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湖北、河南之行》第三站:洛阳之二

何月紅

<p class="ql-block">来到洛阳的第二天,早上从住处出发,步行8分钟就到了"老集公交车站台",乘坐58路公交车(1.5元)。</p> <p class="ql-block">经过35分钟的车程就到达了"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p> <p class="ql-block">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勒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廊。</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了解一下白马寺的历史: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p> <p class="ql-block">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奏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永平八年,蔡、奏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p> <p class="ql-block">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p> <p class="ql-block">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p> <p class="ql-block">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巜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后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p> <p class="ql-block">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巜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p> <p class="ql-block">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多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p> <p class="ql-block">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的作用的。</p> <p class="ql-block">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p> <p class="ql-block">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p> <p class="ql-block">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扑初先生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宋体上看此种券后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p> <p class="ql-block">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和"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待中心。</p> <p class="ql-block">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长期褝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巜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内的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和毗户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谨。</p> <p class="ql-block">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像,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精细。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是寺内主要的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了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p> <p class="ql-block">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圴为清代泥塑作品。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p> <p class="ql-block">接引殿前的"大寿桃"巳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是东汉时期一个佛塔上的塔尖,当地老百姓说:摸一摸寿桃,可以增福添寿,我也摸了,也替家人和亲朋好友摸一摸,祝大家福气满满,多福多寿……</p> <p class="ql-block">参观和游览白马寺以上的寺庙后,我们登上了"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避署、读书之处。</p> <p class="ql-block">后来二位印度高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水佛经巜四十二章经》就是在此译出的。</p> <p class="ql-block">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誉为白马寺之首。如秀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他把白马寺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以及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p> <p class="ql-block">整个台上,以毗卢阁为中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p> <p class="ql-block">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圴为清代泥塑像。</p> <p class="ql-block">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惟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汇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得最紧密。</p> <p class="ql-block">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对于中国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户阁及毗卢佛,则是主要是密宗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的围墙:分别三个时期的建造的,下面的地基,这些大方砖是东汉时期的,墙体中间是明清两代重修的,最上面那些有窗户的是民国22年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在清凉台东西西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p> <p class="ql-block">参观清凉台后、来到了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p> <p class="ql-block">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拋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p> <p class="ql-block">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要早三百五十多年。</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白马寺其实众多的老建筑已毁于历史尘烟中,如今寺内建筑多为复建。即使如此,来到洛阳却不能错过它,毕竟这可是中原佛教的祖庭。(今次我们来到白马寺参观游览,有部份寺庙维修,带来不便,也是一种遗憾!)</p> <p class="ql-block">现在白马寺的规模和格局已今非昔比,在白马寺中还可以看到众多充满东南亚特色的佛教建筑,新建的万佛殿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金光。</p> <p class="ql-block">金黄色的建筑,让人仿佛步入了外境。白马寺旁边有多座异国情调的建筑,人们称之为国际佛殿苑,</p> <p class="ql-block">分别是印度的桑奇大塔,泰式佛堂,</p> <p class="ql-block">缅甸仰光大金塔等。(佛殿苑是由外方投资建设,前前后后经过了十余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外国佛殿在中国落户,也是一件比较意外的事情。