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京大学,参观赛珍珠纪念馆

毛节维

<h1>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的西墙根下,有一座三层的西式小洋楼,曾经是赛珍珠居住工作过的地方。现为南京大学赛珍珠纪念馆。</h1> <h1>赛珍珠纪念馆坐西朝东,小楼选用是砖混结构,门廊由四根西方古典风格的圆柱支撑。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四周生长茂密繁盛的松树将小楼映衬的古朴而又富有文化气息。在此留下我打卡的身影。</h1> <h1>被尼克松誉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的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是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 在中国度过了40余年,而南京大学是她中国旅途中的最后一站,也是她此后辉煌人生的起点。赛珍珠于1919年到1934年间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执教。2006年6月5日,南京赛珍珠故居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h1> <h1>在赛珍珠纪念馆的大门左侧有高约2米的赛珍珠半身铜像,她的目光坚定地看着远方。该雕像是由镇江市雕塑家朱庆棠构思、设计创作。朱庆棠毕业于江苏大学美术学院,1968-1975年上山下乡插队,回城后在镇江市园林局工作,1980调至镇江市雕塑创作室。</h1> <h1>在这所洋房里,赛珍珠和她的丈夫布克(也译为卜凯,时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赛珍珠时任金陵大学外文系教授)带着他们的女儿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也就是在这所房子里,赛珍珠写出了她的处女作《放逐》和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地》等众多作品。赛珍珠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外祖父母家,4个月时就被传教士的父母带到了中国清江浦(今江苏淮安)。1896年随父母移居镇江,后来就在中国接受教育,先后在镇江市私立女子中学(今镇江第二中学)和上海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中文为她的母语之一。</h1> <h1>走进赛珍珠纪念馆,左边是客厅。据了解,墙上挂着当时赛珍珠生活场景的老照片,客厅里的沙发、老式电唱机及吊灯以及右边餐厅里的餐桌,二楼卧室里的衣柜以及那架老钢琴场景都是根据赛珍珠的第二任丈夫的儿子保罗·洛辛·巴克提供的照片复制而成,还原历史的原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右边房间是餐厅。</h1> <h1>赛珍珠故居设计精巧,结构合理,在当时是南京比较好的房子。除赛珍珠外,不少重要人物曾在这里居住。1929年6月,国民政府举行孙中山奉安大典期间,赛珍珠在家中腾出地方,供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博士和为孙中山遗体作防腐处理的泰勒博士住宿。1937年南京沦陷期间,赛珍珠已回到美国,富有正义感的几位美国友人,如金陵大学的贝茨博士、史密斯博士,基督教青年会的乔治·菲奇,北方长老会的米尔斯牧师等都曾经住过。因为当时这座小楼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智囊所在地”。</h1> <h1><br></h1> <h1>二楼是卧室,房间整洁舒适,采光透风设计精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客厅</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按照赛珍珠的第二任丈夫的儿子保罗·洛辛·巴克提供的照片制作而成老式钢琴。</h1> <h1>纪念馆里挂着金发碧眼、皮肤雪白的赛珍珠照片。<br></h1> <h1>赛珍珠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女佣王妈常给她讲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10岁时,赛珍珠跟着一位晚清秀才孔先生诵读《论语》《孟子》等中国古代典籍,同时也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西方文化。</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赛珍珠与美国青年农学家约翰·洛辛·布克结婚的照片</h1> <h1>作家的赛珍珠是中美文化交融的产物,是美国传教士来华传教的直接结果。她的父母在中国传教多年,但在中国生了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因此后来回美国生下了赛珍珠。赛珍珠的英文名字为Pearl Sydenstricker Buck,中文名“赛珍珠”为英文名的音译。“赛”来自她的家姓Sydenstricker(她父亲的中文名为赛兆祥),Pearl为“珍珠”,而Buck为她的夫姓。</h1> <h1>赛珍珠在金陵大学外语系任教期间,徐志摩、梅兰芳、胡适、林语堂、老舍等人都曾是她家的座上客。</h1> <h1>赛珍珠于1973年去世,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在悼词中称赞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1998年,美国前总统、南京大学名誉博士乔治·布什在访问南京大学期间曾专程来到赛珍珠故居参观;老布什在给南大刘海平教授的亲笔信中,还自称“赛珍珠迷”。</h1> <h1>1973年3月6日,这位女作家在美国丹比镇逝世,按照她的遗 愿,把她安葬在一棵白蜡树下,墓碑上只刻了三个汉字:赛珍珠!</h1> <h1>赛珍珠的第一任丈夫布克(卜凯),他创立的中国首个农业经济系,对当时中国政府各方面政策的制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过长期实地调查研究出版的《中国农家经济》一书,备受中外学者好评,不仅确立了中国农业调查研究的学术规范,更被誉为国际学术界了解旧中国农业的经典之作。</h1> <h1>1920~1934年间,赛珍珠与丈夫卜凯居住这幢小楼中,在金陵大学期期间,赛珍珠笔耕不辍,创作了《大地》等描写中国农民生活面貌的作品,并获得了普利策奖和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奖的女作家。</h1> <h1>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赛珍珠非常喜欢看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她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小说一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之作”并且用了五年的时间,赛珍珠将中国名著《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她用自己多年来在中国生活的经验全部倾注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上,将水浒传书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h1> <h1>赛珍珠在翻译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得到了与徐志摩通信的机会,当时传闻与赛珍珠有恋情的徐志摩,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担任翻译,徐志摩在泰戈尔身边侃侃而谈,加上徐志摩是个诗人,举手投足都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那张清秀斯文的中国面孔,赛珍珠感到怦然心动。在南京一次欢迎泰戈尔的宴会上,赛珍珠与徐志摩相识并开始他们的交往,后来徐志摩曾到赛珍珠家中做客。</h1>