬吊于佛像所占用的那间天花板之下,而在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即第四层与第二层壁板、天花),宫阙里有仙人天女,表情神态极为细腻,有和善安详的,有怒目圆瞪的,有颔首微笑的,有闭目养神的,惟妙惟肖。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存星1400颗,据传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在藻井外围,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为一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p><p class="ql-block">太岁殿内的隆福寺藻井来之不易,据说这个藻井当时是置于隆福正觉殿顶部的。正觉殿,俗称三宝殿,位于大殿的中心位置。当时大殿一共有三口藻井,下面分别坐着三世佛,中间藻井下面的佛就是释迦牟尼,如今陈列的这个藻井是位于中间位置的。</p> <p class="ql-block">注:摘自“老猪碎碎念”《神工鬼斧,探访国之巨宝隆福寺藻井》</p><p class="ql-block">隆福寺位于东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25年),清朝雍正九年重修。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清代成为完全的喇嘛庙。1976年地震后拆除,但是藻井得以保留,1991年修复后在古建博物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琉璃瓦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黄琉璃屋面、先农坛太岁殿黑色琉璃屋面、北京恭王府银安殿绿琉璃屋面。</p><p class="ql-block"> 琉璃瓦色彩有严格的适用范围,帝王宫殿以黄色为尊,王公府第则以绿色为贵,黑色一般用于祭祀建筑。</p> <p class="ql-block">拜殿屋顶</p> <p class="ql-block">拜殿屋顶黑色的琉璃瓦上还留着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屋脊走兽</p> <p class="ql-block">故宫太和殿上的走兽数量最多,而且是中国古建筑中唯一有十个走兽的特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以下内容摘自“央博《屋脊的“小动物”竟以这样的方式守护故宫》</p><p class="ql-block">骑凤仙人不属于脊兽之列,但它同样是太和殿的重要装饰。其位于首位,有“檐角虽尽,前有天生”之意。</p><p class="ql-block">瑞兽包括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押鱼(又称狎鱼)、解豸(xiè zhì)、斗牛、行什。</p><p class="ql-block">除了防漏水、增加美感,这其中一些脊兽还是古代传说的神兽,据说它们能喷水降雨。我国古代木构建筑居多,降雨脊兽立于屋顶两端,也是寄托了古人消除火祸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牛街礼拜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北京胡同门楼</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看到了精美的木质雕刻、细腻的石雕和砖雕,还有那巧夺天工的琉璃瓦。每一处细节都彰显了古人的匠心独运,让人惊叹不已。由于从小生活在北京,到处都是古代建筑,这里的展览有许多地方是亲眼所见,感到很亲切。</p> <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由一寒,风远练静拍摄</p><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来自古代建筑博物馆及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