看惯了红墙绿瓦的我一下子进入金黄色的世界,更多的是惊奇,仿佛置身于东南亚其他国家。</p> <p class="ql-block">佛教传到白马寺以后,它又通过白马寺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让佛教在亚洲得以普及,使之成为佛教信徒参拜的一个圣地。</p> <p class="ql-block">刚在古朴沧桑的白马寺中沉淀过千年,猛然来到了万佛殿,总有一种时空错乱之感,无论视觉还是心里,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让脑中不由主浮想连篇..…</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白马寺后,我们来到了"洛邑古城"。洛邑古城既是古城又是景区。</p> <p class="ql-block">说它是古城,是因为古城内依然现在着文峰塔、文庙、妥灵宫、四眼井、</p> <p class="ql-block">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说它是景区,是因为整个古城以新潭为支点,以护城河为纽带,建起了一排排雕梁画栋、飞檐走兽的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步一景,歺饮、旅游、住宿、商服等功能区,</p> <p class="ql-block">点缀其中,不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恰恰也是见证着古城曾经的辉煌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它傲然屹立于景区入口广场正中,其始建于北宋,明未毁于战火,清初重建。</p> <p class="ql-block">至今保留完整,寓意"祈福赐恩"、"国泰民安、"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新潭":它是大远河在洛阳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周武时期洛阳通济渠水路繁盛,武则天下令"引漕渠,开新潭,以置州租船"。</p> <p class="ql-block">新潭的开凿是隋唐盛世"集天下之舟,通四海贸易"的缩影,自古水运为国运,大唐水运兴盛,各方货物由洛阳运河流入,</p> <p class="ql-block">"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p> <p class="ql-block">金元明清古城墙:隋唐时期洛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因此城高墙坚、气势雄伟,但后来经战火渐渐颓废,</p> <p class="ql-block">到了金朝,作为对抗中原的前沿军事战略要地,金朝统治者下令大规模重修洛阳城墙,但限于人力物力最终却只修起了一道土墙,</p> <p class="ql-block">直到明清,朝廷才投重金将其改造成了砖墙,且墙高13米,四面城门,门上有阁,墙角有楼,大有坚不可催御敌千里之势。</p> <p class="ql-block">但到了清未民国,这些城墙又在战火中几近被毁殆尽,只留下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许残存,残砖片瓦,荒草萋萋,让人看了不免感触良多……</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这里曾是东周、汉、魏、晋、北魏、隋、唐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石板路延伸至远方,两旁是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古老的民居、酒楼和商铺,</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融合了周、唐、宋等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了洛邑古城在古代的社会和文化地位。</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的内部构造十分复杂,内城和外城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p> <p class="ql-block">如今走进洛邑古城,街道、小巷两边的仿古建筑、鳞次栉比、店铺幌子迎风招展,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浓浓的古味扑面而来,身边不时飘过着古装的美女,真叫人有一种时光倒流、古今穿越的盛觉。</p> <p class="ql-block">漫步古城街巷,一家挨一家的汉服店铺,一拨接一拨的古装靓女结伴而行,时空穿越,恍若隔世。</p> <p class="ql-block">古城围绕大运河而建,河水环绕城市,形成一道天然的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在洛邑古城,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文明的厚重沉淀。无论是那些古朴庄重的历史遗迹,还是那些美味可口的传统美食,都会让你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游览洛邑古城后,傍晚时分来到了"丽景门"。丽景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p> <p class="ql-block">历经战乱摧残,几经修缮。现在的丽景门已经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他座落在老七成中心,倚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搂、城墙、丽景桥和护城河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城门楼上设有天后宫、九龙殿、贤良庙、观音阁、城隍庙等大型号宫殿,</p> <p class="ql-block">城内是云集老字号商铺的文化街。许多博物馆、艺术馆等,也在丽景门周围。</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代,丽景门内是朝廷诸省、府、卫、堂、馆、局、台的办公场所,如国家行政中心,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所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瓮城整体呈圆形,共四层,往上仰望,只见城垣高耸,重门叠半,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整座城门庄严的布局和辉煌的气势,更使人们无不感受到千年帝都文化传承的魅力力。</p> <p class="ql-block">看导览图,知道城楼上有洛阳帝王史馆、天后宫、河洛文化长廊、观音阁、钟楼、九龙殿等,我们本想上去看看,可惜早已过了开放时间(08:00-18:00),我们只能在城下观赏拍照,随后从城门洞里通过,步出丽景门,进入西大街。</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我们继续向东走一会儿就到了"十字街夜市"。</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有4条小街交汇,西大街是一条小吃街,也是最热闹的洛阳老城区所在,更是夜游洛阳的最佳处。</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丽景门是历史文化街区龙头的话,那么这条并不太长但却因为繁华热闹而似乎望不到头的西大街就是龙身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各种洛阳当地色香味俱全的小吃,我们花上几元钱就能享受到味觉的美好体验。</p> <p class="ql-block">除了为数最多的小吃摊店铺,街道两侧还有很多保留至今的老手艺店,比如木板烙画、牡丹瓷画,等稀奇古怪的小玩意,街中间则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我们漫步其中,看着世井百态也是一乐⋯⋯</p> <p class="ql-block">出了十字街不远,我们来到了中华老字号"真不同饭店",来到洛阳,不品尝一下水席,等于没来洛阳。所以,我们的晚歺就在这里试一下。</p> <p class="ql-block">真不同饭店创建于1895年,迄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洛阳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除了著名的牡丹、龙门石窟外,还有一个同被世人誉为"洛阳三绝"的"水席"。</p> <p class="ql-block">洛阳水席起源于唐代,起初是作为女皇武则天的御用盛宴而存在,一共设有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镇卓、8个大件、4个扫尾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等各味兼备。</p> <p class="ql-block">之前听说、洛阳水席以为是卓上有水流,菜都飘在水上,今天才知道,因为洛阳人的饮食习惯,他们喜欢喝汤,所以几乎水席中的每道菜都有汤水。</p> <p class="ql-block">其次是因为水席的上菜方式是吃完一道菜撤掉,再上另一道,像是流水一般,故称为水席。</p> <p class="ql-block">洛阳水席以素菜为主,素菜荤做,萝卜、红薯恰恰符合现代均衡营养的膳食理念,不会增加脂肪含量,符合多吃蔬果的健康之道,既可满足口腹之欲,又不至于对健康造成威胁,可谓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吃出健康和风味儿,洛阳水席真不同也!今天品尝到了最有当地特色的美食,更多的是感受洛阳水席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